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版权保护岌岌可危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50776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
  张立 童之磊 张博 陈立峰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121191596
  2013-09
  72.00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出版物的内容与介质实现了分离。从表面上看,数字化有利于将个人信息资源转化为公众信息资源,公众能够通过网络更直接、更迅速地获取免费数字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然而实践远非如此简单,从理论意义来看,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作品作为一种智力成果,理应受到版权法保护,用户使用前应经过版权人同意或支付相应的费用。但由于网络环境复杂、版权主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责任难以确定,用户可以十分容易地在网络上获得各种数字作品并任意复制、修改和传播,因数字化导致的侵权问题越来越多。这使得版权人无法依据法律条款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仅给创作者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还打击了其再次创新的动力。因此,怎样解决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与限制问题,维持版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也是建立版权制度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当前是为那些需要保护的内容作品,在现阶段提供的一种基本可行的解决方案。由张立、童之磊、张博、陈立峰编著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一书正是立足于这个基点,向读者介绍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及其在内容产业上的应用。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的系列图书之一。“数字出版理论、技术和实践”系列图书的出版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出版理论研究,为各界进一步关注和探索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验借鉴。作为其系列丛书之一,《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希望能使从业者积极应对网络时代数字内容版权的变化,了解并掌握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并及时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之中。
  1. 数字时代利益平衡如何坚守
  数字时代,传统的版权法能否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网络版权的侵权行为,相关管理部门和民间管理机构能否解决网络版权侵权问题,相关的网络技术、软件是否能够有效维持版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这些问题在当前环境下亟需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印刷时代、广播电视还是数字网络时代的版权法,在调节版权人和公众二者之间利益冲突时,都要始终坚守着一个原则一一利益平衡。国家通过版权法赋予作者保护其作品及其合法权益的正当权利,以此来鼓励作者进行二次创作,但同时又通过一些例外规定来限制作者的权利以保证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因此,针对网络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与限制问题,以及维持版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一书提出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兼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具备很强的必要性。
  本书以内容产业和版权制度为背景,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线,论证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介绍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内容产业中的具体应用。本书在全面介绍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同时,对其局限性和未来趋势的探讨亦十分精彩。本书共分为8章,逐章分析均由浅入深,既有关于产业知识的清晰介绍,又不乏各类技术要素关联性的探讨。首先,该书对数字版权保护的简介、技术发展、技术研发现状与市场格局给予条理性的概述,为本书的立论做了铺垫。2~6章,则分别对数字权利描述语言、数字内容信息加密及信息隐藏技术、数字标识与认证、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体系、数字版权交易与保护方面的各项技术进行详尽讲解。根据内容产业的发展特征,新的研发探索也在不断尝试,包括版权标准的制定、多种内容粒度的授权机制、灵活的硬件绑定技术、面向不同网络和使用模式的分发技术,以及针对多种媒体形式的版权保护机制等,本书从每项研发技术的体系结构、实体模型、系统构架到关键设计点等逐一展开探讨。数字内容作品的版权保护解决方案有软件层面的、硬件层面的、内容格式层面的以及传输层面的等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已经演变成了这种具有多种分支形式版权保护解决方案。同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对数字内容版权的保护,贯穿于数字内容从产生到分发、从销售到使用的整个内容流通过程,涉及整个数字内容价值链。因此,本书第7章针对电子图书、原创文学、数字音乐、数字电视等不同领域的全过程为业界提供不同版权技术保护的借鉴。在不同的业务应用环境中,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和技术形态。书中具体以苹果公司、亚马逊Kindle以及移动出版业务的不同应用场景的版权保护为例,生动介绍了当前数字业务市场中,不同商业化运营的版权保护平台的建立。第8章对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局限性做出深入思考,论证了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对版权保护的潜在影响,对版权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做出有效回应。
  2. 数字内容产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互联网普及以前,数字内容的盗版和侵权现象很少成为一个焦点,对图书、音像制品等传统作品的保护基本上通过相关法律和机构来实行。互联网的诞生使得出版的形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1994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P2P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作者不仅仅局限于通过传统出版商来出版作品,也可以选择网络服务提供商来出版。数字出版作品巨大的商业潜力催生出一批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他们通过钻法律漏洞,利用技术手段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再加上肆无忌惮的二次传播以几何数字的传播速度消耗了潜在的用户资源,给相关权利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挫伤了其再创作的积极性,妨碍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面对新的挑战,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已无法满足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的需求。
  当法律变得无助的时候,技术也许是无奈之中的一种选择或补充。因此,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数字内容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为数字内容版权所有者的版权和收入提供了安全保障,不断平衡权利人的权益和消费者的体验感受,在数字版权保护强度和内容受影响程度之间不断权衡,同时针对不同媒体形式和作品需求,实现满足用户体验的安全保护体系,其研究和开发一直是国内外知识产权界的关注重点。然而,纵观国内图书市场,有关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图书寥寥无几。当前从业者亟待提高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意识,并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入地了解、掌握与运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一书对普通技术工作者了解相关法律准则和产业知识,对内容生产者了解技术保护措施,均有所帮助。
  3. 加强版权保护和开放版权并行
  在作品的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环节中,以版权保护为手段、以智力成果为资源的版权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著作权(Copyleft)、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与开放存取(Open Access)也日益成为未来版权保护的可选模式。于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多种模式并存的情形。
  “内容直接卖钱”的时代正在部分地向“内容免费”的时代过渡,这种过渡直接冲击了版权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将如何发展,的确值得思考。正如编者所言,放弃版权中的财产权,并不意味着放弃其中的人身权。原创者可以不靠内容挣钱,但这绝不意味着原作者的作品可以任意地变成其他人的作品,也就是说作品的署名权是不能放弃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仍有用武之地。它或许会从统一规范的强保护向灵活适配的轻保护发展,从加密封装型的整体保护,向更重视人身权等具体权益的分类、分步骤保护方向发展,包括权利登记、权利描述、唯一标识符的嵌入、特征库的建立、分段技术的应用等。但对于学术作品来说,DRM的强保护措施,目前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与应用》力求面向整个数字内容生产流程进行版权保护体系和主要技术的介绍,为数字版权的新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同时,该书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对现有技术与未来开发版权关系的探讨尚有待深入。
其他文献
“尚贤者,政之本也。”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回顾党的历史,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紧密结合,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他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挑重担的臂膀、扛硬活的脊梁,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历经磨难建立了新中国,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迎来了国家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坚持党管干
刘征鲁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121279942  2016-03 89.00  这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摄影书,而是一本启发式的摄影书;这不是一本到处简单复制的摄影书,而是一本凝聚了一众好友心得的摄影书;这不是一本灵感乍现临时拼凑的书,而是一群年轻人策划撰写了三年的呕血之作。本书中的照片是作者及他的朋友们历时三年,在上万张照片中精心筛选而来的,涵盖了风光、人像、旅游、人文等题材。每张照片都有详细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之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小康建设事業,在新时代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这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耕耘与艰苦付出。由十三位作家和记者化名为“章石山”创作的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以下简称《奋斗与辉煌》),成为小康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与人民功绩的生动记录。作者以广东的小康建设实践为范例,用四卷本的容量
梁秉,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人艺一级编剧。主要作品有话剧《谁是强者》、《王建设当官》、《阵痛的时刻》、《冰糖葫芦》,电影《宏志班的故事》,中篇小说《一桩离奇的谋杀案》,报告文学《北京有个宏志班》、《凤凰涅》、《秋凉时分》、《走进“茶馆”》,散文《梁秉散文选》等。    我先交待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本人上学不多,只有小学的文化程度。我的知识积累主要是在18岁来到北京人艺以后,通过自学取得的。提到读书的
问: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布局规划和基础建设,成立出版总署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前身),距今已有70年了。作为中国版本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请您给读者介绍一下版本馆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版本图书馆是我国唯一专门负责征集、收藏、管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出版物样本的机构,是新中国图书版本收藏的宝库,也是我国当代最完整、最具权威性的出版物数据资源库。  70年来,中国版本图书馆经历了数次隶
吕思勉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9787214135247  2014-11 72.00 元  《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分政治史,社会经济、文化史两部分。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论述了这段特别时期内的政治、文化特点。作者旁征博引,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杨一枫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主编编辑、记者,河北省滦平县人民政府县委常委、副县长。代表作包括《发现天津卫》《谜一样的宁夏》《寻找老北京的影子系列》等。  这是一本扶贫干部的“扶贫笔记”,是扶贫干部、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记者杨一枫的切身体验。书中有人、有事、有情、有感、有思,是扶贫干部深入扶贫一线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散文作品,让人在作者自然流畅的文字中,感受扶贫干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综合时政类期刊之一。杂志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高端人物为报道对象,突出全球视野,兼顾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一系列重大选题受到读者和业界广泛好评。《环球人物》是中国邮政畅销报刊、全国“百强报刊”,也是全国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和达沃斯论坛入会重点阅读刊物。  反对医改市场化(2006)  在美国的朋友问李玲,回国工作的
版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版本是相对于作品而言的,它与作品相关联,又游离于作品之外。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版本是出版人的安排。对各种版本的喜爱与选择,体现了出版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当然,出版人作为读者,那是有限选择;而作为编者,却能创造无限。  我喜欢比较同一图书的不同版本,这种喜好还影响了我的出版行为。  在我的书柜里,大概有十余个《论语》版本,七个《乌合之众》的版本,还有七个《回到马克思》的版
侯志明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1  48.00元  侯志明  内蒙古四子王旗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沈阳矿务局、新华社辽宁分社、四川分社以及四川绵阳、内江、峨眉电影集团工作,现供职于四川省作家协会。  本书以作者对往日亲情的追忆、对名人的訪谈侧写和一些游记为主。其收录的文章文风朴实无华,文笔流畅,行文富于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