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二孩政策不该只是一纸文件,以为说句“你生吧”就真的能解决老龄化问题。如果说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的全职妈妈,那么国家就应当为她们在日常薪酬、养孩支出方面提供更多资助。
自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微信朋友圈就被“全面放开二孩”刷屏了。有人这样点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点其实是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结果民众都在关心生二孩。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劳动力人口很可能影响经济发展。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中国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下降3年,仅2012年就减少了345万人。而在提到中国经济奇迹之时,“人口红利”是重要因素。
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经达到2.12亿人,占比高达15.5%。换言之,中国现在面临着“经济放缓+人口老龄化”的双重问题。更加出乎人意料的是,“单独二孩”政策也遇冷——国家卫计委统计称,截至2015年明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73申请再生育。
对于国家来说,鼓励二孩生育十分迫切,但对个人和家庭来说,这可能是一项“投资”。
“二孩”成本
生养二孩的投入主要分为三类:金钱、时间精力、家庭结构成本。
其实对于粗放型养孩子的家庭,也并不会因为二孩而增加沉重的物质压力。第一孩的衣服、玩具、小车小床可以留下来给二孩,所以硬件成本少了很多。房子要更大,奶粉钱乘以2,但相比一孩还是少了很多支出。
然而,教育支出会成为重头。一个孩子学钢琴和两个孩子学钢琴,一个孩子要留学和两个孩子要出国,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会相当不一样。如果分配给两个孩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可能又会激起家庭矛盾和孩子的心结。
所以,生二孩的决定有时候需要考验一个家庭对未来薪水收入的整体预期。只有一个家庭对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收入增长有乐观心态,才可能在现在选择生下二孩。
其实钱还是小事,二孩带来的是更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当然,带二孩一般来说比一孩轻松,因为父母更有经验。但怀胎十月、坐月子、把孩子带到走路,怎么说也得两三年。这意味着,人生至少有4~6年,基本得完全扑在两个孩子身上,“80后”、“90后”们愿意这么做吗?
另外,极容易被忽视的是,二孩对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结构的冲击。
两个孩子相差多少岁,孩子和父母分别相差多少岁,两个孩子分别是什么性别等等,都需要考虑,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家庭氛围和相互关系。
7岁的姐姐有了1岁的妹妹,也许能够让姐姐帮忙照顾妹妹;但2岁的哥哥有了刚出生的弟弟,却又极有可能两个孩子需要同时照顾——带二孩的难易程度也就会出现很大差异。
二孩也会影响到年轻夫妇和双方老人的关系。“80后”从小的家庭结构大多分两种,一种是家里多姐妹兄弟,一种是“421”独生子女结构。
如果双方都是前者,那么家庭关系会相对复杂。若父母帮你带了一孩还要带二孩,你的兄弟姐妹心里怎么想?若个个兄弟姐妹都把几个孩子丢给父母带,你又让父母怎么想?何况你若是老幺,父母很可能年事已高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双方是独生子女,带孩子可能没问题,但未来“赡养4父母+带2孩”的压力会相当大。如果一方多姊妹,一方是独生子女,那很可能就会导致双方家族的付出不平等,独生子女一方的父母或许要付出更多,也可能引起双方家族、夫妻双方的不愉快。
必须肯定,孩子的出生绝对会给家庭带来欢乐。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抚养两个孩子的金钱、时间、精力、关系处理等等成本,谁来承担?
促进二孩生育的配套政策
“80后”、“90后”家庭中,夫妻关系会更平等,但总体的现实情况是,女性对家庭会比男性付出更多。现在的男性若有带弟弟妹妹的经验还好,若是独生,则可能会有少部分“80后”男性只把带孩子当成“闲时玩乐”,甚至直接把孩子丢给父母。
这意味着,在二孩政策下,正在崛起的中国女性突然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压力。
我们将中国当下的女性粗略划分成三种:家庭型、享受型、事业型。家庭型女性应该是二孩(多孩)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她们甚至愿意当全职妈妈,让她们带两个孩子可能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但是,家庭型女性得找到一个实力够强的老公。因为全职妈妈意味着缺少收入来源,老公可能需要承担养育1妻2孩甚至赡养4父母的重担。如若不然,家庭型女性就还要兼做一份稳定但压力不大的工作。
对于事业型女性来说,二孩政策可能是个“坏消息”。当她们在为工作业绩奔波,为国计民生出谋划策,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紧要关头,二孩政策来了。本来就有异于中国传统女性角色的事业型女性,可能又要面对更多的家庭压力。
对事业型女性打击最大的,可能是女性在就业、升迁方面遭遇的歧视,二孩政策则很有可能加剧这种歧视。晋升面试时除了要回答“你有男朋友”或者“你近期打算要孩子吗”以外,还要加上“你准备生二孩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享受型女性更重视两个人的小日子,可能会有一些小爱好和小事业,也可能会有一个孩子,但若再生一个可能就真的没有追寻自我、旅行、追剧等等享受生活的时间了。
“70后”女性也有一部分赶上了政策。她们应该大部分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有了经济基础和时间。但有三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年龄偏大,是否还适合生育?二是自己和孩子的年龄相差了十几条代沟,还能带好这个“15后”吗?三是父母眼看着年事渐高,自己还有精力去带一个小宝宝吗?
如果“70后”女性仍愿意生育二孩,那就是因为二孩带来的精神快乐和“远期福利”。
生养二孩的好处,除了在养育过程中的无以伦比的快乐以外,那就是可以让两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互陪伴,在未来的风险前彼此扶持,在赡养父母的时候共同担待。换而言之,二孩真正的作用在于帮助—个家庭抵御未来的社会风险和生活压力。
二孩对一个家庭来说,绝对不是“多添一双筷子”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家庭长远的组织规划,它可能会影响无数家庭、无数孩子甚至无数老人的命运,直接关系这个国家的未来。换而言之,真正的二孩政策也不该就是一纸文件,以为说句“你生吧”就真的能解决老龄化问题。
如果说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的全职妈妈,那么国家就应当为她们在日常薪酬、养孩支出方面提供更多资助。对带孩子的技巧进行培训、给予二孩补贴和补助、促进男女就业平等、提供优秀的儿童托管服务……包括提供更多服务上佳的养老机构,这些措施都可能会成为促进二孩生育的配套政策。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夫妻双方的家庭责任不平等,那么女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就不会松口去响应国家的号召。女性不同意,生二孩就是一句空话。但若社会加大对女性的压力,这可能会加剧女性处境的艰难。
二孩政策是一项综合国策,它不该仅是数据的分析和罗列,它需要将更多历史的、社会化的、心理的、整体结构的因素纳入考量。如何让民众有意愿生、有能力养,让生孩子的“投资”真正有利于民又有利于国,才是—个好政策真正衡量标准。
自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微信朋友圈就被“全面放开二孩”刷屏了。有人这样点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点其实是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结果民众都在关心生二孩。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劳动力人口很可能影响经济发展。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中国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以来已经连续下降3年,仅2012年就减少了345万人。而在提到中国经济奇迹之时,“人口红利”是重要因素。
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经达到2.12亿人,占比高达15.5%。换言之,中国现在面临着“经济放缓+人口老龄化”的双重问题。更加出乎人意料的是,“单独二孩”政策也遇冷——国家卫计委统计称,截至2015年明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73申请再生育。
对于国家来说,鼓励二孩生育十分迫切,但对个人和家庭来说,这可能是一项“投资”。
“二孩”成本
生养二孩的投入主要分为三类:金钱、时间精力、家庭结构成本。
其实对于粗放型养孩子的家庭,也并不会因为二孩而增加沉重的物质压力。第一孩的衣服、玩具、小车小床可以留下来给二孩,所以硬件成本少了很多。房子要更大,奶粉钱乘以2,但相比一孩还是少了很多支出。
然而,教育支出会成为重头。一个孩子学钢琴和两个孩子学钢琴,一个孩子要留学和两个孩子要出国,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会相当不一样。如果分配给两个孩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可能又会激起家庭矛盾和孩子的心结。
所以,生二孩的决定有时候需要考验一个家庭对未来薪水收入的整体预期。只有一个家庭对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收入增长有乐观心态,才可能在现在选择生下二孩。
其实钱还是小事,二孩带来的是更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当然,带二孩一般来说比一孩轻松,因为父母更有经验。但怀胎十月、坐月子、把孩子带到走路,怎么说也得两三年。这意味着,人生至少有4~6年,基本得完全扑在两个孩子身上,“80后”、“90后”们愿意这么做吗?
另外,极容易被忽视的是,二孩对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结构的冲击。
两个孩子相差多少岁,孩子和父母分别相差多少岁,两个孩子分别是什么性别等等,都需要考虑,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家庭氛围和相互关系。
7岁的姐姐有了1岁的妹妹,也许能够让姐姐帮忙照顾妹妹;但2岁的哥哥有了刚出生的弟弟,却又极有可能两个孩子需要同时照顾——带二孩的难易程度也就会出现很大差异。
二孩也会影响到年轻夫妇和双方老人的关系。“80后”从小的家庭结构大多分两种,一种是家里多姐妹兄弟,一种是“421”独生子女结构。
如果双方都是前者,那么家庭关系会相对复杂。若父母帮你带了一孩还要带二孩,你的兄弟姐妹心里怎么想?若个个兄弟姐妹都把几个孩子丢给父母带,你又让父母怎么想?何况你若是老幺,父母很可能年事已高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双方是独生子女,带孩子可能没问题,但未来“赡养4父母+带2孩”的压力会相当大。如果一方多姊妹,一方是独生子女,那很可能就会导致双方家族的付出不平等,独生子女一方的父母或许要付出更多,也可能引起双方家族、夫妻双方的不愉快。
必须肯定,孩子的出生绝对会给家庭带来欢乐。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抚养两个孩子的金钱、时间、精力、关系处理等等成本,谁来承担?
促进二孩生育的配套政策
“80后”、“90后”家庭中,夫妻关系会更平等,但总体的现实情况是,女性对家庭会比男性付出更多。现在的男性若有带弟弟妹妹的经验还好,若是独生,则可能会有少部分“80后”男性只把带孩子当成“闲时玩乐”,甚至直接把孩子丢给父母。
这意味着,在二孩政策下,正在崛起的中国女性突然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压力。
我们将中国当下的女性粗略划分成三种:家庭型、享受型、事业型。家庭型女性应该是二孩(多孩)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她们甚至愿意当全职妈妈,让她们带两个孩子可能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但是,家庭型女性得找到一个实力够强的老公。因为全职妈妈意味着缺少收入来源,老公可能需要承担养育1妻2孩甚至赡养4父母的重担。如若不然,家庭型女性就还要兼做一份稳定但压力不大的工作。
对于事业型女性来说,二孩政策可能是个“坏消息”。当她们在为工作业绩奔波,为国计民生出谋划策,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紧要关头,二孩政策来了。本来就有异于中国传统女性角色的事业型女性,可能又要面对更多的家庭压力。
对事业型女性打击最大的,可能是女性在就业、升迁方面遭遇的歧视,二孩政策则很有可能加剧这种歧视。晋升面试时除了要回答“你有男朋友”或者“你近期打算要孩子吗”以外,还要加上“你准备生二孩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享受型女性更重视两个人的小日子,可能会有一些小爱好和小事业,也可能会有一个孩子,但若再生一个可能就真的没有追寻自我、旅行、追剧等等享受生活的时间了。
“70后”女性也有一部分赶上了政策。她们应该大部分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有了经济基础和时间。但有三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年龄偏大,是否还适合生育?二是自己和孩子的年龄相差了十几条代沟,还能带好这个“15后”吗?三是父母眼看着年事渐高,自己还有精力去带一个小宝宝吗?
如果“70后”女性仍愿意生育二孩,那就是因为二孩带来的精神快乐和“远期福利”。
生养二孩的好处,除了在养育过程中的无以伦比的快乐以外,那就是可以让两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互陪伴,在未来的风险前彼此扶持,在赡养父母的时候共同担待。换而言之,二孩真正的作用在于帮助—个家庭抵御未来的社会风险和生活压力。
二孩对一个家庭来说,绝对不是“多添一双筷子”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家庭长远的组织规划,它可能会影响无数家庭、无数孩子甚至无数老人的命运,直接关系这个国家的未来。换而言之,真正的二孩政策也不该就是一纸文件,以为说句“你生吧”就真的能解决老龄化问题。
如果说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的全职妈妈,那么国家就应当为她们在日常薪酬、养孩支出方面提供更多资助。对带孩子的技巧进行培训、给予二孩补贴和补助、促进男女就业平等、提供优秀的儿童托管服务……包括提供更多服务上佳的养老机构,这些措施都可能会成为促进二孩生育的配套政策。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夫妻双方的家庭责任不平等,那么女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就不会松口去响应国家的号召。女性不同意,生二孩就是一句空话。但若社会加大对女性的压力,这可能会加剧女性处境的艰难。
二孩政策是一项综合国策,它不该仅是数据的分析和罗列,它需要将更多历史的、社会化的、心理的、整体结构的因素纳入考量。如何让民众有意愿生、有能力养,让生孩子的“投资”真正有利于民又有利于国,才是—个好政策真正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