浅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学生个人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在各个学生年龄阶段引发的社会关注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现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学生在各个年龄层阶段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肯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帮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和辅导去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
  关键字:学生、学校、心理健康、培育学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1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全国各个省市的中学生殴打视频在网上被广泛传播,人们对学生的教育由重视学习成绩到重视心理健康的转变。产生校园暴力的现象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仅是身体的创伤,更无疑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心灵伤痛。据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青少年儿童之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作弊说谎、厌学逃学、焦躁不安等。种种行为因素都体现了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生活环境、家庭坏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家长、老师仅重视科学文化成绩的提高,没有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没有相对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长期的学习生活导致学生压力大,学习情绪不能得到适当的疏解,长期抑郁,由此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此导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偏差现象,不利于自身素质文化水平的提升,更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学校而言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同时加以辅导和课程内容讲解,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对其的教育行为势在必行。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曾江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为建设祖国现代化发展所培育的中心力量,加强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校中是被容易被忽略的教育方式,但这又是国家教育政策有关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帮助学生培养和健全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为提升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
  在青少年阶段,随着自身生理条件的变化,各种生理机能趋向成熟发展,必然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心理影响和问题,而缺乏生活经验的青少年往往没有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从而导致心理矛盾的加剧,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在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类型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平均检出率大多在20%左右,个别的更高,同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这给竞争日趋激烈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2]。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各个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疏解,保护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在校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情况、学业阶段等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各种心理症状有抑郁、焦虑、强迫、注意、充当等问题相对较多(8~10%);人格品行、神经敏感和精神症状相对较少(2.7~3.9%);总的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当高(21.3%),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28.5%)处于亚健康状态[3]。通过数据能看出学生的心理问题状况是应该要得到重视的,在心理不健康的错误思想引导下会导致学生行为不规范,危害校园环境等后果。
  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校长林福智曾说过,学校的教育理念是通过人文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不仅要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要坚持完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校来说,通过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引导和帮助,对学生培养积极独立的人格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讲解,让学生针对自身的学习生活问题去了解自我心理健康状态,引导学生重视自我心理健康。学校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帮助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近距离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到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活和愉快的学习气氛,促进校园环境的稳定以及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
  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完善学生人格的内在因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缓解和引导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遭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通过帮助学生提供解决生活压力和学习问题,避免学生由于压力环境造成的心理不健康的情况。一方面遏止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偏差现象,另一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行为准则。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個性的发展,在促进科学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通过引导教育,更好地完善自己和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规范学生行为和思想的重要指导。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和谐的个人发展观念。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对素质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人格的培育是长期累积的过程,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导学生正确思考和规范行为的准则,对其人格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并通过自身努力完善个人文化水平,促进学习生活良好健康发展。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良好而强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不应该仅仅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輔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通过自我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以减少校园暴力行为,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文化素质的发展,促进校园生活稳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睿.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制度建设研究[M]重庆师范大学,2008.
  [2]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2002(02).
  [3]周晓琴,奚晓岚,程灶火,季庆,李萍.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12).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的人才资源,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在我国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更,特别是不少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流血或犯罪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需要健康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培养健康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在大学生思想政教育中,红色革命精神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新时代感受“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著名中国心理学家、贵州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王洪礼,为了填补国际著名记忆心理学研究专家、德国艾宾浩斯记忆研究的不足,1985
很多企业会出现员工懈怠工作等问题,这一切归因于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热爱的缺失,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主翁意识,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如此才能使员工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与当前各地方的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使人们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建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文化是各地方、各部门的一个任务。  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社区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其文化教育功能,学习型社区将成为我国城市小区建设的趋势。目前格尔木市现设有3个工行委、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
摘要:舞蹈是一种源于现实生活的、通过人类肢体动作与音乐等艺术配合以塑造人物性格和展现人的精神面貌为目的的综合性艺术。舞蹈起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高于现实生活的表现语言去表现生活的艺术现象,以此来抒发人们的内在心理感受,展示人类深层的精神世界。通过舞蹈,不但可以展示舞蹈者自身的体态美,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能陶冶欣赏者的情操,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去认真讨论和进一步探索舞蹈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去
本文从《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犯罪一律入刑的立法背景出发,对司法实践中关于“公共场所”和“随身携带财物”的界定进行阐述,进而针对实践中关于扒窃行为的犯罪形态认定问题
摘要:创新高校德育方法,既有其相应的时代背景,也有其迫切的现实需求,更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但德育方法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选的,而是一个“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无限循环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建立德育民主性,使德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二是要实施德育个性化,使德育方法由模式教育向个性张扬转变;三是要培养德育自觉性。使德育方法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四是要落实德育实践性
“三守精神”的“守时,守约,守信”其实是三个层面的递进关系:rn[守时],作为个人,守时是基础,是最容易实现的个人行为,却也是个人道德素养最基本的体现;rn[守约],是人与人之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本文着眼党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