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情况进行教学,积极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应用故事教学法,让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这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管理好班级课堂的秩序,也应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便将一些语文知识很好地传授给他们。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学习当中,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适当的故事教学,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爱听故事,能够通过故事的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
一、当前应用故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故事导入环节的问题
故事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合适的故事导入有利于降低故事难度,提升学生故事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在导入过程中,方法上存在问题,导致故事导入时效性不强。比如对儿歌类故事展开分析时,故事导入环节缺乏内容介绍,往往以几句标语式的语言作为过场,在学生对儿歌故事没有形成初步印象时,就强行进入故事环节。还有教师增加了故事导入铺垫,但未结合课堂学习主题,无法找到儿歌故事与课程切入点,导致故事导入的目标存在偏差,依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印象。
2.故事方法不足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须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基本目标,在识字教学基础上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教师若想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完成识字教学,还须丰富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故事探索兴趣,让学生具有汉字学习及审美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重视故事教学,也有教师在故事教学中缺乏激情,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不活泼,无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部分教师采取朗读法、讲解法,但对故事内容了解程度不足,对故事中的抽象内容及生字无法做形象化处理,学生依旧无法掌握故事内涵,提升故事探索兴趣。
二、故事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
1.关注故事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故事导入作为教师对故事内容、情节进行铺垫的环节,教师须要对内容有充分认识,才能准确找到故事导入的着力点,提升学生对故事的认知及探索兴趣,准确拿捏故事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关注课程主题内容,表达故事过程的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学生兴趣即可。教师须深刻认识到故事导入的目的是为语文课本知识学习作铺垫,并非单纯开展故事课堂。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即可。比如在学习《天地人》一课时,教师应认识到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神话故事情景中学习到古人对天地由来的认识,该讲解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即可。随后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对应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力及学习兴趣。在两个故事导入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天地人”,以此顺利进入正式教学环节。因此,在故事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对故事有较深印象即可,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本内容的学习,为后续学习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2.关注故事教学方法的丰富性
故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是保障教师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活力,让两者共同沉浸在具有趣味、情感的课堂环境中。教师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故事的兴趣及审美能力。比如,在朗读故事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智力及情感因素,对故事中存在的抽象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讲解,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故事的记忆,开阔视野。又如学习《四季》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四季故事,向学生普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通过这种拓展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跨学科教学,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课文本身便是有趣的故事,教师可利用课文知识建立学习情景,但该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讲述内容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时,该故事讲述了“老虎让狗熊通知其他动物开会的故事,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提醒下,一次次搞清楚内容”的故事。这也是一篇良好的育人故事,在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表达内容需要清晰、明了、具体,不然只能做无用功”。对此,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张图片,图片上展示老虎对狗熊说话的场景,以此图片为开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故事内容学习后,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情景演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五名成员,分别演绎情景剧“动物王国开大会”,在表演过程中能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并深刻体会到狗熊的活动过程,形成准确、具体表达内容的意识。
3.注重拓展延伸作业内容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成果都要进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还须根据故事的特点、内容发挥故事教学法的优势,满足教学内容科学性及合理性的要求,发挥故事内容延展的特性,比如,空间性延展、时间性延展。教師还要充分发挥故事教学的特点,调动家长及学生的参与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回顾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故事教学法作为新时期素质教学的产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因接触故事教学法不久,容易导致故事教学内容不丰富、无法开展故事导入等问题,对此,教师还须不断探索,发挥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帆、刘静光.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 (16) : 53-55.
[2]陈惠雯.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外语文,2018,(10) : 111-11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故事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管理好班级课堂的秩序,也应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便将一些语文知识很好地传授给他们。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学习当中,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适当的故事教学,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爱听故事,能够通过故事的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
一、当前应用故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故事导入环节的问题
故事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合适的故事导入有利于降低故事难度,提升学生故事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在导入过程中,方法上存在问题,导致故事导入时效性不强。比如对儿歌类故事展开分析时,故事导入环节缺乏内容介绍,往往以几句标语式的语言作为过场,在学生对儿歌故事没有形成初步印象时,就强行进入故事环节。还有教师增加了故事导入铺垫,但未结合课堂学习主题,无法找到儿歌故事与课程切入点,导致故事导入的目标存在偏差,依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印象。
2.故事方法不足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须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基本目标,在识字教学基础上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教师若想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完成识字教学,还须丰富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故事探索兴趣,让学生具有汉字学习及审美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重视故事教学,也有教师在故事教学中缺乏激情,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不活泼,无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部分教师采取朗读法、讲解法,但对故事内容了解程度不足,对故事中的抽象内容及生字无法做形象化处理,学生依旧无法掌握故事内涵,提升故事探索兴趣。
二、故事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
1.关注故事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故事导入作为教师对故事内容、情节进行铺垫的环节,教师须要对内容有充分认识,才能准确找到故事导入的着力点,提升学生对故事的认知及探索兴趣,准确拿捏故事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关注课程主题内容,表达故事过程的时间不宜过长,保持学生兴趣即可。教师须深刻认识到故事导入的目的是为语文课本知识学习作铺垫,并非单纯开展故事课堂。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即可。比如在学习《天地人》一课时,教师应认识到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神话故事情景中学习到古人对天地由来的认识,该讲解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即可。随后教师讲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对应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力及学习兴趣。在两个故事导入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天地人”,以此顺利进入正式教学环节。因此,在故事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对故事有较深印象即可,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本内容的学习,为后续学习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2.关注故事教学方法的丰富性
故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是保障教师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活力,让两者共同沉浸在具有趣味、情感的课堂环境中。教师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故事的兴趣及审美能力。比如,在朗读故事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智力及情感因素,对故事中存在的抽象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讲解,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故事的记忆,开阔视野。又如学习《四季》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四季故事,向学生普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通过这种拓展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跨学科教学,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课文本身便是有趣的故事,教师可利用课文知识建立学习情景,但该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讲述内容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时,该故事讲述了“老虎让狗熊通知其他动物开会的故事,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提醒下,一次次搞清楚内容”的故事。这也是一篇良好的育人故事,在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表达内容需要清晰、明了、具体,不然只能做无用功”。对此,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张图片,图片上展示老虎对狗熊说话的场景,以此图片为开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故事内容学习后,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情景演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有五名成员,分别演绎情景剧“动物王国开大会”,在表演过程中能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并深刻体会到狗熊的活动过程,形成准确、具体表达内容的意识。
3.注重拓展延伸作业内容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成果都要进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还须根据故事的特点、内容发挥故事教学法的优势,满足教学内容科学性及合理性的要求,发挥故事内容延展的特性,比如,空间性延展、时间性延展。教師还要充分发挥故事教学的特点,调动家长及学生的参与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回顾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故事教学法作为新时期素质教学的产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因接触故事教学法不久,容易导致故事教学内容不丰富、无法开展故事导入等问题,对此,教师还须不断探索,发挥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帆、刘静光.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 (16) : 53-55.
[2]陈惠雯.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外语文,2018,(10) :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