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色市是一个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七个世居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6.7%,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因素造成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农村弱”、“城镇挤”、“择校热”、“超大班制”等现象较为严重,办学条件差,孩子上学远、上学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人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民族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少数民族孩子上学远没有根本解决。
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室及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配套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寄宿需要。据统计,全市有92121名小学生上学远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占总小学生数的28.5%,80年代建的砖瓦结构危房有4032间,学校仍有预制板房教学楼、宿舍楼等625栋,需要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6083间。大规模的D级危房拆除滞后,重建的资金和速度跟不上,致使学校校舍更加紧张。
2.少数民族乡村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因为地理条件不同,各少数民族乡村教育发展不均衡,差别较大。如靖西边境龙邦镇大莫村弄关苗族村,40多名学生才有3位教师,其中2位是代课教师,而一位代课老师只有初中学历,另一位代课老师也只有高中学历,`唯一的正式老师也只有中师学历。受编制数量的影响,新聘录用高校毕业生少,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椐调研,全市中小学教师30岁以下仅占8.6%,31~49岁的占73.4%,50岁以上的占18%。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紧缺英语、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心理专业教师。
3.民族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城区学校严重爆满。一方面,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想方设法送孩子到县城或乡中心校读书,由老人租房陪读,或寄宿陪读,造成乡村民族学校招生困难,学生越来越少,大量教育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城区学校就学压力大,超大班额教学现象突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种现象全市12个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而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凌云县及13个少数民族乡镇更为突出。
4.控辍学难度大。由于民族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进不了城区学校又不能就近上学而辍学。或因社会等因素,部分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率偏高,据不完全统计,民族乡村中小学生辍学率超过国家“普九”规定的3%以内的控制标准。
5.教育信息化严重滞后。椐调研统计,由于办学条件差,民族乡村有50%的学校没有教育信息化设备,或设备陈旧,或只有一台办公用电脑,大部分农村教师没有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
二、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积极策划教育项目,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二是立法规定教育经费投入,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是多渠道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教育费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法定比例征收,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四是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
2.消除少数民族城乡教育不平等现象,解决民族地区城乡师资矛盾和生源失调,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城镇挤”、“择校热”、“超大班制”问题。一、要彻底消除少数民族城乡教育不平等现象,就必须解决少数民族乡村学校的师资问题,给少数民族农村学校配备和城市学校一样足够的合格教师。二是师范生毕业后,不论什么背景都要先到乡村学校工作两年,然后再根据其本人的申请,择优调回城市。三是年轻老师的轮换还无法满足乡村学校的需要,也可以给予补助,安排退休前的年龄较大的教师去农村轮换。四是执行年奖金制度,鼓励城市合格或优秀教师到民族乡村学校轮岗。五是以上几类轮换制都无法满足乡村的需求,可以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中年教师的轮换制度。六是对自愿留在乡村学校长期任教的教师,任教期间发放农村教师津贴,以鼓励更多的人去乡村学校任教。
3.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建立机制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科研,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少数民族地区“普九”成果。一是加强义务教育法执法,提高少数民族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二是调整校点布局,完善保育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解决班额不足和大班额的矛盾问题,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加大经济帮扶力度,建立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救助机制。
5.争取上级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是建立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硬件建设和投入。二是加大软件建设和投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一、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民族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少数民族孩子上学远没有根本解决。
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室及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配套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寄宿需要。据统计,全市有92121名小学生上学远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占总小学生数的28.5%,80年代建的砖瓦结构危房有4032间,学校仍有预制板房教学楼、宿舍楼等625栋,需要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6083间。大规模的D级危房拆除滞后,重建的资金和速度跟不上,致使学校校舍更加紧张。
2.少数民族乡村教育发展不均衡,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因为地理条件不同,各少数民族乡村教育发展不均衡,差别较大。如靖西边境龙邦镇大莫村弄关苗族村,40多名学生才有3位教师,其中2位是代课教师,而一位代课老师只有初中学历,另一位代课老师也只有高中学历,`唯一的正式老师也只有中师学历。受编制数量的影响,新聘录用高校毕业生少,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椐调研,全市中小学教师30岁以下仅占8.6%,31~49岁的占73.4%,50岁以上的占18%。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紧缺英语、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心理专业教师。
3.民族乡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城区学校严重爆满。一方面,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想方设法送孩子到县城或乡中心校读书,由老人租房陪读,或寄宿陪读,造成乡村民族学校招生困难,学生越来越少,大量教育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城区学校就学压力大,超大班额教学现象突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种现象全市12个县(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而隆林各族自治县、西林、凌云县及13个少数民族乡镇更为突出。
4.控辍学难度大。由于民族地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进不了城区学校又不能就近上学而辍学。或因社会等因素,部分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率偏高,据不完全统计,民族乡村中小学生辍学率超过国家“普九”规定的3%以内的控制标准。
5.教育信息化严重滞后。椐调研统计,由于办学条件差,民族乡村有50%的学校没有教育信息化设备,或设备陈旧,或只有一台办公用电脑,大部分农村教师没有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
二、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积极策划教育项目,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二是立法规定教育经费投入,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是多渠道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教育费附加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法定比例征收,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四是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
2.消除少数民族城乡教育不平等现象,解决民族地区城乡师资矛盾和生源失调,根本上解决“农村弱”、“城镇挤”、“择校热”、“超大班制”问题。一、要彻底消除少数民族城乡教育不平等现象,就必须解决少数民族乡村学校的师资问题,给少数民族农村学校配备和城市学校一样足够的合格教师。二是师范生毕业后,不论什么背景都要先到乡村学校工作两年,然后再根据其本人的申请,择优调回城市。三是年轻老师的轮换还无法满足乡村学校的需要,也可以给予补助,安排退休前的年龄较大的教师去农村轮换。四是执行年奖金制度,鼓励城市合格或优秀教师到民族乡村学校轮岗。五是以上几类轮换制都无法满足乡村的需求,可以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中年教师的轮换制度。六是对自愿留在乡村学校长期任教的教师,任教期间发放农村教师津贴,以鼓励更多的人去乡村学校任教。
3.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建立机制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科研,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少数民族地区“普九”成果。一是加强义务教育法执法,提高少数民族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二是调整校点布局,完善保育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民族教育现代化,解决班额不足和大班额的矛盾问题,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加大经济帮扶力度,建立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救助机制。
5.争取上级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一是建立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硬件建设和投入。二是加大软件建设和投入,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