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实验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素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科学途径。本文阐述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良好载体,提出了改进高中化学实验的方法和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改进方法 实验教学 探索性 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化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谈了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性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提供已经从自然界获得的系统知识的基础,而且是有效地传授过去和将来用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如果学生不了解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化学教师应具有整合实验的意识,合理安排,让实验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例如《必修1》P47实验3—2,把一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有什么现象?通过分组实验发现,燃烧后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却是白色的,而且有的表面很快潮湿了。为什么?教师可进行引导分析:钠表面的煤油没有擦干,燃烧后炭化,所以是黑色的;黄色是正常的;而白色物质——有的同学说是氧化钠,有的同学说是氢氧化钠,还有的同学说是碳酸钠。到底是什么?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设疑:白色物质是氧化钠、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增加探索实验。作为教师就要善于不断寻找实验中的疑点,从而引起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不断创新。
二、几点启示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里所说的“以实验为基础”,就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把突破口主要放在对化学学习产生的一些问题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化学中的实验与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在实验性质、实验结构以及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是一致的,是一种探索性或探究性活动,它更加重视教给学生获得科学事实和结论的过程,即更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传授。因此在化学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得什么重大的发现,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精神。有问题,“走,到实验中去求证”,这已经成了学生们的共识。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索性学习,学习的模式再也不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对学习中的某些问题,如碘遇淀粉显蓝色质疑的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提出质疑,热烈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真可谓“老师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他们牢牢把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学生主体性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不能离开教师“导”的作用而完全独立地进行研究。所以,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让学生的研究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使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敢于否定。
3.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化学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们亲身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并同时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顽强的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同学们都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没有影响其它文化课的学习,反而觉得它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促进学习;班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化学冒尖的优秀学生群体,我校近几年在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以长期效果而言,它对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提高、科学素质的养成,作用十分明显。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命脉。”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善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可能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才会在世界新格局中居于优势。学生本身具有创造的潜质,而我们的教育束缚了他们的发展,今后应该是还学生以自由的时候了。否则,我们就不能面对21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
[2]梁慧姝 郑长龙 著《化学实验论》。
[3]刘知新 主编《中学化学》.学科素质教育丛书。
关键词:改进方法 实验教学 探索性 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化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谈了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性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提供已经从自然界获得的系统知识的基础,而且是有效地传授过去和将来用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如果学生不了解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化学教师应具有整合实验的意识,合理安排,让实验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例如《必修1》P47实验3—2,把一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有什么现象?通过分组实验发现,燃烧后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有的却是白色的,而且有的表面很快潮湿了。为什么?教师可进行引导分析:钠表面的煤油没有擦干,燃烧后炭化,所以是黑色的;黄色是正常的;而白色物质——有的同学说是氧化钠,有的同学说是氢氧化钠,还有的同学说是碳酸钠。到底是什么?这时再引导学生进行设疑:白色物质是氧化钠、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增加探索实验。作为教师就要善于不断寻找实验中的疑点,从而引起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不断创新。
二、几点启示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里所说的“以实验为基础”,就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把突破口主要放在对化学学习产生的一些问题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化学中的实验与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在实验性质、实验结构以及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是一致的,是一种探索性或探究性活动,它更加重视教给学生获得科学事实和结论的过程,即更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传授。因此在化学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得什么重大的发现,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精神。有问题,“走,到实验中去求证”,这已经成了学生们的共识。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化学实验中开展探索性学习,学习的模式再也不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对学习中的某些问题,如碘遇淀粉显蓝色质疑的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提出质疑,热烈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实验设计方案,真可谓“老师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他们牢牢把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学生主体性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不能离开教师“导”的作用而完全独立地进行研究。所以,强调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让学生的研究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使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创造、敢于否定。
3.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认识的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化学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们亲身经历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并同时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顽强的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同学们都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没有影响其它文化课的学习,反而觉得它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促进学习;班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化学冒尖的优秀学生群体,我校近几年在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以长期效果而言,它对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提高、科学素质的养成,作用十分明显。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命脉。”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善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可能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才会在世界新格局中居于优势。学生本身具有创造的潜质,而我们的教育束缚了他们的发展,今后应该是还学生以自由的时候了。否则,我们就不能面对21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
[2]梁慧姝 郑长龙 著《化学实验论》。
[3]刘知新 主编《中学化学》.学科素质教育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