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数学练习设计理念将练习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练习终结性的实效。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练习是为了重建与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练习的设计理念。认识到练习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 “愉悦性”练习将构成学生课内、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
关键词: 愉悦;数学练习;策略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数学使人精密,使人聪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提起数学,学生们就会马上和单调、枯燥、乏味、难懂这些词汇联系到一块儿。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练习也应如此。要展现全新的形态,我认为应该让练习具有“愉悦性”,让学生真正的爱上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会数学。
一、数学练习“愉悦性”的意义
练习“愉悦性”主要体现为对愉悦心理机制的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从心理规律和教育目的的角度出发,具有“愉悦性”地作业具有以下几点:①激发学生愉悦情感,带来兴趣盎然,带来极大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实现学生心理的最大开放状态,扩充信息接收通道,实现信息接收、加工、同化数量上的增加、速度上的加快、质量上的高效;③沟通师生情感,实现高效的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学生自主性品质、主动性品质建构的过程,是激发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创造心理品质的过程。
二、“愉悦性”数学练习的策略
(一)“愉悦性”的练习作业——手脑并用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尤其小学阶段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一年级教学中“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之一课题中,我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O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0 0 0 0
△△△△ △△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0同样多的4个△和比0多2个合起来的。
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愉悦性”的练习作业——诱奇激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我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愉悦性”的练习作业——故事思辨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学生一般都会对故事、寓言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是听故事长大的。如果把故事引入到数学练习中,学生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回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它把两个小猴子叫过来,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了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了起来,它也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本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像这样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愉悦性”的练习作业——家庭乐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特别爱做游戏,因此我在课堂上会进行一些数学游戏,还让孩子们把课堂上与同学一起玩的游戏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数学亲子游戏的数学作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复习到当天所学习到的知识,还可以创设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机会,加深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如:一年级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用扑克牌做“找朋友”的游戏。拿出10以内的牌,当妈妈或爸爸拿出一张牌(一个数),学生马上拿出另一张能和它组成今天所学过的数的牌,并同时说“几和几能组成几或者几能分成。
三、结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愉悦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种自由的气氛,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 教师,要有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阳光下成长、发展、飞跃。
参考文献:
[1]刘慧、韩丽红.《天哪!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根初、任升录等.《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愉悦;数学练习;策略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数学使人精密,使人聪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提起数学,学生们就会马上和单调、枯燥、乏味、难懂这些词汇联系到一块儿。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此,作为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之一的练习也应如此。要展现全新的形态,我认为应该让练习具有“愉悦性”,让学生真正的爱上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会数学。
一、数学练习“愉悦性”的意义
练习“愉悦性”主要体现为对愉悦心理机制的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从心理规律和教育目的的角度出发,具有“愉悦性”地作业具有以下几点:①激发学生愉悦情感,带来兴趣盎然,带来极大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实现学生心理的最大开放状态,扩充信息接收通道,实现信息接收、加工、同化数量上的增加、速度上的加快、质量上的高效;③沟通师生情感,实现高效的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学生自主性品质、主动性品质建构的过程,是激发与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创造心理品质的过程。
二、“愉悦性”数学练习的策略
(一)“愉悦性”的练习作业——手脑并用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尤其小学阶段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一年级教学中“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之一课题中,我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O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0 0 0 0
△△△△ △△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0同样多的4个△和比0多2个合起来的。
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愉悦性”的练习作业——诱奇激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他们去观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我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愉悦性”的练习作业——故事思辨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学生一般都会对故事、寓言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是听故事长大的。如果把故事引入到数学练习中,学生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回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它把两个小猴子叫过来,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了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了起来,它也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本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像这样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愉悦性”的练习作业——家庭乐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特别爱做游戏,因此我在课堂上会进行一些数学游戏,还让孩子们把课堂上与同学一起玩的游戏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数学亲子游戏的数学作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复习到当天所学习到的知识,还可以创设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机会,加深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如:一年级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用扑克牌做“找朋友”的游戏。拿出10以内的牌,当妈妈或爸爸拿出一张牌(一个数),学生马上拿出另一张能和它组成今天所学过的数的牌,并同时说“几和几能组成几或者几能分成。
三、结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愉悦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种自由的气氛,一种成长的力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能够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 教师,要有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阳光下成长、发展、飞跃。
参考文献:
[1]刘慧、韩丽红.《天哪!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根初、任升录等.《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