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47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科学素质是中学生物教学需要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我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
  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是教材,但教材编写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不一定适合科学的思维过程,也不一定适合教学结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其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巧妙的构思,重新构建和设计,以形成独特的教学逻辑结构,揭示科学思维过程,使之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如高中生物中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仅有几句描述性语言,这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知识无思维性而言,只要记住就可以了。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结构:
  (1)让学生观察鸡蛋黄外的薄膜,对细胞膜建立感性认识;(2)展示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图片;(3)讲述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4)让学生回忆磷脂分子的结构特性;(5)引导学生推导出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可能的排列方式,进而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推导出磷脂双分子层的基本骨架;(6)介绍细胞杂交技术和荧光标记实验,让学生理解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性;(7)合理解释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并理解教材中所提出的细胞膜结构模型。
  这样的教学结构,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顺着思路一步步引向深入,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精心设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研究过程实质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科学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采用各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探索的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科学探索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遗传物质的证据时,我设置了以下一系列的疑问和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
  (1)先介绍单细胞伞藻的嫁接实验,让学生分析思考伞藻的帽形是由哪里的物质控制的。学生不难分析出,控制其性状的物质在细胞核内。(2)在此基础上设问:细胞核内有哪些主要成分?哪种成分是遗传物质?(3)引导分析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4)设问:染色体是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什么?(5)通过介绍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同位素的示踪法,分析得出DNA是遗传物质以及DNA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三、重视科学发现过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科学发现过程。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发现过程的讲解和归纳,模拟或创设当时科学家探索科学真理的情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感悟科学家的思路,总结他们研究科学问题的一般原理及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中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讲授最为典型。针对这部分的内容,我采用下列步骤授课:
  (1)先叙述孟德尔关于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2)设问:为什么F1只表现一种亲本性状?F2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为什么有3?誜1的分离比?(3)引出孟德尔的假说和对该现象的解释。(4)设问:孟德尔的解释是否合理?引出测交的概念,并讲述测交的原理和实验结果。(5)归纳得出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以及在农业生产和预防遗传病中的应用。(6)引导学生归纳孟德尔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即假说演绎法:“实验现象→假说→推论→验证→理论”。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分离定律的同时,认识到科学研究并非深不可测,而是有章可循的,只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就可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探究。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四、强化实验教学,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要求实验操作规程,如实填写实验报告,绘制生物图像,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科学品质和尊重事实、去伪存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开展第二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等,均不失为好的形式和方法。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从多年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少年儿童有效的思想教育不是费陉、训话式的批评,而应是亲切细腻、启发鼓励的谈话。
一、以“厚德砺学、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的凝练与培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构成了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的取向和性质,是学校的“精、气、神”。  1. 营造“厚德砺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氛围  坚持不懈,用心思、下功夫,结合师生特点,深入实际,经常地、细致地阐述
初中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玩、好胜,情感易变。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情感更加深刻、更加稳定。同时,他们学英语的时间不长,一般来说,都充满了好奇心,兴趣也比较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精心组织教学,经常变换教学方法,每上一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变成自觉的行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一、让学生快乐地动起来,充分体味学
英语阅读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用英语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其灵活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的习惯。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进行大量阅读。阅读材料要难易适中,内容广泛。遇到生词时尽量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以便更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获取语言、增强语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运用典型事例。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强调以案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同时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理论联
评讲试卷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提高解题技巧的重要途径。科学的、高效的试卷讲评课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查漏补缺、归纳复习,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小组互动:让情绪动起来  1. 交流考试心得  交流考前准备情况,交流考试心得,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成功者的经验,共同总结失败者的教训。学优者多给其他组员一些爱心,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学困者直面自己的问
西方绘画在反映历史信息尤其是建筑领域的历史信息方面较中国画更为详实,然而目前国内建筑史研究领域却很少涉猎"西方绘画之中国建筑形象"领域。本文借鉴比较文学形象学中"异域
2012年10月10日至11月25日,本人参加了深圳市教育局第21期赴美海培班,聆听了布朗大学近10位教授的讲学,参观了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圣文森山等著名大学和美国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特许学校等各类型中小学,走进他们的课堂,观察他们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切身的感受和思考。  一、对合作学习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s)的观察与思考  参观Bishop
如何在高三的复习课中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高三复习课要做好“备考纲”和“备说明”的工作  《考试大纲》是我们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的行动纲领,《考试说明》为我们指明方向。在备课前一定要详细的熟知《大纲》和《说明》中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处理知识,熟悉哪些知识要深究,哪些知识只需要了解就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