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末端心房利钠肽(NT-proANP)、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可溶性基质裂解素2(sST2)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心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划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40)、Ⅲ级组(n=50)及Ⅳ级组(n=30),另选取同期体检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NT-proANP、NT-proBNP、sST2表达情况,并比较分析各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与实验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NT-proANP、NT-proBNP、sST2水平均更低(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血清NT-proANP、NT-proBNP、sST2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的血清NT-proANP、NT-proBNP、sST2表达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严重程度而上升,临床可将其作为诊断CHF及评价心功能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心房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可溶性ST2;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49-02
慢性心力衰竭(CHF)因心室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引起心功能不全,加上心室长期受压力负荷所致,多表现为持续存在心力衰竭[1]。目前,临床认为CHF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生理学、病理学机制共同诱导有关[2]。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NT-proANP、NT-proBNP可用于诊断CHF,或是将NT-proBNP与sST2联合可提高诊断率[3]。但关于三者与CHF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报道仍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將分析CHF患者血清NT-proANP、NT-proBNP、sST2和心功能的关系,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50~78(60.13±3.15)岁。按照NYHA[4]心功能分级后,心功能Ⅱ级患者40例,心功能Ⅲ级患者50例及心功能Ⅳ级患者30例;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6~75(59.63±3.20)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拥有知情同意权。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5]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急性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阅读及认知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
1.2 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心率及体质量(BMI)。(2)心功能分级:按NYHA分级标准对CHF患者进行分级,包括Ⅰ级:患心脏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会出现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患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微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会出现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一般体力活动会出现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患心脏病,无法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有症状,体力活动后症状加重。(3)实验室检查:对研究对象抽取清晨空腹血液5 mL,离心取血清,置于EP管分装样品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ST2,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ADVIA Centaur CP)测定血清NT-proANP、NT-proBNP,操作过程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血清sST2NT-proANP、NT-proBNP指标,分析其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和F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相关性以Spearman进行分析。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BMI比较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 血清NT-proANP、NT-proBNP及sST2表达水平比较
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NT-proANP、NTproBNP、sST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NT-proANP、NT-proBNP、sST2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NT-proANP、NTproBNP、sST2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见表3。
3 讨论
CHF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危重病症,患者存在致病、致死率均高特点,也是当前引起冠心病、肺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6-7]。因此,及时确诊与提高CHF诊断率对于预防和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尤为关键。
NT-proANP主要存在人体心房肌内,少量存在于心室肌,而NT-proBNP主要存在人体心室肌细胞内,但当发生心力衰竭时,心房内压力上升,两者表达水平均呈增高表现[8]。现阶段CHF诊断中应用最多的为ANP、BNP诊断标志物,但NTproANP、NT-proBNP相比起前者而言,在人体血液浓度中更为稳定,具有半衰期长、个体差异性小等特点,综合来看后两者指标检测精度更佳[9]。但相关研究表明[10],由于患者肥胖、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等个体影响,在临床诊断中应用NTproANP、NT-proBNP也有可能会发生假阳性或阴性结果,影响到临床正确诊断。sST2属于白介素-1受体家庭成员之一,本研究发现,该指标水平会随着CHF患者心功能分级严重而升高,并且在相关性分析中结果显示,该指标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这与高明[11]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蔡彬妮[12]等研究中发现,单独应用sST2诊断效果比NTproBNP低。由此可见,为了确保最佳的诊断结果,临床可在CHF患者中将血清NT-proANP、NT-proBNP和sST2联合检测,以最准确的结果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对于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CHF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CHF患者血清NT-proANP、NT-proBNP和sST2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会随着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呈现上升趋势,联合检测对于诊断该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江武,谢志辉,黄世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Hcy和NT-pro 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10):24-26 .
[2] 宋巍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心室肌稳定性的关系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37(5):18-20.
[3] 陈六生,宋小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胱抑素C与心功能的关系[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9,9(33):32-34.
[4] 王宙,周琳,劉洋,等.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8):1022-1024.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6] 蔡珠虹,赵静,刘天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脑钠肽与患者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8):69-72.
[7] 褚泰运.动态监测NT-proANP指导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β1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10(3):49-51.
[8] 吕海珍,吕云,等.血清HCY、sST2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心功能评价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6):1002-1006.
[9] 陈炜,庞庆丰,谈晨.血清NT-proBNP、sST2及心电指标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5):414-416.
[11] 高明,李琳,崔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sST2、NT-proBN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1):47-49,53.
[12] 蔡彬妮,孟凡琦,李琳琳,等.生物标志物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33(5):422-425.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心房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可溶性ST2;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49-02
慢性心力衰竭(CHF)因心室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引起心功能不全,加上心室长期受压力负荷所致,多表现为持续存在心力衰竭[1]。目前,临床认为CHF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生理学、病理学机制共同诱导有关[2]。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NT-proANP、NT-proBNP可用于诊断CHF,或是将NT-proBNP与sST2联合可提高诊断率[3]。但关于三者与CHF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报道仍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將分析CHF患者血清NT-proANP、NT-proBNP、sST2和心功能的关系,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50~78(60.13±3.15)岁。按照NYHA[4]心功能分级后,心功能Ⅱ级患者40例,心功能Ⅲ级患者50例及心功能Ⅳ级患者30例;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正常的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6~75(59.63±3.20)岁。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拥有知情同意权。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5]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急性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阅读及认知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
1.2 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心率及体质量(BMI)。(2)心功能分级:按NYHA分级标准对CHF患者进行分级,包括Ⅰ级:患心脏病,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会出现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患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微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会出现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一般体力活动会出现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患心脏病,无法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有症状,体力活动后症状加重。(3)实验室检查:对研究对象抽取清晨空腹血液5 mL,离心取血清,置于EP管分装样品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sST2,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ADVIA Centaur CP)测定血清NT-proANP、NT-proBNP,操作过程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血清sST2NT-proANP、NT-proBNP指标,分析其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和F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相关性以Spearman进行分析。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率、BMI比较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 血清NT-proANP、NT-proBNP及sST2表达水平比较
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NT-proANP、NTproBNP、sST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NT-proANP、NT-proBNP、sST2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NT-proANP、NTproBNP、sST2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见表3。
3 讨论
CHF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危重病症,患者存在致病、致死率均高特点,也是当前引起冠心病、肺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6-7]。因此,及时确诊与提高CHF诊断率对于预防和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尤为关键。
NT-proANP主要存在人体心房肌内,少量存在于心室肌,而NT-proBNP主要存在人体心室肌细胞内,但当发生心力衰竭时,心房内压力上升,两者表达水平均呈增高表现[8]。现阶段CHF诊断中应用最多的为ANP、BNP诊断标志物,但NTproANP、NT-proBNP相比起前者而言,在人体血液浓度中更为稳定,具有半衰期长、个体差异性小等特点,综合来看后两者指标检测精度更佳[9]。但相关研究表明[10],由于患者肥胖、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等个体影响,在临床诊断中应用NTproANP、NT-proBNP也有可能会发生假阳性或阴性结果,影响到临床正确诊断。sST2属于白介素-1受体家庭成员之一,本研究发现,该指标水平会随着CHF患者心功能分级严重而升高,并且在相关性分析中结果显示,该指标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这与高明[11]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在蔡彬妮[12]等研究中发现,单独应用sST2诊断效果比NTproBNP低。由此可见,为了确保最佳的诊断结果,临床可在CHF患者中将血清NT-proANP、NT-proBNP和sST2联合检测,以最准确的结果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对于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CHF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CHF患者血清NT-proANP、NT-proBNP和sST2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会随着心功能分级加重而呈现上升趋势,联合检测对于诊断该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江武,谢志辉,黄世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Hcy和NT-pro 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10):24-26 .
[2] 宋巍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心室肌稳定性的关系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37(5):18-20.
[3] 陈六生,宋小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胱抑素C与心功能的关系[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9,9(33):32-34.
[4] 王宙,周琳,劉洋,等.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8):1022-1024.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6] 蔡珠虹,赵静,刘天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脑钠肽与患者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8):69-72.
[7] 褚泰运.动态监测NT-proANP指导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β1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临床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10(3):49-51.
[8] 吕海珍,吕云,等.血清HCY、sST2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心功能评价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6):1002-1006.
[9] 陈炜,庞庆丰,谈晨.血清NT-proBNP、sST2及心电指标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5):414-416.
[11] 高明,李琳,崔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sST2、NT-proBN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1):47-49,53.
[12] 蔡彬妮,孟凡琦,李琳琳,等.生物标志物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33(5):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