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数学学科教学的灵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数学问题的有效渗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深耕教材内容、对接生活元素、把握关键节点、加强学科链接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数学问题的设计质量,优化数学问题投放时机,以数学问题为引领,启迪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触发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进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4-0023-02
引 言
数学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对数学问题的设计质量、投放时机进行准确把握。教师立足学生数学课堂动态学习效果,灵活开展问题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数学问题驱动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动手操作、游戏竞赛等学习活动,能丰富学生数学课堂感性认知素材,促使学生获得更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表象认知,启发学生进行迁移学习,进而帮助其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一、深耕教材内容,关注问题针对性
在问题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并非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而要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编者的编排设计,明确每个课时教学内容的知识主线;要善于根据数学知识的特殊性、差异性,灵活设计数学问题,从而引领学生围绕知识主线展开探究学习,将学生的数学思维集中于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关键知识学习中,利用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1]。
例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教学的重难点无疑是教会学生掌握相离、相交、相切三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这些关键知识,在新知导入环节直接提出总领性探究问题: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小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内容,按照以前学习的数学方法,类比推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有的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了多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归纳总结不同位置情况;有的学生制作了两个圆形卡片,用以操作实验,推导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主线,用直指课堂核心知识的问题进行导入,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问题探究的专注力。教师渗透必要的数学方法,启发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展开新知探索,明确了学生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方向,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对接生活元素,增强问题生动性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很多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学定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数学原型。教师设计引领性数学问题时,要具备生活化教学视野,积极对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生活问题,把数学新知与这些生活元素融合到一起。这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为学生数学知识迁移学习搭建思维桥梁,还能增强数学问题的生动性,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数学新知探索中。
教师应依托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直观的数学关系呈现,厘清问题分析的思维脉络,降低数学新知理解的难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相似”小节内容时,教师课前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整合了大量生活中存在的图形相似的图片素材,如五星红旗中的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商品包装盒上不同大小的商标图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这些图片素材,启发学生思考:图片中标注出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很快就认识到这些图形的形狀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大小不一。这时,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内容,顺势切入“图形的相似”这一知识点。
日常生活资源与数学知识教学存在诸多对接点。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整合具备图形相似数学特征的生活物品图片素材导入课堂中,设置启发性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这些直观图片素材中,抽象出它们的异同点,建立图形相似的初步认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之后的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列举出更多具备图形相似特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历经“具象—抽象—具象”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把握关键节点,确保问题连贯性
数学学科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节数学课不可能只讲解某一个数学知识点,会由浅入深地涉及多维度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取项目化教学方式,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充分预设,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实际需求,投放不同的数学问题,并保持数学问题教学的连贯性,以促使学生在多层次数学问题引领下,层层递进地开展数学新知的深度学习,进而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串、问题组的形式设计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在课堂关键节点,用数学问题串联课堂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什么是扇形”的问题,激活学生对扇形图形概念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对扇形与其所在圆建立联系。在新知授课环节,教师导入半圆、四分之一圆图形的图片素材,标注半径长度,要求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用典型性较强的扇形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在学生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提出“扇形的面积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扇形面积的一般计算公式该怎么表示”的问题,引领学生完成课堂核心知识的认知建构。 教师整个课时教学设计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首先以回顾性问题唤醒学生已有数学旧知,为学生数学知识迁移学习搭建桥梁;其次用特殊扇形面积计算问题,切入扇形面积的探究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对扇形面积计算方法建立初步认识;最后依托这些问题学习成果,引领学生抽象出扇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实现数学新知的建构。
四、加强学科链接,提升问题综合性
当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愈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有意识地链接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投放综合性更强的数学问题,能够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灵活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寻找合适的学科对接点设计数学问题,引领学生养成用数学视角看待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习惯。
多学科链接教学不仅能够延展学生数学应用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启发学生跳出数学学科,形成多学科知识链接的意识,实现多维度教学目标。例如,在向学生介绍“黄金比例”数学概念时,教师对接美术学科,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了《蒙娜丽莎》绘画作品和《断臂的维纳斯》雕塑作品,以此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美术中的黄金比例与数学学科的关系。接着,教师和学生一同探讨了黄金比例数值的数学意义,引导学生构建二者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数学问题的多学科链接要避免盲目性,不能为了追求学科链接而“生搬硬套”。在该课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接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中的“黄金比例”知识,以美术作品为设问切入点,设计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构建两门学科的知识联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也可以彰显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情感的培养。
结 语
数学学科学习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数学问题为导向,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适合的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生动性、连贯性、综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问题的教学价值,拓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夏晓燕.基于价值引领、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J].甘肃教育,2018(12):53-55.
作者简介:操龙坤(1968.10-),男,福建浦城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育。
关键词: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4-0023-02
引 言
数学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对数学问题的设计质量、投放时机进行准确把握。教师立足学生数学课堂动态学习效果,灵活开展问题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数学问题驱动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动手操作、游戏竞赛等学习活动,能丰富学生数学课堂感性认知素材,促使学生获得更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表象认知,启发学生进行迁移学习,进而帮助其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一、深耕教材内容,关注问题针对性
在问题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问题并非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而要紧密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根据编者的编排设计,明确每个课时教学内容的知识主线;要善于根据数学知识的特殊性、差异性,灵活设计数学问题,从而引领学生围绕知识主线展开探究学习,将学生的数学思维集中于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关键知识学习中,利用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1]。
例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教学的重难点无疑是教会学生掌握相离、相交、相切三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这些关键知识,在新知导入环节直接提出总领性探究问题: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小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内容,按照以前学习的数学方法,类比推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有的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了多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归纳总结不同位置情况;有的学生制作了两个圆形卡片,用以操作实验,推导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主线,用直指课堂核心知识的问题进行导入,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问题探究的专注力。教师渗透必要的数学方法,启发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展开新知探索,明确了学生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方向,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对接生活元素,增强问题生动性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很多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学定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数学原型。教师设计引领性数学问题时,要具备生活化教学视野,积极对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生活问题,把数学新知与这些生活元素融合到一起。这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经验,为学生数学知识迁移学习搭建思维桥梁,还能增强数学问题的生动性,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数学新知探索中。
教师应依托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设计,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直观的数学关系呈现,厘清问题分析的思维脉络,降低数学新知理解的难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相似”小节内容时,教师课前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整合了大量生活中存在的图形相似的图片素材,如五星红旗中的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商品包装盒上不同大小的商标图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这些图片素材,启发学生思考:图片中标注出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很快就认识到这些图形的形狀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大小不一。这时,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内容,顺势切入“图形的相似”这一知识点。
日常生活资源与数学知识教学存在诸多对接点。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整合具备图形相似数学特征的生活物品图片素材导入课堂中,设置启发性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这些直观图片素材中,抽象出它们的异同点,建立图形相似的初步认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之后的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列举出更多具备图形相似特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历经“具象—抽象—具象”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把握关键节点,确保问题连贯性
数学学科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节数学课不可能只讲解某一个数学知识点,会由浅入深地涉及多维度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取项目化教学方式,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充分预设,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实际需求,投放不同的数学问题,并保持数学问题教学的连贯性,以促使学生在多层次数学问题引领下,层层递进地开展数学新知的深度学习,进而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串、问题组的形式设计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在课堂关键节点,用数学问题串联课堂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什么是扇形”的问题,激活学生对扇形图形概念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对扇形与其所在圆建立联系。在新知授课环节,教师导入半圆、四分之一圆图形的图片素材,标注半径长度,要求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用典型性较强的扇形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在学生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提出“扇形的面积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扇形面积的一般计算公式该怎么表示”的问题,引领学生完成课堂核心知识的认知建构。 教师整个课时教学设计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首先以回顾性问题唤醒学生已有数学旧知,为学生数学知识迁移学习搭建桥梁;其次用特殊扇形面积计算问题,切入扇形面积的探究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对扇形面积计算方法建立初步认识;最后依托这些问题学习成果,引领学生抽象出扇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实现数学新知的建构。
四、加强学科链接,提升问题综合性
当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愈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有意识地链接其他学科教学内容,投放综合性更强的数学问题,能够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灵活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寻找合适的学科对接点设计数学问题,引领学生养成用数学视角看待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习惯。
多学科链接教学不仅能够延展学生数学应用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启发学生跳出数学学科,形成多学科知识链接的意识,实现多维度教学目标。例如,在向学生介绍“黄金比例”数学概念时,教师对接美术学科,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了《蒙娜丽莎》绘画作品和《断臂的维纳斯》雕塑作品,以此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美术中的黄金比例与数学学科的关系。接着,教师和学生一同探讨了黄金比例数值的数学意义,引导学生构建二者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数学问题的多学科链接要避免盲目性,不能为了追求学科链接而“生搬硬套”。在该课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接美术学科与数学学科中的“黄金比例”知识,以美术作品为设问切入点,设计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构建两门学科的知识联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也可以彰显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情感的培养。
结 语
数学学科学习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数学问题为导向,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适合的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生动性、连贯性、综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问题的教学价值,拓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夏晓燕.基于价值引领、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J].甘肃教育,2018(12):53-55.
作者简介:操龙坤(1968.10-),男,福建浦城人, 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