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fe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项技能,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它是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启学生的智慧;通过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课堂提问运用得好,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课堂提问的存在的问题
  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
  1.1 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有的甚至先叫起学生,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浪费了不少时间。
  1.2 提问的质量低而偏。有的教师提问,答案即在问题之中,无须学生回答,缺乏启发性;有的提问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纯属信口说出,缺乏设计;有的问题本身矛盾,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
  1.3 提问的目标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课堂环节松懈,学生懒洋洋无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
  2 课堂提问的技巧
  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课堂提问力争要做到“全、精、巧、活、深、实”,达到课堂教学的实用高效。
  2.1 设计的问题要全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提出的问题要面对全体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参与率。有的教师提问,总喜欢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学生对答如流,省时省心。学生参与面太小,久而久之,中下等学生知道自己回答无份而处于消极状态,甚至于你再提问时,他们因知与自己无缘而不予思考,这样做不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能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而有的教师提问则喜欢叫成绩落后的学生回答,目的是通过成绩落后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类推全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两种做法都有悖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原理。
  2.2 设计的问题要精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谓“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提问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2.3 设计的问题要巧妙。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而体现重难点,在“节骨眼处”巧妙设置的问题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4 设计的问题要灵活。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提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
  比如笔者在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就让学生解题时自己提出疑惑:有人问: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有人问:怎样拳打镇关西?也有人问:打死镇关西后怎么办?这些问题不仅勾画出了小说的情节,而且使学生明白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经过集体的讨论、教师的点拨,从而有效直奔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到极佳状态,学生的创造性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创新求异思维得到很好的开发,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所以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5 设计的问题要先易后难。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还要注意从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出发,使问题的提出难易适中,深文浅问,浅问深究,直事曲问,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因为,题目过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与轻视的心理;题目太难又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无从回答,影响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我们要像《学记》中所说的那样:“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处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在提问题时,就像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随后再砍木材的关节。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求,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 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遵循精而少、活而实的原则,要具备一定的广度、难度和梯度,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的实效。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作为教育振兴的基石,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与长期存在的师资匮乏、流失、教学能力较弱等问题密切相关,要改善乡村教师“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现状,则需提高其职业忠诚素养。而公费定向师范生作为乡村教师的储备人才,研究其职业忠诚十分必要,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忠诚的内涵、理论、现状、问题、原因、相应对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公费定向师范生职业忠诚指公费定向师范生对未来所从事的乡村教师职业的一
本科生科研被认为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H大学W学院两个学科的11位参与该院实施的科研计划的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扎根理论对转录的文字材料进行编码分析,深入探究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的整个过程,以及本科生在参与科研计划过程中的收获。
  研究发现: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经历了憧憬期、冲击期、调适期以及掌控期四个阶段,整个参与过程伴随着学习方式与科研心态的转变。原有学习方式与科研学习场域的差异性导致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之初表现出不合拍状况,但他们通过深入洞察科研场域,调整自我,
黄学丽,92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一直在哑柏镇仰天小学任教至今。在任教期间,一直担当毕业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一点点成绩。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她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1 做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对学生要富有爱心和耐心,热爱孩子,善待童心,重视感情投入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点燃学生求
期刊
乡村教师培养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部分人的眼中,乡村似乎还是精神贫乏的代名词,一些乡村教师对乡土存在着排斥心理或偏见,承载着物质与精神文明价值的乡土文化正在慢慢消弭,乡土文化认同危机与日俱增。在学术领域,目前师范院校乡土文化认同培育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公费定向师范生存在乡土文化认知薄弱与实践不足的问题。然而,良好的乡土知识储备与文化传承意识是乡村教师必备的素养,也是提高乡村认同与工作热情的催化剂。基于研究背景和社会现状,笔者希望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探索公费定向师范生乡土文化认同的现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断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它迫切需要学校教育活动社会化,同时教育管理要科学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原因,在实际的工作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策略,对帮助和引导学生走上健康成长之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习压力 分析成因 方法和策略    1 初中毕业班学生学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崛起,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加快,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跨跃式发展,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提高质量的新的历史阶。  1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背景  职业教育要实现向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战略转移。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经济领域输送高素质的劳动力,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共同肩负的使命。当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整个社会对急剧变化的劳动岗位以及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不断革新。高职教育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而活跃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以“教”、“授”转变为“引”、“导”。本文针对当前形势下,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研究梳理,进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学习领域  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又称为实践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
期刊
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是国家提升产业经济的重要举措。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初等职业教育已逐渐消失,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扛起了我国职业教育起步阶段的大旗,为国家培养数以万计的初级和中级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能够培养出合格及优秀,能符合企业或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必定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极其重要。
  本研究对象选取浙江省内四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中职专业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
特等奖  广东深圳 陈丽如 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山东威海 丛玲娟 笔下生辉源自细节  江苏灌南 杜成港 让“疑问”成为教学的金钥匙  上海市 浦静滢 合理运用现代技术,不断提高教学效能  浙江苍南 孙小蕾 乘着音乐翅膀放飞心灵的雏鹰  浙江慈溪 徐燕波 创设具体情境 培养估算意识  宁夏石嘴山 岳强来 浅谈教师队伍的发展性评价  广东深圳 张红英 试论加强幼儿园园长的自身建设   山西阳
期刊
【摘 要】 思维是创新的基础,质疑是思维的源泉。创新始于质疑,要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必须从课堂活动抓起,让学生提出问题。笔者认为:学生质疑能力形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即:①奠定质疑基础→②强化质疑意识→③创设质疑氛围→④鼓励发散质疑→⑤形成创新质疑。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 初中科学 创新思维 质疑能力的培养     创新始于质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