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地位辨析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有幸观摩了全国中语会在中部某省举办的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语文课。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名选手登台献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艺和才智,听课老师受益匪浅。回顾和反思这些优秀课堂,兴奋和赞叹之余,心情又变得凝重起来。新课改推行十年来,语文课有根本性的变化吗?语文课堂真正走向高效了吗?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吗?诸多问题萦绕脑际,反复思考这近20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课,隐约感到学生在许多时候和场合还只是语文课堂的配角。
  生成不足,预设有余。从认知规律看,学生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一定优于被动接受。因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阅读姿态,借助个人和同伴的智慧主动探究文本,从而生成新意义的过程;是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读、理解、分析、综合、反思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走进文本,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并产生新疑惑的选择性解读。
  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成,才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尊重。因为许多由教师预设的“问题”是可以靠学生自己的阅读姿态解决的,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能够回答的。
  更何况这样的预设很难对接学生个人的学习现状,很难反映学生最迫切的求知愿望,有时仅是教师的自作多情。由于对课堂生成的关注不够,尽管师生共同完成了教师的预设,但学生的收益会大打折扣。
  激情不足,泛读有余。许多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意,在朗读中涵泳咀嚼感悟情感。但是,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情感还相当不够。古代诗词散文是有韵之文,不仅质美,而且文也美,诗文的内涵往往能够在语言形式上找到表征,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生动地传达诗文的情感。遗憾的是,本次赛课中的许多朗读没有读出古诗文音韵之美,即使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但多是泛泛而读。
  应该说,《陋室铭》、《爱莲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石壕吏》、《行路难(其一)》等经典名篇,本身就是朗读的好篇章,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真正会读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但就这些课而言,学生经过教师的讲与导,也许理解了“质”的美,但音韵之美,恐怕仍是空白。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都要结束了学生还不会朗读。没有时而舒缓时而高扬、时而激愤时而坦然、时而低沉时而激越的抑扬顿挫的动情朗读,学生会读出古诗之美吗?会领悟苏轼那复杂的内心情感吗?从这个角度讲,许多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读只流于形式,或者仅是皮毛之读。往深处说,教师还缺少了指导学生朗读的能力,教师自己都没能读感动,怎么去指导学生读感动。
  妙问不足,普问有余。无论语文课堂改革走向何方,无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课堂上教师的“问”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教学预设或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通过“问”来实现的,教师在课堂的“导”也是通过“问”来表现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学习收益都与教师的“问”密切相关。教师的“问”是对教材的转换形态,是对学生认知规律和阅读姿态进行深入研究后而对教材的“教学化”。
  教材原来不一定是写给学生看的,但教师的职责就是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把教材文本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执行文本(教案)。这个转化是否成功,能否真正“学生化”而非“成人化”,取决于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语文素养及教学智慧。教师的“问”设得妙,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动力,诱发学生明断是非的判断能力,启发学生灵动飞扬的思维能力。
  语味不足,情味有余。“语味”,是指对语言的品味,侧重于从语言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文本词句、篇章,让学生得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情味”,是指对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把握,亦即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讨论。语文课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引导学生在沉潜文本之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感知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指导学生在涵泳文本之中体悟语言的生命张力,探索语言的生命价值,从而掌握汉语言的“言”、“语”规律;是启发学生在咀嚼文本的时候品味语言丰富的情感和巧妙的表达,从而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言语理解和言語表达。
  当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不可截然分开,可语文课的重点毫无疑问是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一堂语文课,学生应该花大力气的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感受内容,再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去品味语言的表达。尽管文本的语言表达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但语文课的重要功能不是学习“表现的内容”,而是学习“如何表现”的。这次参赛的许多课,语言品味严重不够。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会留给学生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是获得新知的满足,是探索疑惑的艰辛,是合作学习的争辩,是师生表达的幽默,是同伴言行的滑稽……这又说到了课堂出彩的问题,这也许是对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但是,只要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行走,教师少“牵”而多“导”,只要学生倾情投入大胆表达,课堂就一定会精彩纷呈。因为,课堂精彩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上,我们认为,现在学生无论在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学科上学习到的一些爱国英雄事迹,如,郑成功、董存瑞等;了解到的一些中国历史文化古迹,如,北京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莫高窟等,对学生来说都较陌生,学习后留下的印象不深,教师也很难组织学生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其体验、感知、领悟……因而学生受到的教育也较肤浅。所以我们运用乌牛当地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形成了我们自身特色的
期刊
作为学校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培养哪些公民素质,哪些素质对今后学生适应社会和今后学生的生活更有价值,应该强调哪些素质的培养,笔者经过几年的观察、思考,得出以下观点:今天的教育不应过多的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是目前应着重解决的学校课题之一。否则,我们的学生将变为一台电脑,没有感情、没有责任感、缺乏集体荣誉感,永远都自我为中心,只要求别人为他付出
期刊
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是一种想当然的经验直观方式,严重缺乏自觉的写作教学策略意识,对写作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研究很少很少。作文升格训练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所谓作文升格,其实就是对原作反复修改,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精雕细琢,以提升作文的档次。  清朝梁章钜在《退庵论文》中说:“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其理一也。”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像曹
期刊
联系当前的培智语文词语教学,考虑到智障学生概念形成困难、表象储备量小、原有的认知结构网络简单的基本特征,我们同样需要着眼于他们的认知障碍和身心发展缺陷,尝试着把自己变成智障学生,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学生的世界,在课堂上因循智障学生的认知规律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概念,促进他们在对知识的同化顺应中形成新的认知建构。  一、着眼于感知障碍,让词语在观察中更加明朗  眼、耳、鼻、舌
期刊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牢固树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  2、以国家颁布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高级工的要求为依据,结合生产实际并考虑科技发展的需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精选教学内容。  3、贯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突出技能训练,并注重对学生分析技术问题
期刊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參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
期刊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促进学习自觉性,锻炼坚韧性、果断性,提高抗错能力和自制能力渗透意志品质教育,提高学生克难攻坚的意志水平,达到有效学习数学的目的。  主题词:数学 意志品质 渗透 方法  爱迪生说过:“伟大的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坚强的意志。”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须
期刊
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期刊
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
期刊
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微粒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以及微粒结构示意图六部分内容,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难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同时,它还是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因此,化学用语的教学对于每个化学老师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实施该教学,才能更有效,已经成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大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