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晨出发与抵达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8x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是我闻”栏目刚刚第三期,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采访这两个年轻的摄影人。想法简单而直接——希望能给真诚跋涉在摄影路途上的年轻人些许精神和世俗的安慰:我们并不孤单,行走终能到达。
  采访他们,除了年龄,我没有任何心理优势。其实再一深想,年龄更谈不上是优势。从信奉“穷而后工,死而后名”到“大器晚成”,直至“成名要趁早”,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越来越急不可待。
  无论出于成熟的艺术思索还是自然的单纯喜爱,卢彦鹏和黄京两人早早就明确了自己的摄影方向,在清晨出发,并幸运抵达,年纪轻轻便崭露头角。
  黄京就像初生而早熟的孩子,贪婪地观察这个世界。孩子对于世界的细节异常关注,善于在我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角落发现珍宝。而涉世之初,也总是被生命中的偶然性迷惑。这时,很多必然的东西离我们还很遥远。于是,我们面对细节与偶然性,兴奋,沮丧,愤怒,成为诗人。
  偶然性的照片总是奇特的,但是这奇特与其说引向怪异,倒不如说是——好玩儿,彰显生命的有意思(不是意义)。 单纯是一个极其伟大和困难的词汇,物理学家们薪火相传,支撑他们的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总能找到一个更简单的真理,来解释这个世界。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关于生命为数不多的道理,其实已经在简单的童话中告诉了我们。
  我最嫉妒年轻人的,是他们对生命的新奇感,没有经过纷繁世事的冲刷,仍旧丰盈。当然,更可能,观看偶然的世界的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偶然的恩赐。于是黄京才成为黄京。
  如果说黄京的照片就像偶然拾拣到的一个个生命片断,是关于缘分,没有任何未来或者过去的指向,没有大的欢喜与慈悲,那么,卢彦鹏的照片则是一个没有偶然性的世界。就像在摄影诞生之初,长时间曝光所拍摄下来的,都和偶然与瞬间无关,想描写海浪与轻烟的痕迹都不可能,一切归于氤氲。
  风景站在那里等着被看到,仿佛等了一万年。用几百分之一秒的快门就显得太潦草了。
  卢彦鹏的摄影作品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以影像与绘画叠印的方式将卤化银和画笔这两种不同介质融合在一起。以目前摄影通行的标准衡量,它们的表现手法和影像语言非常另类、独特,带给习惯了传统摄影作品的观者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与挑战。摄影术诞生发展和美术的凤凰涅磐大致是同一时期。当摄影现代性的表现仍在画面构成上打转,由决定性瞬间向非决定性乃至反决定性瞬间转变时,架上绘画却在思维方式、美学取向和游戏规则等方面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革命性变化。杜尚曾极端地说:作品只要进入博物馆,就是艺术的僵尸。于是抽象主义不再时兴,现成物品被肆意装配拼贴在画布上的手法也变得过时,以照片为蓝本的照相写实主义一度风行,艺术家们甚至直接在照片上作画。没有什么不可以尝试,没有什么不可以推翻。
  卢彦鹏无视清规戒律,偶然在摄影的平原上找到一个出口,最终奔流成河,给摄影增添了一道景观。即使只为了表现对摄影本身的自信,我们也应该欢迎这样的闯入。放眼艺术领域的离经叛道,他在摄影领域的折腾实在是太温柔与和善,天真得像个孩子。
  在商业社会,艺术作为形而上的精神产品,想要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越来越深地仰仗经济甚至政治的认同与扶持。但这远非那种令人不快的合谋关系。每位艺术家个体想要成功,即使是商业上的功利性成功,首先仍是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艺术观真诚,忠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并尽可能极致地予以表达。完成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被发现。资本扶持、展览机制、市场认同、收藏体系、公众舆论等这些艺术外部的运作仅是辅助。这颇合中国儒家传统的“内圣外王”之道的要义。
  各人的成功路径和体会当然不同,其实总结下来只是六个字:真诚、理想、努力。就像武林秘籍,容易的是道理,难的是修炼。
  我们都生活在生命的偶然与必然之间,生活在旅程的起点和终结之间,以摄影的名义顾盼。我们唯一能决定的是尽早出发,享受旅程。成功的早晚或成名的有无,倒不是那么重要与绝对的事了。
  吴晓凌
  黄京简介
  黄京,1987年生于广州,现居深圳,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曾在杭州(2007)、广州(2009)、德国索姆斯和法国巴黎徕卡画廊(2011)、香港新国际机场(2012)举办个人摄影展。2010年独立出版个人摄影集《忆》。2011年获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新人奖参加法国阿尔勒摄影节。
  您是如何与摄影结缘?
  刚接触摄影那会是高中一年级,老实说吧,那会拿起相机纯粹是觉得很帅,能吸引女孩子眼球,增强自信。
  谈谈您用的第一台相机?
  那是2003年,第一台相机是尼康的D70,下场一般。那会儿不懂,觉得摄影就是在公园里拍花拍女孩子,有一台数码单反和长焦镜头才是正道。我记得去器材店的时候问过一套M6的价格,和D70也差不多,一万多一套。旁边一大哥向我喊道:“现在谁还用胶片啊。”于是我就义无反顾买了D70,后来在网上跟人换了台苏联仿徕卡。
  您现在用什么摄影器材?
  现在用的是徕卡的M4-P和两个镜头, summicron 35 2和elmarit 28 F2.8。
  您最合手的摄影器材是什么?
  就是这台M4-P和这两个镜头了,中途换过无数无数的相机,还是这台好使。
  您觉得摄影最好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有很多哦,我现在最喜欢在iPhone上看照片,屏幕好,大小也适合我的习惯。非常喜欢的照片会手工放大,然后裱好挂起来。
  胶片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有的,这个问题很多人讨论了很多年,我不惨和,我只是十分依赖胶片独有的效果。
  摄影对您意味着什么?
  很难去解释清楚,也许跟吃饭一样普通而必要。又或许像一种个人特征,背着相机走在路上我会觉得自然,不背的话会觉得没有自信,觉得自己啥也不是。   您从摄影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大堆的好照片一大堆的好故事一大堆的好朋友。
  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多少,以及它们的重要次序?
  我还没成功呢,要是知道有什么因素决定成功,我早就成功了,哈哈。
  您曾经的最大的困难或挫折是什么?
  现在吧,从开始拍照至今进入过两次瓶颈,现在第三次,前两次的方法都不管用了,要另想办法了。
  您从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找平衡,形与心的平衡,很难找,找到了很容易又偏移了,继续找。
  您最看重摄影师的什么品质或素质?
  说不出来,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但是我能通过一个人的照片知道这个人有没有爱。
  您最喜欢的在世的和过世的摄影师各是谁?
  克劳迪·斯鲁本,山本昌男,张照堂,艾略特·厄维特,奥古斯·桑德,寇德卡,还有很多无名的作品,不知道是谁拍的但非常地棒。
  您最喜欢的摄影主题是什么?
  从开始摄影到现在都有很多人叫我选个主题去拍摄,有点烦,我就是没有主题,哈哈。荒木说过,自己的生命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主题。
  您最喜欢的摄影作品是哪些?
  前面说的我喜欢的摄影师每个人都有好几张我很喜欢的作品,例如斯鲁本的一群死猪,寇德卡的倒挂的鸟,艾略特的狗儿,山本昌南的小麻雀,还有张照堂的大猪背。
  决定一幅摄影作品好坏的因素是什么?
  对我来说就是一眼能认出来的“神”,摄影师找到心灵平衡的瞬间拍摄到的照片必定有“神”。
  您认为摄影的未来会是怎样?
  一切随缘吧,预言还是留给学者来推测吧,我连自己的未来都看不见,何以看见摄影的未来呢?
  您有什么未来的摄影规划和方向?
  我会继续我原有的拍摄方式,还能挖得下去自然要继续挖,挖歪了挖不下去了再另想办法吧。
  获奖对您意味着什么?
  获奖到现在也没过多久,暂时看不清楚意味着什么,获奖后我就稀里糊涂了,我只知道,参赛的时候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选片编排,还有各种事务,绝对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都说成名要趁早。您怎么看?
  不早了,到2011年获奖我已经拍了8年照片了,算老人不算新人了。身边有很多朋友拍了不到几年的就已经获大奖了,要看摄龄不要看年龄,哈哈。
  您对同样年轻的摄影师有什么忠告?
  做自己真的喜欢的事情就好啦。
  您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暂时来说还是比较怀念大学生活的,一大帮朋友,有寒暑假,能一起去下乡。
  决定您一生重要走向的“决定性瞬间”是什么时候,怎样的场景?
  2006年高考,临考前一天想放松一下,买了本过期的摄影之友看,结果发现有2005年克劳迪斯·鲁本在广东美术馆的展览介绍。看完他的照片,我猛然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拍照了。
  您一生最初的记忆是什么?
  一两岁时移居深圳,在木头龙(地名)的房子里,绿色白色的马赛克地板上跑过一只蟑螂。
  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
  跟一帮好朋友一起出游拍照玩乐,挖掘各种舒服的角落。
  您一生中最悲伤的时刻是什么?
  夏天的午后,约不到朋友一起拍照,又不想呆在家,自己一个人很可怜地走在街上,不知道去哪里好。
  您喜欢读什么方面的书籍?
  散文,诗,历史,艺术史论,还有一些不错的杂志,唯一不爱看的是小说。
  让您感到放松的事情是什么?
  每个月头发钱了,马上去搬一箱胶卷回来的时候。
  让您感到紧张的事情是什么?
  每个月尾钱花完了,胶卷都冲好要准备拿去扫描的时候。
  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小时候没好好学英语。
  您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前年去法国领奖,第一次出国居然去不成卢浮宫。
  您最恐惧的是什么?
  各种考试。
  如果能选择的话,您希望让什么重现?
  让我再读一次美院吧。
  您珍视自己的哪种能力?
  还能比较像小孩子一样地看身边的事情。
  您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我还想增添一点音乐才华,哈哈。
  如果可以,您希望拥有什么样的超能力?
  瞬间转移,因为作为摄影师开销最大的其实是路费。
  您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心爱的人在我的照片里。
  您目前的心境怎样?
  刚出来做自由职业者,有点乱,还没有习惯放养生活。
  您的行为准则,生活信条是什么?
  最好不要麻烦别人。
  您有什么样的口头禅?
  没什么口头禅,但是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是但啦”,广东话里“随便啦”的意思。
  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平静而强烈,自由而无用。
  您认为人最可贵的品德是什么?
  某些方面可以平等对待自己和他人。
  您认为人生最完美的幸福是什么?
  是幸福就谈不上完美,太完美了你不会觉得幸福的。
  您认为什么是不幸?
  敷衍了事却得到很高的赞赏。
  人身上可以被谅解的缺点是什么?
  暂时的惰性。
  人身上最使您厌恶的缺点是什么?
  过桥拆板,忘恩负义。
  您认为什么样的人的命运最可悲?
  一辈子骄傲地活在大众观念下,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您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质?
  坦诚。
  您觉得男性什么品质最重要?
  稳重。
  您觉得女性什么品质最重要?
  感性。
  您认为什么叫明智?
  装疯卖傻,大智若愚。
  您怎样看待名望?
  名望是好东西,能带给你很多想要的,但同样要承受所带来的痛苦。就像广东人吃川菜,辣得冒眼泪,但又停不了口。
  您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吃麦乐鸡的时候掉了一块在地上。小时候要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会觉得上天对我很不公平,随着要承受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前天大的事,现在都无所谓了。
  您如何评价这个时代?
  嘴边老挂着老爸老妈那个年代如何好,未来孩子们的生活如何好,但多想几步,还是现在好,不是常说活在当下嘛。
  您怎样看待人类的未来?
  会越来越好的,我是充满希望的。
  如果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某个方面,您最想改变什么?
  要想一个主意能让世界那么多人都开心是很费神的,自会有人去改变它,我什么都不想动。
  您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在于折腾。
  您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一觉睡过去没醒过来,最好是作着美梦。
  假想一下,您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怎样撰写?
  学习武则天,空白吧,真不擅长写这种东西。
  除了上述问题,您有经常在脑海中自问自答的问题吗?是什么?
  平时很少思考,不爱动脑。
  卢彦鹏简介
  卢彦鹏,1984年生于福建,2005年起生活于北京。《灵魂出窍》曾参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09)、《空-山》在北京艺术-8画廊展出(2010),《空-气》在平遥(2011)、上海、香港展出(2012),《禁止靠近的风景》在北京、《构筑诗意的徙居》在成都展出(2012)。曾获三影堂摄影新人奖(2009)、色影无忌“年度新锐”(2010)、荷兰FOAM摄影博物馆Foam paul huf 世界100位摄影师提名、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大奖(2011)、大理国际影会亚洲十佳先锋摄影师奖(2012)。
  您是如何与摄影结缘?
  2005年,弟弟给了我一个老相机!
  谈谈您用的第一台相机?
  禄来3.5F。
  您现在用什么摄影器材?
  杂牌,德国60年代左右的Lomo 6×9画幅。
  您最合手的摄影器材是什么?
  禄来双反。
  您觉得摄影最好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没有最佳,根据空间变化。
  胶片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有!
  摄影对您意味着什么?
  迷失和寻找!!!
  您从摄影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留下印记!
  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多少,以及它们的重要次序?
  天赋-运气-时间。
  您曾经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成为一个父亲!
  您从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一起成长!
  您最看重摄影师的什么品质或素质?
  有天赋,哪怕他有性格缺陷,都可以理解!!!
  您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
  弗孔。
  您最喜欢的摄影主题是什么?
  都喜欢,随自己经历变化!
  您最喜欢的摄影作品是哪些?
  都喜欢,但《石头的记忆》是最特别的。
  决定一幅摄影作品好坏的因素是什么?
  能不能打动自己。
  您认为摄影的未来会是怎样?
  未来会是影像的世界。
  您有什么未来的摄影规划和方向?
  秘密!
  获奖对您意味着什么?
  对关心你的人是个安慰,没了!!!
  都说成名要趁早。您怎么看?
  也许!
  您对同样年轻的摄影师有什么忠告?
  用心!
  您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自由!
  您一生最初的记忆是什么?
  对着家门口的一条蛇舞蹈!
  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什么?
  女儿出生!
  您一生中最悲伤的时刻是什么?
  还没有!
  您喜欢读什么方面的书籍?
  每个阶段不一样,最早《童话》《神话》,后来《鲁滨逊漂流记》,《马尔多罗之歌》等。
  让您感到放松的事情是什么?
  音乐和电影,酒和独自行走!!!
  让您感到紧张的事情是什么?
  女孩坐得离你很近!!!
  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父母搬家时,丢失了爱人凌华的日记!
  您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搬家时,我不在现场!
  您最恐惧的是什么?
  意外!
  如果能选择的话,您希望让什么重现?
  我更期待将来!
  您珍视自己的哪种能力?
  敏感!
  您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音乐!
  如果可以,您希望拥有什么样的超能力?
  隐形术!
  自己的哪个弱点让您不能忍受?
  很容易对家人发脾气。
  您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珍惜所有人!
  您目前的心境怎样?
  平静,偶尔会对亲人发脾气。
  您的行为准则,生活信条是什么?
  随性!
  您有什么样的口头禅?
  粗口,三字经。
  您认为人最可贵的品德是什么?
  善良!
  您认为人生最完美的幸福是什么?
  和家人一起!
  人身上可以被谅解的缺点是什么?
  几乎都可以谅解!
  人身上最使您厌恶的缺点是什么?
  卑鄙无耻!
  您最看重朋友的什么品质?
  真诚!
  您觉得男性什么品质最重要?
  担当!
  您怎样看待名望?
  虚无。
  假想一下,您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怎样撰写?
  无字,空白!
  您有经常自问自答的问题吗?是什么?
  自己是不是很浪费时间???
其他文献
“治愈系”照片除了在拍摄题材上给人以心灵的抚慰之外,很多影像也力求在色调、构图上给人以清新、温暖的感受。帆布鞋、格子衬衫、棉布长裙等都是“小清新”钟爱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像歌手陈绮贞干净、清澈的声音,吟唱着自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对于摄影而言,素雅的色彩、简洁的背景、特殊的色调、浅景深效果及略带过曝的画面表达方式,都像是青春期的小情绪,将我们引入一个淡淡的世界中。  构图、取景及拍摄角度  主流
期刊
成功拍摄闪光灯创意人像  经常听到人们这样议论:闪光灯是摄影师难对付的一种拍摄配件。闪光灯会破坏环境氛围,环式闪光灯使用太复杂。使用闪光灯是给自己徒增烦恼……这些都是错误的!摄影师Ed Godden为你驱散迷雾,向大家展示使用闪光灯配合单反相机拍摄好的肖像照片其实很容易,他将引导读者走出4个关于闪光灯的误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闪光灯各部分的功用,闪光灯的LED屏通常会显示闪光灯的输出内容,
期刊
“这些照片对我自己来讲,是一种回忆,一种自省,一种激励。”作为一位父亲,肉腾腾这样解释他拍这些照片的意义。可能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照片也鼓励了很多点开这个相册的网友。看着照片中的多多,也许很多人都会轻问自己的心底:“这里是否也住着这样一个天真的小男孩……”  肉腾腾在豆瓣网上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作“肉叔”。他于2010年3月创建相册《一直在长大的多多》,至今已发表了276张照片,并且每隔一两天还会继续
期刊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在一本名为《家庭日记》的图文书中,住在日本福冈县的一位父亲写下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对于我来说,幸福应该就是普通的日常生活吧。完全不喜欢外出的我,衷心希望能够在家里悠闲自在地度过平淡而充实的每一天……希望我所热爱的每一个人都很普通但又都很努力,而我能够用脖子上挂着的相机随时拍下大家的灿烂笑容!”  这位父亲名叫森友治,从2002年开始拍摄自己的家人、宠物以及屋里屋外
期刊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新华社还记得我,还能把我的照片找出来并让我来签字。我离开新华社已经50年啦!这中间几乎没有新华社的同志从北京过来看我。我这两天太激动了……(老伴托乎提·巴克插话:“上次你们走后,她抱着你们从北京带来的照片哭了一中午!还给所有的孩子打了电话,告诉他们:新华社来人看我啦!”)    党给了我有活力的生命,枯木逢春  我1932年生在新疆喀什疏附县。我的名字直译:塔吉——桂冠,古勒——花
期刊
1942年2月,18岁的河北农村青年袁苓参了军。恰逢那时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负责摄影工作的石少华举办第四期摄影训练班,招收有抗日思想、有政治觉悟、有文化的青年。袁苓各项条件都符合,便被招收了进去。训练班设在沱河南岸安平县北郝村。条件相当艰苦,老乡家的炕头就是教室,门板就是黑板。  当时在训练班上,袁苓、梁明双和董清组成三人小组,负责课堂记录。每讲完一课,三人就互相核对笔记,整理出一份教材,交石少华
期刊
加斯·奈特(Garth Knight)是用双手实践的哲学家。他的作品灵感源自美国作家理查德·森尼特所谓的“边创作边思考”(making as thinking)。这是技艺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从自身出发创造出好作品。也许一个人要获得一个概念或想法只需几秒的时间,但要使之成熟,还必须花时间边创作边思考。  加斯·奈特将他对禅学理念、异教神话及“紧缚”(Kinbaku)传统的兴趣,与植物盆景、不规则碎片,
期刊
一年四季,有时是好日子,有时是坏日子。在这个大时代,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其实也需要相当的智慧。  在一些人用影像来记录大时代中的各种视觉奇观时,有人则举起相机,将场景切换到小地方,拍摄自己的日常幸福。创作这些影像的大多数人,都并非是职业摄影师,但他们依靠着自己的生活美学,用一种不急不缓的情调,在网络上贡献出大量美好、温暖的生活影像。在观看这些关于小日子的影像时,好像进入了一个安静的博物馆,那些在快
期刊
在台湾,如果问摄影圈的朋友,我想买相机,去哪里呢?对方会回答你:去博爱路,那是摄影一条街。紧接着,还会说:另外要去“摄影怪兵器”,那里卖相机以外的所有东西!  走进“怪兵器”  到台湾的第二天,我上网搜到了“楔石摄影怪兵器”的地址:信义区东兴路37号,并且写在便签纸上,贴在墙上,作为我的探访目标之一。2012年12月31日,吴景腾老师带我去拍101烟火的路上,减慢了摩托车的速度,在寒风中指给我:“
期刊
《来自中东之光》:那些新人新作  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则有一个跨年度展览《来自中东之光:新摄影》(Light from the Middle East,New Photography)。这里所指的“中东”是一个“大中东”(the greater Middle East)的地理概念,包括了北非和中亚地区。此展是由V&A的词语与形象部策展人马尔塔·威斯(Marta Weis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