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j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传知授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一、在求知好奇中开发创新潜能
  多年来,围绕语文教师的一个老问题就是:“现在学生怎么越教越不会?”改作文时常发出感叹:“老调重弹,不知所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难以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因,正是旧的教学模式及“纯技术”的教学方法桎梏了学生的潜能,扼杀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要使语文教学达到大纲既定的目标,首先要调动学生潜在的求知好奇的欲望和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则应成为一个真正的“导师型”的人物,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最大的示范性和融通性,借助课本而不依赖课本,面对全体而又注意发掘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调动求知好奇的欲望,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因为广泛而扎实、博大而精深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如教学课文《读书莫放“拦路虎”》时,因是自读课文,不少学生一看了事。这时教师点拨了一句:“读书遇到‘拦路虎’,我们还可以怎么做?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教给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求知好奇的心理被引发,学生立即畅所欲言起来,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了理由。这样,学生在“自思、自理、自评”中开发了创新的潜能。
  二、在诱发兴趣中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可贵的心理品质之一,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能影响一个学生对美好理想和目标的追求。打开了学生追求知识、探研事物的兴趣的大门,也就解开了绊结学生头脑思维的绳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巧设悬念,营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富有热情。如课文《“科学怪人”》,读了课题,设疑:“科学怪人”是谁?为什么叫“科学怪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这些问题一步步地驱使着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产生了迫切需要获取知识的欲望。
  2、创设情境,诱发灵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安排课本剧表演、动手实验、讲故事等,要结合所教内容创设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发其灵感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探索的过程。
  三、在质疑求异中激发创新思维
  斯宾塞曾提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引导学生质疑求异在创新教育中有如加油站,它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例如:教学课文《春联》时,我要求学生先读读想想课文内容,然后整理春联、探其规律,并试着自创一副春联。学生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大胆创新,最后作出了一副副新颖、生动、颇具意义的春联,如“载歌载舞庆新春,同心同德干四化”、“新春合家欢,佳节万事顺”等等。在教学中,课文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在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这样,不但确立了学生的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在展开想象中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点拨、启发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很大的作用。
  如教学课文《三顾茅庐》,文中只具体介绍了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的经过,这时引导学生想象前两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并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时,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在语文这片沃土上得到培养与提高。
其他文献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
期刊
新世纪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新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  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
期刊
体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体育工作者的中心场所,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学的主渠道。在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还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阿拉善中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体育教师观念滞后、体育设施不完善,而且中小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在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显得不足。如何改变阿拉善体育教学,克服重知识、智力开发,轻体育教学的弊
期刊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创新环境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
期刊
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有一个词汇变得非常抢眼,这个词汇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经被提到了与民族生死存亡相关的至关重要的高度,实践“创新教育”也就成为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而二十一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知道,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就学校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  1、改
期刊
面向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创造精神与能力在人类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离开了创造力,人既不能有什么预见,也不会有什么发明。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用人类创造的最新的知识财富来武装下一代的头脑。知识无穷,但人生有涯,只有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主要是创造思维能力,才能迅速而有效地掌握知识,将来也才有可能独立地创造性地工作和不断更新知识。不培养青少年
期刊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祖国屹立于强国之林的基石。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如果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就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使得上课与教师合作的机会不同,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情感 数学观念 情感基础 情感注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祖
期刊
一堂公开课《登岳阳楼》刚上完,我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了收获和喜悦,我从听课教师的神情中读到了赞赏,而他们共同的赞誉是“教师太会煽情了”,我在心中偷笑并得意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吗!  诗词鉴赏离不开一个“情”字,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感悟名人情怀时又能激发自己作为社会弄潮儿的斗志,这堂课就有了“质量”、有了实效。  激情是诗歌教学的关键,那么诗歌教学是否应该运用课件?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