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英语文本阅读教学的实践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在“阅读技能”(五级)的目标描述中认为,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够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积累达到15万词以上。上述教学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1)优化文本资源,注重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2)感悟文本内容,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3)丰富文本阅读资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1.优化文本资源,注重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
  文本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学生获取丰富语言信息的桥梁。对此,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文本资源本身出发,创新教学思维模式,对文本资源进行优化,以此来发挥其重要的基础作用。这种优化文本资源的方式,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原汁原味”的理解概括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的核心词汇来表达文章大意;其次是要求学生体味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培养其语言信息筛选能力;最后,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拓展延伸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发挥自身想象思维的基础上能够深入体味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拓展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9A Unit1 Star signs的“Reading What is your star sign?”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情况,笔者做了如下的教学安排:(1)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文本中核心词汇来概括文章的大意;(2)要求学生能够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完成“Reading B Characteristics”中的习题,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章的内容;(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日来找出自己的星座,并对自己的性格特征等方面予以充分地概括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感悟文本内容,提高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
  阅读教学既然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基础之上,那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则是其中的核心。笔者以为,培养学生的感悟文本能力,应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对文本的语言信息、深层内涵等方面予以关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学生感悟文本应该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是注重对文本主要信息的提炼,以此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则是要求学生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学习思维中不断总结。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6 Detective stories的“Reading Murder in Valley Town”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就文章中的理解布置了如下的思考题目:(1)Who was found in the doorway of a clothes shop in Valley Town?(2)What did the police do to look for the murderer?(3)How to protect yourself?学生在这样的阅读引导下,不仅能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提高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
  3.丰富文本阅读资源,积累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积累达到15万词以上。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跳出文本学习范围,注重不断地补充自己的语言阅读量,以此来帮助自己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学习发展的需要角度来看,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桥梁,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基础上注重积累自身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笔者以为,丰富文本阅读资源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好现有的阅读学习资源,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等文字资料来积累阅读量;(2)借助电子读物来积累阅读量,即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电子书等途径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3)阅读现代化的报刊杂志,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贴近生活,用具有时代性的文字材料来增加对异域民俗风情的了解,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
  总之,在初中英语文本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资源的示范引导作用,优化教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感悟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王媛:有效阅读教学设计实例解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第8期。
  [3]洪华英 蒋松来:猜词策略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第8期。
  [4]刘若冰: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导刊,2004年第5期。
其他文献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实验知识面广、内容多,目前高中生在学习生物实验知识时存在学习方法被动、基础知识薄弱
在当前积极探索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本文经过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反思生物课堂教学,希望能弥补现行教学法存在的弊端.通过组织研讨或提供
《牛津初中英语》教科书对反意疑问句的构成方法只作了些基本的概括性的说明,笔者在此基础上再作以下几点说明,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反意疑问句中,如果后面的简短问句为否定形式,则be动词、情态动词、助动词一定要与not采取缩写形式。如:  正:You can sing many English songs, can’t you?  误:You can sing many English songs,
“对话”源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
初中英语共涉及八种主要时态,在中考当中现在完成时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一时态是中学英语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许多学生觉得对这一时态的正确用法难以掌握。本人认为要学好现在完成时,要掌握以下几点:  一、现在完成时的概念  现在完成时表示过去发生并且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影响或后果,以及过去某一时间开始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  二、现在完成时的构成  现在完成时由“主语
常听不少初一的学生说,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有的学生看不懂题目,有的计算题算错,有的还说课本里的题能看懂,但考试又不会做题,考题跟学过的知识点联系不起来.为了更好
期刊
九年级英语新教材讲了if和whether都可以引导宾语从句,并都是“是否”的意思,它们的这种用法有什么区别?能否互换?下面笔者分别叙述如下:  一、可以互换  像一些及物动词say, ask, know, wonder, decide, inform, advise等,后接含有“是否”意思的宾语从句时,用if或whether都可以。如:  1. I don’t know if/whether th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以思维逻辑培养为主体的学科,它具有枯燥、抽象的特点.但是小学数学又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一种途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成长.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以后的
根据外语习得理论,朗读在语言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在新课程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英语朗读训练教学,能够在帮助学生走出“哑巴式英语”学习困境的同时,更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语言感官,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学生在英语朗读的过程中还能够知晓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他们能够进行及时地调整矫正,以提高
教科书的选文不是自然文本,而是教学文本.作为一个教学文本,编者会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其教学功能.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叶圣陶对选文的教学功能做过多次不同解说.本文试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