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不可没。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确切地说,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可以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运用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态,中学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但是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又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电教多媒体可以助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春》时,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北方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教学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2)运用音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而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我在教《送元二史安西》一诗时,配以委婉的古曲《阳关三叠》,再加上教师的范读,一种凄凉的情调似乎在向学生诉说诗人王维在送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兴趣较高的占70%以上。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1)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2)在进行说话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
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幻灯片展示的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如:我在教学生写作文对话时,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学生根据动作、神态、音乐等配上对话,然后朗读。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从学生作业中可以看出,作文优良率达52%,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⑶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如:写作文《春》时,播放班得瑞的《春》,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中,听流水潺潺,听鸟语风清,听心中的感情,作文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文优良率提高25.5%。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如:《藤野先生》一文,在文章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思想;以及与藤野行政管理相识相交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媒体手段这种密集形的信息提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认为自己各有收获的同学达83.5%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竟管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表演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以及演员的语气用得十分恰当,使枯燥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等。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就能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之,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根据教材需要,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运用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态,中学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有河流山川的壮丽美,有花草树木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但是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又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睹之景,这时,电教多媒体可以助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录像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春》时,就用录像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北方正值深秋,我们播放描绘春天的录像。教学中,学生从屏幕上见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地、绿绿地;风吹杨柳,柳条摆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连绵的细雨滋润着农田,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在辛勤地劳作;快乐的孩子们欢跳着,风筝在天空中尽情地飞舞……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尽情地品味“一碧千里”“流水淙淙”的美丽内涵,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春的美景,体会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2)运用音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而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我在教《送元二史安西》一诗时,配以委婉的古曲《阳关三叠》,再加上教师的范读,一种凄凉的情调似乎在向学生诉说诗人王维在送友人离去时那种依依不舍。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兴趣较高的占70%以上。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1)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2)在进行说话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
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幻灯片展示的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如:我在教学生写作文对话时,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学生根据动作、神态、音乐等配上对话,然后朗读。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从学生作业中可以看出,作文优良率达52%,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⑶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如:写作文《春》时,播放班得瑞的《春》,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中,听流水潺潺,听鸟语风清,听心中的感情,作文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作文优良率提高25.5%。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如:《藤野先生》一文,在文章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思想;以及与藤野行政管理相识相交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的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红线,这样也就能把记叙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了。媒体手段这种密集形的信息提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认为自己各有收获的同学达83.5%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
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竟管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表演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但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以及演员的语气用得十分恰当,使枯燥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等。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就能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之,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根据教材需要,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