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比较具体,内容少;而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的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课程,是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因此在课程上相对比较抽象,内容深而广。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无论是课程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师角色的转变,还是学生的心理、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农村高中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中学习数学课程,又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衔接明显出现裂痕。如何弥补衔接中出现的裂痕?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教师主导性角度出发
1.拟定最优的数学目标,把握整个数学过程的导向,要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区分性
全面性指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深挖教材中的潜在因素,综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和学生现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习惯。适度性指在拟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为片面追求全面性而牵强附会,不能为面面俱到而不分主次,不要认为目标定得越高、越全面越好,应该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相适应。区分性指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前后课时之间相互依存、发展、铺垫、延伸的关系,要体现出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和侧重点。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教师要吃透教材,开展探讨活动,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做到内容密度恰当,坡度适当,深度得当。
3.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即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条件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间。如适当利用CIA。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教师应该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桃子”。
二、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高中教学具有抽象、复杂、严格、灵活等特点,要学好高中数学,一要下大功夫,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要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它蕴含在各个知识领域之中,更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有效地提高能力。而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则是关系到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2.要懂得最基本的学习规律
要想学好一个学科,必须学好这个学科的每一分支、每一章、每一节,学好每一节中的每一个问题。因为知识就像链条,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旧知识紧密地联系着。在学习中,知识链中哪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链环松动或脱落,必将影响着知识链的正常运转,甚至使整个链条工作瘫痪。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必须忠实,踏空一步,就要付出重补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使人上不去,就会完全泄气。”怎样才能学好每一个问题?关键在于学“透”,要“透”必戒“浮”。所谓学“透”,就是真正理解。不仅要弄清问题的实质,还要弄清问题的背景及其与其它问题的联系,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3.抓好学习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预习。先自学一遍,容易理解的知识,在预习中就可以掌握;较难理解的部分,即使在预习中不能理解,但心中有了底数,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个难点的欲望,就会使听课注意力集中,也就容易听懂了。
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应注意: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集中注意力,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教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第三,对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凡是在听课时发现预习中自己理解片面或错误的地方,都应作出简单的标记,课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完善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做练习。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养成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要下苦功夫,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农村初高中数学衔接出现的裂痕就会愈合。
一、从教师主导性角度出发
1.拟定最优的数学目标,把握整个数学过程的导向,要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区分性
全面性指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深挖教材中的潜在因素,综合学校的具体教学条件和学生现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习惯。适度性指在拟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为片面追求全面性而牵强附会,不能为面面俱到而不分主次,不要认为目标定得越高、越全面越好,应该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相适应。区分性指在拟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前后课时之间相互依存、发展、铺垫、延伸的关系,要体现出每个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和侧重点。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实现省时、高效,教师要吃透教材,开展探讨活动,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实际,做到内容密度恰当,坡度适当,深度得当。
3.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即实施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条件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间。如适当利用CIA。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教师应该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桃子”。
二、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
高中教学具有抽象、复杂、严格、灵活等特点,要学好高中数学,一要下大功夫,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要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它蕴含在各个知识领域之中,更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有效地提高能力。而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则是关系到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2.要懂得最基本的学习规律
要想学好一个学科,必须学好这个学科的每一分支、每一章、每一节,学好每一节中的每一个问题。因为知识就像链条,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旧知识紧密地联系着。在学习中,知识链中哪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链环松动或脱落,必将影响着知识链的正常运转,甚至使整个链条工作瘫痪。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必须忠实,踏空一步,就要付出重补的代价;踏空多步,补不胜补,就会使人上不去,就会完全泄气。”怎样才能学好每一个问题?关键在于学“透”,要“透”必戒“浮”。所谓学“透”,就是真正理解。不仅要弄清问题的实质,还要弄清问题的背景及其与其它问题的联系,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3.抓好学习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预习。先自学一遍,容易理解的知识,在预习中就可以掌握;较难理解的部分,即使在预习中不能理解,但心中有了底数,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个难点的欲望,就会使听课注意力集中,也就容易听懂了。
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应注意: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集中注意力,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教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第三,对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凡是在听课时发现预习中自己理解片面或错误的地方,都应作出简单的标记,课后要及时进行清理,完善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做练习。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养成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要下苦功夫,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农村初高中数学衔接出现的裂痕就会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