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土地贫瘠,水源不足,但在科技与创新的支持下,农业发达,锦簇的鲜花、茂密的绿林随处可见。我所住的宾馆窗外,特意设有一圈花栏,里面种满了鲜花,虽然不是春天,但一推开窗,总能和簇拥在窗边的鲜花相遇,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以色列街头,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子里总能找到一抹艳丽的亮色,有的在小院里探出数枝,有的在窗户旁伸出一簇,走在街上,随时抬头,总能和美好不期而遇。
在以色列的街头,我还看到这样一株奇怪的树。这棵大树好像是从一枚蛋里破“壳”而出,根部被“蛋壳”包裹得严严实实,更令人称奇的是,蛋壳通过几条缆索牵引腾空而起,悬浮在空中,远远看去,这棵“壳中树”悬浮在空中,郁郁葱葱,让人叹为观止。原来这是一种叫“活树成形”的生态技术,是以色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还在继续研究,争取设计培育出各种用活着的树建造的房屋。这些房屋除了外形奇特、清洁环保的优点外,还能够防御强烈地震的袭扰。在树下,我惊叹于树的妙曼身姿和奇特的造型,感受着创新科技带来的惊喜。
不要小看这些鲜花和绿化的科技含量,在以色列,令世人惊叹的农业生产力中,有95%来自于科技创新贡献的力量。每片土壤下,都遍布着密集的浇灌管道,纵横交错,而浇灌用水的处理和分流,也都得益于创新的科技力量。
美好不仅与此。
在戈兰高地,我看见很多新奇的东西:战壕、地堡、生锈的机枪架、身着迷彩服的国际战事观察员。站在高地,目之所及就是叙利亚境内,隆隆的炮火和爆炸声令我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离自己如此之近。但最让我震撼的是,在观察站旁边,居然有一家温馨的咖啡馆。木结构的房体,让人心生温暖,在咖啡馆的窗外,也种了一排鲜艳欲滴的不知名的红花,这一抹如火般绚烂的生命,与不远处意味着死亡的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每一声隆隆的炮响都让我心里一颤,但是在高地上游玩的以色列人却表现得出奇的平和、安详,甚至有行人推着婴儿车气定神闲地散步,可爱的婴儿在车里左顾右盼。一边是残酷的战事,一边是悠闲安定的人们,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
戈兰高地曾经经受过战争的洗礼,至今依然满目荒凉,我们往上走的时候,发现了一堆艺术品。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艺术品是由废铜烂铁组合成的。在沿路的几块大石头上,竖立着用废铁车轮、空炮壳、铁丝网和枪管组合成的雕塑。有的像蝙蝠,有的像公牛,造型或夸张,或逼真,有些虽然看不确切,但依然惊叹于制造者的奇思妙想,他们竟然能拿这一堆废弃的铁器创造出这样充满情趣和生命热情的雕塑。
行走在以色列的街头,惊喜不断:这里有用旧报纸塑成的真人大小的攀岩模型,那儿发现一个用废铁构成的骨架,中间饰以彩蝶的奔跑人形……这种由废品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在这里随处可见。在一所学校的校园里,我也发现了“艺术品”的身影:一辆很“酷”的车。它是用拖拉机的废弃零件组装搭建成的,成引人注目的校园一景!这些创作者,该怀有一颗怎样热爱生活的心和奇思妙想的脑,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利用废物创造出这些令人拍手称奇的艺术品呀!
国际上对以色列的敌视从来没有停止,建国后的62年里,以色列遭受了数次军事攻击,外交和经济封锁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我在以色列考察期间,却感受不到丝毫的仇恨和不安。人们内心平和,天性自由快乐,无处不见的鲜花绿树,戈兰高地中的温馨咖啡屋,炮火声中推着婴儿车淡定散步的行人,无不折射出以色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危机中始终保持着的一份心灵的宁静、平和。
创造艺术品,本身就是创新最直观的体现,但偏爱利用废品来制作艺术品,这更是以色列人创新的独特之处。废品在多数人眼中,锈迹斑斑,毫无美感,然而以色列人却特别喜爱将废旧材料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摇身一变,使其成为人们称赞的艺术品。在这里,我看到一群已经把创新精神融至血液,把对生活的热爱深植思维,纵使面对一堆废品,也会不断创造美好的人们。他们从创作中品尝到甜蜜,又把这份甜蜜带进街头巷尾,带进别人的生活,让人们感受美好,享受生活,激发人们去创新更美好、更快乐的生活。
以色列人对生活所持的这份独特情怀和态度,不仅体现在绿化、咖啡馆和艺术品设计中,也体现在其他细节中。我记得有这样一次参观体验,由于以色列特殊的建国历史,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带有民用设计和国防安全双方面功用,这一点在学校中也有体现。我们参观的一所学校设有地下防空洞,但这儿又确确实实是教室,黑板、桌椅、书籍一应俱全,墙上贴着学习计划和各种学生作品,透出浓厚的学习气息。据介绍,万一开战,孩子们即便躲进防空洞,也能正常上课。原来,以色列人并不是傻傻的乐天派,他们一直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但这并不影响以色列人对生活的热爱,不影响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地创新。
这种创新和乐观的态度在我们的导游——海伦女士身上也可窥见。海伦有一条美丽的围巾。这条围巾一直缠在海伦的脖子上,不仅因为它好看,更因为它在海伦的手下,能发挥出不一样的功用。烈日下,海伦用它兜头一包,它顿时成了遮阳帽;进入宾馆,温差很大,人顿时觉得浑身毛孔一缩,海伦把围巾三两下一裹,它成了保暖的围脖;在高地,风呼呼刮得很猛,飞沙走石间,海伦却很镇定地动动手,围巾瞬间成了一面面罩;拍照的时候,它又在海伦的摆弄下,成了造型服饰……我一边看着,心里不住啧啧赞叹。简简单单一条围巾,居然可以在海伦的手下,变幻出那么大的功用。更令我叹服和深省的是,这种行为背后的一种创新精神。
海伦有一个女儿,这次跟我们一同旅行。她年纪小小,就已经掌握三种语言,特别擅长与人交流,在任何陌生的环境下,几分钟就能和人打成一片;擅长模仿,还特别爱提问题,个性快乐自由,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过人的交流能力,给我们一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伦跟我交流过她的育儿经:“主张自由自在,但是要有一定的规矩。”看着海伦和她女儿灿烂的笑脸,虽然是东方人的面庞,我却隐约看到以色列的缩影,那一刻,战场和街道边的艺术品、奇怪的树、窗边的花、来源于生活的玩具、生活细节的创新……都争先恐后地在我眼前跳跃,关于创新的理解,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创新是个抽象的名词,但当以色列人把它放到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场景中体现,创新就像空气一样让人产生近乎自然的依赖,像血液一样渗透至每个人的身心,像根须一样交织于人们的生活。
我恍然明白了:人在心底有对生活的热爱,这才是创新生长的肥沃土壤。
在以色列的街头,我还看到这样一株奇怪的树。这棵大树好像是从一枚蛋里破“壳”而出,根部被“蛋壳”包裹得严严实实,更令人称奇的是,蛋壳通过几条缆索牵引腾空而起,悬浮在空中,远远看去,这棵“壳中树”悬浮在空中,郁郁葱葱,让人叹为观止。原来这是一种叫“活树成形”的生态技术,是以色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还在继续研究,争取设计培育出各种用活着的树建造的房屋。这些房屋除了外形奇特、清洁环保的优点外,还能够防御强烈地震的袭扰。在树下,我惊叹于树的妙曼身姿和奇特的造型,感受着创新科技带来的惊喜。
不要小看这些鲜花和绿化的科技含量,在以色列,令世人惊叹的农业生产力中,有95%来自于科技创新贡献的力量。每片土壤下,都遍布着密集的浇灌管道,纵横交错,而浇灌用水的处理和分流,也都得益于创新的科技力量。
美好不仅与此。
在戈兰高地,我看见很多新奇的东西:战壕、地堡、生锈的机枪架、身着迷彩服的国际战事观察员。站在高地,目之所及就是叙利亚境内,隆隆的炮火和爆炸声令我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离自己如此之近。但最让我震撼的是,在观察站旁边,居然有一家温馨的咖啡馆。木结构的房体,让人心生温暖,在咖啡馆的窗外,也种了一排鲜艳欲滴的不知名的红花,这一抹如火般绚烂的生命,与不远处意味着死亡的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每一声隆隆的炮响都让我心里一颤,但是在高地上游玩的以色列人却表现得出奇的平和、安详,甚至有行人推着婴儿车气定神闲地散步,可爱的婴儿在车里左顾右盼。一边是残酷的战事,一边是悠闲安定的人们,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
戈兰高地曾经经受过战争的洗礼,至今依然满目荒凉,我们往上走的时候,发现了一堆艺术品。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艺术品是由废铜烂铁组合成的。在沿路的几块大石头上,竖立着用废铁车轮、空炮壳、铁丝网和枪管组合成的雕塑。有的像蝙蝠,有的像公牛,造型或夸张,或逼真,有些虽然看不确切,但依然惊叹于制造者的奇思妙想,他们竟然能拿这一堆废弃的铁器创造出这样充满情趣和生命热情的雕塑。
行走在以色列的街头,惊喜不断:这里有用旧报纸塑成的真人大小的攀岩模型,那儿发现一个用废铁构成的骨架,中间饰以彩蝶的奔跑人形……这种由废品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在这里随处可见。在一所学校的校园里,我也发现了“艺术品”的身影:一辆很“酷”的车。它是用拖拉机的废弃零件组装搭建成的,成引人注目的校园一景!这些创作者,该怀有一颗怎样热爱生活的心和奇思妙想的脑,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利用废物创造出这些令人拍手称奇的艺术品呀!
国际上对以色列的敌视从来没有停止,建国后的62年里,以色列遭受了数次军事攻击,外交和经济封锁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我在以色列考察期间,却感受不到丝毫的仇恨和不安。人们内心平和,天性自由快乐,无处不见的鲜花绿树,戈兰高地中的温馨咖啡屋,炮火声中推着婴儿车淡定散步的行人,无不折射出以色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危机中始终保持着的一份心灵的宁静、平和。
创造艺术品,本身就是创新最直观的体现,但偏爱利用废品来制作艺术品,这更是以色列人创新的独特之处。废品在多数人眼中,锈迹斑斑,毫无美感,然而以色列人却特别喜爱将废旧材料加入自己的创新思想,摇身一变,使其成为人们称赞的艺术品。在这里,我看到一群已经把创新精神融至血液,把对生活的热爱深植思维,纵使面对一堆废品,也会不断创造美好的人们。他们从创作中品尝到甜蜜,又把这份甜蜜带进街头巷尾,带进别人的生活,让人们感受美好,享受生活,激发人们去创新更美好、更快乐的生活。
以色列人对生活所持的这份独特情怀和态度,不仅体现在绿化、咖啡馆和艺术品设计中,也体现在其他细节中。我记得有这样一次参观体验,由于以色列特殊的建国历史,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带有民用设计和国防安全双方面功用,这一点在学校中也有体现。我们参观的一所学校设有地下防空洞,但这儿又确确实实是教室,黑板、桌椅、书籍一应俱全,墙上贴着学习计划和各种学生作品,透出浓厚的学习气息。据介绍,万一开战,孩子们即便躲进防空洞,也能正常上课。原来,以色列人并不是傻傻的乐天派,他们一直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但这并不影响以色列人对生活的热爱,不影响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地创新。
这种创新和乐观的态度在我们的导游——海伦女士身上也可窥见。海伦有一条美丽的围巾。这条围巾一直缠在海伦的脖子上,不仅因为它好看,更因为它在海伦的手下,能发挥出不一样的功用。烈日下,海伦用它兜头一包,它顿时成了遮阳帽;进入宾馆,温差很大,人顿时觉得浑身毛孔一缩,海伦把围巾三两下一裹,它成了保暖的围脖;在高地,风呼呼刮得很猛,飞沙走石间,海伦却很镇定地动动手,围巾瞬间成了一面面罩;拍照的时候,它又在海伦的摆弄下,成了造型服饰……我一边看着,心里不住啧啧赞叹。简简单单一条围巾,居然可以在海伦的手下,变幻出那么大的功用。更令我叹服和深省的是,这种行为背后的一种创新精神。
海伦有一个女儿,这次跟我们一同旅行。她年纪小小,就已经掌握三种语言,特别擅长与人交流,在任何陌生的环境下,几分钟就能和人打成一片;擅长模仿,还特别爱提问题,个性快乐自由,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欲,过人的交流能力,给我们一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伦跟我交流过她的育儿经:“主张自由自在,但是要有一定的规矩。”看着海伦和她女儿灿烂的笑脸,虽然是东方人的面庞,我却隐约看到以色列的缩影,那一刻,战场和街道边的艺术品、奇怪的树、窗边的花、来源于生活的玩具、生活细节的创新……都争先恐后地在我眼前跳跃,关于创新的理解,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创新是个抽象的名词,但当以色列人把它放到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场景中体现,创新就像空气一样让人产生近乎自然的依赖,像血液一样渗透至每个人的身心,像根须一样交织于人们的生活。
我恍然明白了:人在心底有对生活的热爱,这才是创新生长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