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准确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出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消化,并通过自己对教材的准确解读,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它要求教师有高屋建瓴、把握全局的预见能力。
  一、教学设计——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论提倡教学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小学语文教材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立足之本,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资源。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组织者、参与者,要科学地整合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立足点,成为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的纽带,成为老师实施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敢于打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挖掘每一节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实学生的知识空间,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到课堂不是学习知识唯一的途径。
  1.准确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三大基本要素。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师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表现在创造性使用教学资源(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教师要养成认真钻研教材的习惯,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准确地把握教材中“三维”目标的切入点,设计高效的教学方法与实施程序,在尊重学生、尊重文本的主导思想下,合理地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乐学、爱学、想学,进而达到自能学习。
  2.预设教学策略,突破重点难点。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情境,抓重点句段,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唤起学生的学习潜能,既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参与,又关注学生群体化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要注重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统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要关注教学过程,这是学生知识建构和重建的关键,也是教学效果凸显的前提条件,表现在教学过程具有实效性、紧凑性、灵活性。
  1.过程的实效性。教学设计要努力遵循教与学的高效率。问题的设计源于文本,深浅适宜,语言精当。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师始终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控者。不以热热闹闹、小手纷纷举为衡量标准。特别是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课堂的情境切忌变化太快太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不定和模糊状态。追求合作、探究但不能走过场,必要的空间和时间是需要留给学生的。教与学在课堂上应体现出和谐共进,训练的设计应该穿插于各环节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发言,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特别讲究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引导、矫正,让一堂课体现出学生参与率高、气氛活跃、训练扎实,有针对性和拓展性。
  2.过程的紧凑性。在教学环节的设计细化上,要注意各环节的过渡,从导入到总结均体现出知识的承前启后、相互关联。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和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教师必须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所用时间上精打细算。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时,充分考虑问题的生发性和有效度,不做重复、机械、无谓的劳动,其中蕴涵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
  3.过程的灵活性。虽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再精心的设计有时也会遇到“突发教学事件”,这是教学过程的动态和不稳定性决定的。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往往可以转化为理想的教学情境与课程资源,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能够敏锐地捕捉契机,化腐朽为神奇,奏出精彩的课堂乐章。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指教师面临新的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因势利导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要注重实践与活动经验的结合
  苏教版教材的选文大都具有时代气息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在活动的设计上,首先不应该只注意其外在表现方式,更多的应是注重其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有价值的活动应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逐步向思维的抽象化转化,以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当然,教师要努力提高活动的指导水平,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的关系。一个活动就是一个系统,教师要采用必要的方法和步骤让各个要素起的教育作用达到一致,而不能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以“丰富”活动的过程。教学的每一步骤及采用的方法都是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它与目标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在教学中要减少与目标和内容无关的东西,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另外,活动设计好后,教师还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能否达成一致的教育作用,即对已设计好的活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评价。这是教学活动设计必不可少的一步,它可以使活动过程的每一步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如同罗盘对于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罗盘偏离了航向,航船就很难准确抵达目的地。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常违背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语文教学目标的阐述也主宾混淆、用语含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目标的设定既然已经缺乏科学的根据,目标的阐述又含混不清,这样的教学在一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欲望,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期待感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迫切地去寻求和探索新知识。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部分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加强方法指导和思维点拨,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踏着发展的步伐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新课改要求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构建了新的课程结构,从而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对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活动的先导,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是自觉学习的起点,还能使学习的注意力更为专注,同时也是信心、恒心的源泉。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一点强加,多一些自由,不惟“考试”是尊,不惟“形式”是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深化对语文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  阅读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活动,古代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如果对阅读
期刊
化学有其独有的特色——化学实验的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这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通过化学实验可架起化学现象与化学原理之间的桥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在教学过程怎样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拓展传统实验  化学是初三的新课,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课,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有效的数学情境不一定都是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一句反问。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有效的不同情境,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实施新课标以来,教学情境创造成了一线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然而,现实中的情况并不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就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才能。同时,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可以导致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相反,不和谐的、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易酿成消极的、沉闷的课堂气氛,甚至一触即发的紧张的心理气氛就弥漫于整个课堂中。新一轮课改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就存在着以我为中心的教和学,管理至上尤为严重,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
期刊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迫切的要求,能让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力,蕴涵着人文交融的和谐氛围。  一、从生活中找到真实的数学生命  对教师而言,数学是一门课程,而对学生来说,数学就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进入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就应该让数学回归生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导入生活化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
期刊
教育教学活动里常常看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没有抓住本质等。这是由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所决定的。而在概念教学中,形成概念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针对以上两种状况,笔者将对形成概念的教学方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形成概念的几种发现方法  1.比较  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给出一些自然数,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所有约数,再比较每个数的约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