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早期的音乐教育能够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以钢琴为代表的键盘乐器是对孩子开发智力的最有效途径,儿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钢琴学习的动机不仅要激发,还要培养与保持。
关键词:钢琴;兴趣;培养;保持
钢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儿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搞好钢琴教学。
对于儿童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自信也一般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始用聆听、表扬、鼓励、肯定学生进步为主;在课堂的中段则应针对学生作业的不足部分进行讲解剖析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会新的技巧;布置作业时,应该先肯定优点,再提出要求,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多鼓励、少责备,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练琴的方法也非常重要。练琴时间的长短并非衡量一个人学琴好坏的标准,而练琴是保证学琴质量的成功的途径。
如何提高效率正是教师所要教给学生的方法。要有目的地练琴。练习时,思想应高度集中,弄清反复练习应有的目的,为什么还要在重复练,下面该如何练。要慢练。所谓慢练就是使大脑有充分的时间将音符、指法、表情记号、力度记号很好的弹奏下来。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首先必须把谱号、调号、拍号、时值以及力度记号、表情记号等仔细研读;在弹奏时,根据乐曲的特点及难度进行分句、分段、分手练习及变节奏、变速度练习等,最终达到完整内容的目的。
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孩子年龄小,好动,注意稳定性差。但他们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却很容易接受。因此,为了开启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多采用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直接兴趣。教材的选择上,用一些有彩色图画的教材,这样可以使孩子直接看到乐曲的含义,增强学习兴趣。另外,家长也可有意识的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观看实际演出等。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孩子对钢琴的兴趣。
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是能够表现音乐,展现自我,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琴的兴趣。同时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儿童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律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钢琴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学琴兴趣高的要保持,对缺乏兴趣的要培养,对调皮的孩子要多一些约束,对温和的孩子多一些诙谐。针对学生弹琴时存在的问题也应选择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此外,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事求是、由易到难,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教学,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把练习曲与乐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获得情感的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
钢琴学习的动机不仅要激发,还要培养与保持。钢琴学习的进程简直就与孩子成长一样慢。很多教师都愿意给孩子拔程度,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地取得进步,这种心理背景在教学活动中就表现为总是给学生一些比较难的作品。现在我们要指出,给学生一个什么难度的作品,要从教学的科学性出发去考虑。
目前普遍的存在的家长全面参与、介入孩子学琴活动的现象在欧、美等国家是少见的。面对这样一个实现,就要使我们充分的重视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学琴动机培养中的作用。因为在孩子稍微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家长实际上就对学琴具体内容的参与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很多家长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如何尽快地使孩子的钢琴学习取得成就上,似乎认为只要努力、只要肯花心思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大大忽略了孩子心理活动对学习活动及学习成效的制约作用。很多孩子对钢琴学习产生越来越强的抵抗情绪往往是家长的不明智的策略所致。
钢琴作为一种表演的艺术,难免使人以那种理想的、完美的演奏标准来衡量并要求每一个演奏者,教师认为这是一种责任,家长认为这是高标准的教育,因此便出现了目前钢琴教育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家长总是对孩子的弹奏不满意,无论孩子弹成什么样,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指出孩子错误是必须的,但要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能破坏孩子的自信心;二是要让孩子觉得提出错误的方式是友爱的,而不是厌恶的,是和气的,而不是粗暴。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耐心是必须的,但很多家长在孩子“屡教不改”时可能就无法继续保持耐心。孩子遇到困难或经常出现错误时,家长应该以理解为出发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从为孩子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出发,而不要动撤就认为是主观不努力的问题。
钢琴弹奏活动本身是一种艺术表演活动,因此他有可能给学生带来表现自己的机会。更由于钢琴艺术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会弹钢琴”本身就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的满足。因此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显示钢琴学习成就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交友、艺术欣赏、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活动中获得由钢琴带来的心理满足,对钢琴学习动机的培养很有好处。
钢琴艺术的造诣并不是一定通过努力就可能获得的! 它是一种人类最受先天潜质影响的学习活动。音乐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已表明这是一种最受先天潜能影响的技能。没有勤奋是不可能成才的,但在钢琴艺术中成才却不一定是勤奋的必然结果。我们并不是想以这种无可怀疑的客观现实来打击家长们的积极性,而是要使家长们认清钢琴艺术成才的条件,从而正确地把握自己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的策略。
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注意艺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在传授技能、技巧的同时使学生对学琴保持足够的热情和稳定的兴趣。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每个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使每个孩子在学琴中真正获得对一生有益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钢琴;兴趣;培养;保持
钢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儿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搞好钢琴教学。
对于儿童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自信也一般可以在一堂课的开始用聆听、表扬、鼓励、肯定学生进步为主;在课堂的中段则应针对学生作业的不足部分进行讲解剖析问题并指导学生学会新的技巧;布置作业时,应该先肯定优点,再提出要求,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多鼓励、少责备,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练琴的方法也非常重要。练琴时间的长短并非衡量一个人学琴好坏的标准,而练琴是保证学琴质量的成功的途径。
如何提高效率正是教师所要教给学生的方法。要有目的地练琴。练习时,思想应高度集中,弄清反复练习应有的目的,为什么还要在重复练,下面该如何练。要慢练。所谓慢练就是使大脑有充分的时间将音符、指法、表情记号、力度记号很好的弹奏下来。在练习一首新曲子时首先必须把谱号、调号、拍号、时值以及力度记号、表情记号等仔细研读;在弹奏时,根据乐曲的特点及难度进行分句、分段、分手练习及变节奏、变速度练习等,最终达到完整内容的目的。
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孩子年龄小,好动,注意稳定性差。但他们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却很容易接受。因此,为了开启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多采用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直接兴趣。教材的选择上,用一些有彩色图画的教材,这样可以使孩子直接看到乐曲的含义,增强学习兴趣。另外,家长也可有意识的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观看实际演出等。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孩子对钢琴的兴趣。
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是能够表现音乐,展现自我,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琴的兴趣。同时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儿童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每个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一律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钢琴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对学琴兴趣高的要保持,对缺乏兴趣的要培养,对调皮的孩子要多一些约束,对温和的孩子多一些诙谐。针对学生弹琴时存在的问题也应选择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此外,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事求是、由易到难,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教学,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把练习曲与乐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获得情感的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
钢琴学习的动机不仅要激发,还要培养与保持。钢琴学习的进程简直就与孩子成长一样慢。很多教师都愿意给孩子拔程度,很多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地取得进步,这种心理背景在教学活动中就表现为总是给学生一些比较难的作品。现在我们要指出,给学生一个什么难度的作品,要从教学的科学性出发去考虑。
目前普遍的存在的家长全面参与、介入孩子学琴活动的现象在欧、美等国家是少见的。面对这样一个实现,就要使我们充分的重视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学琴动机培养中的作用。因为在孩子稍微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家长实际上就对学琴具体内容的参与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很多家长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如何尽快地使孩子的钢琴学习取得成就上,似乎认为只要努力、只要肯花心思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大大忽略了孩子心理活动对学习活动及学习成效的制约作用。很多孩子对钢琴学习产生越来越强的抵抗情绪往往是家长的不明智的策略所致。
钢琴作为一种表演的艺术,难免使人以那种理想的、完美的演奏标准来衡量并要求每一个演奏者,教师认为这是一种责任,家长认为这是高标准的教育,因此便出现了目前钢琴教育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家长总是对孩子的弹奏不满意,无论孩子弹成什么样,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指出孩子错误是必须的,但要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能破坏孩子的自信心;二是要让孩子觉得提出错误的方式是友爱的,而不是厌恶的,是和气的,而不是粗暴。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耐心是必须的,但很多家长在孩子“屡教不改”时可能就无法继续保持耐心。孩子遇到困难或经常出现错误时,家长应该以理解为出发点,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从为孩子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出发,而不要动撤就认为是主观不努力的问题。
钢琴弹奏活动本身是一种艺术表演活动,因此他有可能给学生带来表现自己的机会。更由于钢琴艺术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会弹钢琴”本身就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些心理的满足。因此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显示钢琴学习成就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交友、艺术欣赏、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活动中获得由钢琴带来的心理满足,对钢琴学习动机的培养很有好处。
钢琴艺术的造诣并不是一定通过努力就可能获得的! 它是一种人类最受先天潜质影响的学习活动。音乐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已表明这是一种最受先天潜能影响的技能。没有勤奋是不可能成才的,但在钢琴艺术中成才却不一定是勤奋的必然结果。我们并不是想以这种无可怀疑的客观现实来打击家长们的积极性,而是要使家长们认清钢琴艺术成才的条件,从而正确地把握自己在孩子学琴过程中的策略。
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注意艺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在传授技能、技巧的同时使学生对学琴保持足够的热情和稳定的兴趣。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每个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使每个孩子在学琴中真正获得对一生有益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