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阳光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y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惟是一个被纳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孩子,她的母亲周绮思是中国首例依靠人工全静脉营养维持生命的“无肠女”,也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无肠人”;而她是全球首例靠人工静脉营养生存者孕育的孩子,她的出生,曾被誉为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在她没出生之前,很多人劝她父亲,照顾一个无肠人已经异常艰难了,再让无肠妻子孕育孩子,那更是难上加难。可父亲说,我需要一个盼头支撑我活下去,就如黑暗的隧道前方出现了亮光,路再远也有走到尽头的时候。而她就是父母生命中的阳光,和煦地照耀着一家人勇往直前。
  “无肠妈妈”艰难生子,我是逆境而生的小太阳
  2015年4月的一天,上海市徐汇区漕河径街道康健路上某小区内鞭炮噼噼啪啪作响,这是蔡汉跃闺女蔡惟结婚的大喜日子。熙熙攘攘的客人,把小家挤得满满当当,闹新房,摸喜蛋,抢甜枣,热闹非凡。看着父母的笑颜,蔡惟眼睛湿润了,她知道,自己不仅是父母晚年的依靠,更是他们生命中的阳光。
  23岁的蔡惟从一出生就很特别,父亲蔡汉跃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老师。当年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在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工作的周绮思。1985年4月18日,两人喜结连理。3个月后,周绮思怀孕了。
  1986年2月14日凌晨,已有7个月身孕的周绮思突发腹内绞痛被送到医院急救。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周绮思腹中肠体打结扭转360度,全部小肠和部分结肠呈紫黑色,全部坏死,为了保命只能动手术全部切除,而孩子也已胎死腹中。
  经过六个小时的手术,周绮思彻彻底底成了一位“无肠女”。虽然能吃东西,但无肠,也就无法从食物中吸取任何营养,生命又该如何维系?为了救她,主治医生大胆提出采用全静脉营养支持来延续她的生命。在中瑞合资的华瑞制药公司帮助下,周绮思获得了后来得以保命的英脱利匹特系列静脉营养液。医生将周绮思的十二指肠与大肠接通,并在其胸部置导管连接静脉,营养液从这里源源不断流进体内维持生命,维持身体的运转。
  1986年6月2日,周绮思出院回家。每三个月,瑞典Kabi Pharmacia公司会定期空运一批药物过来,免费给她使用。作为妻子的“御用护理员”,蔡汉跃这个从未学过护理知识的工科生愣是学会了配药、输液,他还在家里单独开辟出来一个独立的“配药间”。加入葡萄糖、电解质、生理盐水等约2000毫升的营养液每天晚上会定时输入周绮思体内——活着一天,她就得这样“吃饭”。
  虽然不用承担太多经济上的重担,可精神上的压力却让蔡汉跃夫妇愁眉不展。没人时,蔡汉跃常忍不住叹息,他爱妻子,也有信心和妻子一辈子不离不弃,可如果家里一直只有他们两个人,太孤单了!
  1991年,周绮思奇迹般怀孕,医生告诉她“无肠女”怀孕生子在全世界也没有过成功先例,孩子能不能保住,会不会畸形,谁也不知道,而且怀孕本身对病人的身体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可周绮思依然坚持要把孩子留下来,她知道这几年丈夫太苦了,有个孩子膝下承欢,他心情也会好些。妻子怀孕后,蔡汉跃喜忧参半:忧的是怕妻儿出现意外;却又忍不住开心,孩子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每天,他都密切关注着妻子的身体,找来专业书籍,学着做一个奶爸。
  1992年4月8日,周绮提前破腹产下2020克的女儿,夫妻俩给孩子起名蔡惟。全球首例“无肠女”平安生子的消息也被纳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小蔡惟的名字被全世界知晓。
  从那时起,蔡惟就知道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她每天都会看到爸爸给妈妈打针,而妈妈则要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喝下很多很多的“药水”。虽然父母都很辛苦,但是只要一看到她,他们就会笑,好像得到全世界那样幸福,只要自己一离开他们的视线,父母就会异常紧张。曾经,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长大后她才终于懂得,在父母暗淡的世界,她就是阳光,太难得所以太珍贵。
  是太阳就要发光,让我照亮你们的世界
  在父母的宠爱下,蔡惟善良可爱,也有着男孩子般的调皮。8岁时,小蔡惟玩耍中不小心用皮球砸到了爸爸配药室里的东西。斗大的房间里紫外线消毒器、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器具一应俱全,周绮思每天所需的“口粮”便在这里配置而成。对蔡汉跃来说,他最担心的就是妻子细菌感染。由于营养液是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心脏和血液的,任何感染都可能引起高烧并危及生命,所以他对配药室的一切都非常谨慎。气急之下,他在女儿屁股上重重地打了几巴掌。
  周绮思一边焦急地安慰女儿,一边又有些责备丈夫的鲁莽。到了晚上,心里着急的周绮思开始发烧,还出现了呕吐。看到妻子的状况不太好,蔡汉跃立即把妻子送到了医院,临走前,他对女儿说:“我送你妈妈去医院了,你自己好好睡觉,我让隔壁张阿姨过来陪你,不要吵闹折腾。”蔡惟吓坏了,直点头答应。
  第二天,张阿姨告诉蔡惟,妈妈的身体情况稳定了。从医院回来后,爸爸并没有批评蔡惟,只是告诫她,妈妈的身体很虚弱,一点细微的事情都能影响她的心情以至于影响她的病情,这样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蔡惟点点头,向爸爸保证以后一定会听话,远离“配药间”。蔡汉跃蹲下身子,摸摸女儿的头说:“爸爸不是要你做个言听计从的孩子,你还小,就该开开心心地玩,爸爸不想妈妈的病成为你心灵上的负担,但是凡事都有度,把握好那个度咱们就是好孩子。”
  虽然爸爸的话蔡惟似懂非懂,可她知道不能再给爸爸添乱了。之后,蔡惟学着做家务事,有时间她就会学做菜,在父亲下班回来时,能吃上一口热饭。知道女儿的孝心,纵然孩子偶尔犯点小错误,蔡汉跃也不忍太过苛责,而是有自己的解决方式。
  初三那年,蔡惟跟同桌产生摩擦,用小刀把对方的新衣服划了一个大口子。同学跟老师告状,老师把这事告诉了蔡汉跃。回到家,蔡汉跃狠狠批评了女儿。蔡惟觉得很委屈,是同学拿了她东西不还,她才跟对方起争执的,她觉得自己没错,就是不道歉。蔡汉跃火了,女儿才上初中,性子就这么倔,用小刀划别人多危险,不给孩子一点教训,她不知道天高地厚。赌气之下,蔡汉跃让女儿穿上一件破衣服去上学。   第二天走在路上,蔡惟一直低着头,小姑娘爱面子,她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看她。到了学校后,同学的嬉笑让蔡惟更加责怪父亲。晚上回到家,她一句话不说。蔡汉跃这回算是跟女儿耗上了,第二天,又让她穿着那件破外套出门。五天后,蔡惟实在扛不住了,主动妥协:“爸,你赢了!以后我不会那么冲动了。”看着女儿认错,周绮思笑着朝丈夫竖起了大拇指。在父亲的“软硬教育”夹击下,蔡惟就像一朵肆无忌惮开放的小花,散发着清新的花香。上高中后,蔡惟自觉地把重心放到了学习上。2010年,18岁蔡惟以517分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蔡汉跃夫妻俩倍感欣慰,女儿终于学会自己飞翔了。
  哪有什么奇迹,只是学会了寻找希望
  大一寒假,蔡惟想学攀岩,可周绮思怕危险不同意。背着妻子,蔡汉跃偷偷给女儿打了个电话:“老爸支持你,等你学会了,也教教老爸,老爸这把老骨头,看还有没有救。”在父亲的掩护下,蔡惟学会了攀岩。
  学会攀岩后,蔡惟第一个要改造的就是老爸。这些年,父亲不辞辛劳地照顾母亲,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让他比实际年龄苍老了好几岁。蔡惟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老爸打从心底里开心起来,而极具挑战性的攀岩运动,刚好能释放他的压力。但是因为体力原因,蔡汉跃吃了很多亏,无数次地想放弃。蔡惟一再安慰他:“爸爸,等你攀到顶,你往下看这个世界,我保证你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在女儿的鼓励下,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蔡汉跃终于学会了攀岩。站在顶峰的那一刻,他看到了女儿灿烂的笑容。
  2011年开学前,蔡汉跃陪着女儿一起去车站买返程车票。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跌倒,摔伤了腿。蔡惟立即把爸爸送到医院手术。祸不单行,妈妈周绮思也出现了感染,一直高烧呕吐,被送到了另一家医院。妈妈一直身体不好,现在爸爸也生病了需要照顾,蔡惟有些惊慌失措,但是她很快镇定下来,每天先去医院照顾好妈妈后,再去爸爸的医院给他送饭,甚至自己学着熬骨头汤送给爸爸。喝着女儿第一次煲来的骨头汤,蔡汉跃感慨万千。蔡惟提出休学回家照顾父母,蔡汉跃坚决反对,蔡惟只好返校。回到学校后,蔡惟每天打电话嘘寒问暖,蔡汉跃夫妇觉得心里暖洋洋的,病也好起来了。
  大三时,蔡惟遇到了后来的丈夫,一个如父亲般疼爱她的男孩。知道女儿恋爱了,蔡汉跃很失落,觉得女儿被抢走了,总是叮嘱她要以学习为重,乖巧的蔡惟记住了爸爸的话,学习恋爱两不误,大学毕业后当起了“毕婚族”,先成家后立业。
  女儿婚后,周绮思变得神采奕奕,连医生都说她的身体指数一切正常,只要继续保持下去,把外孙带大都没问题。周绮思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抱外孙。女儿是他们生命的阳光,而孩子就是希望,一个新生命就如晨曦,即将可以照亮一切。
其他文献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由于在党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毛泽东逝世后的评价高度至今无人超越。今天,对毛泽东最常用的评价来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其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评价最具分量。这一评价在共产党人内心的分量之重,从毛泽东的话语中便可看出。  在由埃德加·斯诺执笔的《毛泽东自传》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1
期刊
“万岁军”38集团军:被写入《谁是最可爱的人》  目前保留下来的18个集团军,都是历史悠久的老部队。每一支都有累累战功。而我军最著名的集团军番号之一,莫过于号称“万岁军”的38集团军了。  该部队主力是1928年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时建立的红5军,抗战中编为115师343旅686团(李天佑),跟随林彪参加过平型关战役,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一师。随后,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与第二师(
期刊
我完全没有想过,父亲也会老。记忆闪过,父亲的一声呼唤把我拉回现实。眼前的父亲,分明是老了。  那次回老家,我坐在公交车上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忽然,我看到一个老头正吃力推着三轮车前行,车上都是菜。他弓着身子,蹒跚前行。我看了有些心酸,谁家老人这么晚还在干活?  待到公交车靠近了老人,我惊得目瞪口呆,竟是我的父亲!我赶紧跳下车招呼他,父亲扭身看到我,眼里闪出惊喜的光。风吹动父亲花白的头发,脸上的皱纹里满
期刊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领导人逝世后的评价体系正在发生改变。  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讣告发布中有一个区别于毛泽东、周恩来的评价: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事实上,“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评价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为中央领导人逝世后的常用语。享有这一评价的既包括老一辈领导人叶剑英、徐向前等人,也包括荣毅仁、谢非等后来步入高级领导人岗位的干部。  邓小平还有一个必须提及的评价: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期刊
相比“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至高的政治荣誉,领导人逝世后获得的称号中,还有更为“写实”的一部分,即根据所从事领域工作确定的称谓。这些评定中,最为常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三种。同马克思主义者一样,三种称谓前又有“伟大的”、“杰出的”等修饰语。  这其中,能够称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领导人并不多。这一名单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杨尚昆、王震。  在
期刊
随着历史环境发生改变,不少领导人的评价也在发生改变。  这其中,有两类领导人去世后的官方称谓改变较大: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另一种则是“文革”中逝世并在后来获得平反的领导人。前者最为典型的是陈独秀。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使用了“陈独秀投降主义”的提法,正式取代了此前“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定性。1981年的《
期刊
对于给不给军衔、给怎样的军衔,大多数将帅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表现得十分豁达。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军工厂赶制了一套大元帅制服。大元帅服的肩章由金黄色底面构成,上面绣着红色的国徽和银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庄严。这套制服本是给毛泽东量身定制的,但他却一天也没有穿过。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元帅”的消息后,他找到彭德怀和罗荣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
期刊
怎么到达腾冲  汽车  腾冲有两个汽车客运站,隔街相望,其中腾冲客运站的车辆班次比腾冲汽车站多,这里也是滇西的终点站。昆明、大理、保山都有直达腾冲的长途汽车。从昆明前往,可在昆明西部客运站坐车。也可先到保山,在保山有很多班车到腾冲,非常方便。  飞机  腾冲驼峰机场已开通多个航班,昆明、丽江、西双版纳等地都有到腾冲的飞机。昆明到腾冲飞行时间约为1小时,昆明到保山飞行时间约为45分钟。
期刊
宋任穷回忆说,授衔的初步方案公布后,大多数人对此都表示认可,但也有那么一小部分,对结果并不满意。有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泪长流,两三天不吃饭;还有人跑到领导那里,说自己如何劳苦功高,点着名要高级军衔;更有一个红军时期的老干部,在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少将军衔后,竟公开地说:“我要把那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毛泽东听到这些事,很不高兴,讽刺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欧阳
期刊
2013年10月25日,温岭发生了杀医案。当时微博、微信上就形成了舆论的热潮。在医生的圈子里,充满了震惊、愤怒、谴责,甚至失望与无力;而在其他圈子里,鲜有人提及杀医案,或者丝毫不见谴责和惋惜,倒有一些人借此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更有甚者幸灾乐祸。  这种反差我们早已不陌生,从同仁医院的徐文大夫被砍伤,到哈医大实习医生王浩命陨刀下,再到温岭的王云杰大夫血洒诊室……哪一次惨剧之后不是医生群情激奋,悲伤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