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不少中学生爱写散文而忽略了新诗的写作。其实,青年人热情洋溢,朝气蓬勃,适合于写诗。而诗歌又最能锻炼人的想象能力,最能表现激情。可以说,花季年华不能没有诗。诗化人生,不是要人人都成为诗人;而人人充盈诗情,却是现代人生的必需。
中学生学写新诗,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
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点有:
(一)高度集中。诗歌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往往选取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反映生活的本质,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臧克家写于四十年代的《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短短六行诗,具有惊人的概括力,它不仅是三代农民的写实,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生活的缩影。
(二)饱含感情。诗歌是最长于抒情的文学体裁,是数千年来人们的欢声笑语、落泪叹息及呐喊呼吁的结晶。诗歌的感情抒发有两个要求,一是真挚,二是强烈。如著名诗人艾青在狱中写下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几乎每节诗都用一组长长的排比句表达对大堰河的挚爱与怀念,字句间浸透着爱之深、念之切。可以说,如果没有对乳母的真挚感情,就不会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名诗。
(三)讲究形式。诗歌分行排列,句子大体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新诗分行虽无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格式,但仍然非常强调形式美,注重押韵和语言的抑扬顿挫。
二、从形象、意境和韵律上多下功夫
(一)捕捉形象。空洞说教,喋喋不休,贫嘴薄舌,散文分行……都不是诗。诗歌的主要表达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受的形象,诗有形象才有生命力。只有对生活有独特的发现,捕捉到具有新意的形象,开掘出深刻的内涵,才能写出不同一般的好诗来。请看一首题为《掌纹》的短诗:
据说/看掌纹可以预知未来/因为它是人生的轨迹/于是/在那位老先生面前/我将手慢慢地伸了出去/老先生告诉我/你的未來就如掌纹一样/弯弯曲曲/会有许多辛苦/但也有许多欣喜/缩回手的一瞬/我突然明白/未来就如掌纹/完全握在自己手里
诗作借“掌纹”这一举手可见的形象喻指生活,贴切自然。“未来就如掌纹”两句,以朴素的语言概括深邃的哲理,集中表现了新一代青少年自信自强、勇于主宰命运的精神风貌,读来令人感奋。
(二)创造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审美情感与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像相互渗透、交融而构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创造意境固然离不开艺术技巧,但更需要从生活中提取,从体验中获得。比如当代诗人许沛丁的《中秋月饼(代一台胞写意)》:
盛着 故乡的月光/盛着 童年的嬉戏/油光光/甜蜜蜜/盛着 关东的松仁/盛着 江南的莲子/香喷喷/稣兮兮/我/实在不忍下口呦/生怕 咬破了团圆/留下 残月的哭泣
作者站在一位“少小离家”的老台胞的情感角度上,对人们惯常的心理定势作了一番反方向的探寻,由“团圆”想到“残月”,由“温馨”想到“哭泣”,不仅表达出怀恋故土、渴盼统一的热切情怀,而且隐约透露出一种担心圆月残破的忧患意识,物境、情境兼备。
(三)重视韵律。一首成功的诗歌,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韵脚是诗歌的方向盘,像船只一样,诗歌靠着它航行前进。”(美国教育家勃特勒语)诗句的末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咏唱起来就有动人的音韵美。此外,可以运用双声、叠韵等增强诗的音乐美,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节奏感和诗行排列的形式美。请阅读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作品将前人的“闺怨”诗化为现代语言,表现出一种古典的美。第一节首句六个字,次句十五个字,短句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行程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极具音韵美。第二节用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设喻新颖巧妙,形象丰满动人;“小小的”两次重复,形成一种轻盈、柔美的韵律。作者又把“向晚”和“紧掩”这两个动态的词语倒装,不仅化板为活,去陈出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心理。另外,“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四个否定句互相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度,又有助于音韵的调和。
新诗写作中需要揣摩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高度浓缩生活的技巧、跳跃式的结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这些可以在写作时逐步领会。
【学生佳作】
远 翔
江苏省常熟市国际学校 寒 星
掬一把麦花的芬芳
撷一缕炊烟的馨香
连同母亲浸泪的叮咛
一并装入行囊
以凝重的步履迈出熟稔的村庄
早已蓄满的乡愁
化作热泪千行
故乡啊,故乡
我不是你放飞的纸鸢
线一断 便没了去向
我会以鹰的形象
到迷人的远方
衔回智慧的种子
植进那贫瘠的土壤
长出鲜花 捧出太阳与月亮
漫漫的征程
有断肠的荒凉
更有执著和坚强
柔和的月色
塑造的是生命影像
而远方热烈的召唤
我只能一如既往 放声歌唱
翅膀勾勒出的印痕
正延伸
像云雾掩映的一抹辉煌
【评 语】 这首小诗精选“鹰”作为主要意象,浸渍以真情,生动地抒写了青年学子对故乡的眷恋以及远大的抱负、坚定的追求,“掬”“撷”“植”“捧”“勾勒”“掩映”等动词精于锤炼,不乏力度。
全诗富有感染力,堪称佳作。
月
江苏省常熟市国际学校 陆依笛
月 皎洁的光
如初融雪的纯净
月 深夜中的玉盘
驱散——黑暗的胆怯
月上斑驳的黑影
是嫦娥孤独的舞步
无人欣赏的怅惘
滴落的眼泪——
便化作这漫天的繁星
哦,欣赏者——
是那红着眼睛的玉兔
于是,她对着流星许愿
愿踏着银河归去,归去……
弯月如刀
划破——思念的鲜血
月万不及日的光辉
攀不上星辰的璀璨
但若无月
又将这万般情思转向何方
【评 语】 在古典诗歌中,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陆依笛同学这首小诗,选取月及与月相关的嫦娥、玉兔等意象,表现了一个人即便出人头地、光彩照人也将永远怀恋故乡的主题,读起来具有一定的韵味。
中学生学写新诗,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
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点有:
(一)高度集中。诗歌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往往选取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集中反映生活的本质,以巨大的概括力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臧克家写于四十年代的《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短短六行诗,具有惊人的概括力,它不仅是三代农民的写实,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生活的缩影。
(二)饱含感情。诗歌是最长于抒情的文学体裁,是数千年来人们的欢声笑语、落泪叹息及呐喊呼吁的结晶。诗歌的感情抒发有两个要求,一是真挚,二是强烈。如著名诗人艾青在狱中写下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几乎每节诗都用一组长长的排比句表达对大堰河的挚爱与怀念,字句间浸透着爱之深、念之切。可以说,如果没有对乳母的真挚感情,就不会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名诗。
(三)讲究形式。诗歌分行排列,句子大体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新诗分行虽无严格的限制和固定的格式,但仍然非常强调形式美,注重押韵和语言的抑扬顿挫。
二、从形象、意境和韵律上多下功夫
(一)捕捉形象。空洞说教,喋喋不休,贫嘴薄舌,散文分行……都不是诗。诗歌的主要表达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受的形象,诗有形象才有生命力。只有对生活有独特的发现,捕捉到具有新意的形象,开掘出深刻的内涵,才能写出不同一般的好诗来。请看一首题为《掌纹》的短诗:
据说/看掌纹可以预知未来/因为它是人生的轨迹/于是/在那位老先生面前/我将手慢慢地伸了出去/老先生告诉我/你的未來就如掌纹一样/弯弯曲曲/会有许多辛苦/但也有许多欣喜/缩回手的一瞬/我突然明白/未来就如掌纹/完全握在自己手里
诗作借“掌纹”这一举手可见的形象喻指生活,贴切自然。“未来就如掌纹”两句,以朴素的语言概括深邃的哲理,集中表现了新一代青少年自信自强、勇于主宰命运的精神风貌,读来令人感奋。
(二)创造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审美情感与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像相互渗透、交融而构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创造意境固然离不开艺术技巧,但更需要从生活中提取,从体验中获得。比如当代诗人许沛丁的《中秋月饼(代一台胞写意)》:
盛着 故乡的月光/盛着 童年的嬉戏/油光光/甜蜜蜜/盛着 关东的松仁/盛着 江南的莲子/香喷喷/稣兮兮/我/实在不忍下口呦/生怕 咬破了团圆/留下 残月的哭泣
作者站在一位“少小离家”的老台胞的情感角度上,对人们惯常的心理定势作了一番反方向的探寻,由“团圆”想到“残月”,由“温馨”想到“哭泣”,不仅表达出怀恋故土、渴盼统一的热切情怀,而且隐约透露出一种担心圆月残破的忧患意识,物境、情境兼备。
(三)重视韵律。一首成功的诗歌,韵律是不可或缺的。“韵脚是诗歌的方向盘,像船只一样,诗歌靠着它航行前进。”(美国教育家勃特勒语)诗句的末字韵母相同或相近,咏唱起来就有动人的音韵美。此外,可以运用双声、叠韵等增强诗的音乐美,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节奏感和诗行排列的形式美。请阅读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作品将前人的“闺怨”诗化为现代语言,表现出一种古典的美。第一节首句六个字,次句十五个字,短句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行程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极具音韵美。第二节用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设喻新颖巧妙,形象丰满动人;“小小的”两次重复,形成一种轻盈、柔美的韵律。作者又把“向晚”和“紧掩”这两个动态的词语倒装,不仅化板为活,去陈出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心理。另外,“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帏不揭”四个否定句互相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度,又有助于音韵的调和。
新诗写作中需要揣摩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高度浓缩生活的技巧、跳跃式的结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等,这些可以在写作时逐步领会。
【学生佳作】
远 翔
江苏省常熟市国际学校 寒 星
掬一把麦花的芬芳
撷一缕炊烟的馨香
连同母亲浸泪的叮咛
一并装入行囊
以凝重的步履迈出熟稔的村庄
早已蓄满的乡愁
化作热泪千行
故乡啊,故乡
我不是你放飞的纸鸢
线一断 便没了去向
我会以鹰的形象
到迷人的远方
衔回智慧的种子
植进那贫瘠的土壤
长出鲜花 捧出太阳与月亮
漫漫的征程
有断肠的荒凉
更有执著和坚强
柔和的月色
塑造的是生命影像
而远方热烈的召唤
我只能一如既往 放声歌唱
翅膀勾勒出的印痕
正延伸
像云雾掩映的一抹辉煌
【评 语】 这首小诗精选“鹰”作为主要意象,浸渍以真情,生动地抒写了青年学子对故乡的眷恋以及远大的抱负、坚定的追求,“掬”“撷”“植”“捧”“勾勒”“掩映”等动词精于锤炼,不乏力度。
全诗富有感染力,堪称佳作。
月
江苏省常熟市国际学校 陆依笛
月 皎洁的光
如初融雪的纯净
月 深夜中的玉盘
驱散——黑暗的胆怯
月上斑驳的黑影
是嫦娥孤独的舞步
无人欣赏的怅惘
滴落的眼泪——
便化作这漫天的繁星
哦,欣赏者——
是那红着眼睛的玉兔
于是,她对着流星许愿
愿踏着银河归去,归去……
弯月如刀
划破——思念的鲜血
月万不及日的光辉
攀不上星辰的璀璨
但若无月
又将这万般情思转向何方
【评 语】 在古典诗歌中,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陆依笛同学这首小诗,选取月及与月相关的嫦娥、玉兔等意象,表现了一个人即便出人头地、光彩照人也将永远怀恋故乡的主题,读起来具有一定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