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种安全越冬,是我国北方地区养鱼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越冬期间经常出现鱼体重严重下降及大量死亡的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掌握鱼种安全越冬技术至关重要。
首先,保证鱼种越冬池需具备的条件。
(一)鱼池的保水力要强。不渗漏,池底有机质不宜过多。
(二)要有一定的水深。以冰下水深为准,整个越冬期间始终保持一定的水深,一般要求在1米以上。
(三)要有补水、补氧设施,而且水源的水质要好。含氧量最好在7~8毫克/升以上。水的pH值要求在7~9之间,低于6的酸性水会降低鱼类的抵抗力,对越冬鱼类是不利的。
(四)准备补氧机械。
其次,了解影响鱼种越冬期成活率的原因。
(一)鱼种质量。鱼种质量是影响鱼种越冬成活率的重要原因。进入越冬期后,规格小(体长不到10厘米)、体质差(包括受伤)的鱼,体内积存的营养物质少,不够越冬期间的消耗,鱼会因身体衰弱而死亡。一般来讲,鱼种规格掌握在每尾50克左右比较理想。管理技术好的,可以掌握在30~50克。
(二)水质原因。水质的好坏跟鱼种的越冬成活率有很密切的关系。
1.越冬池塘严重缺氧。越冬池塘缺氧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越冬池塘冰封期过长,水与空气接触很少,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少。而且水温较低,冰的透明性差,光线不足,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繁殖数量减少,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消耗。第二,越冬池塘有机物质过多,大量分解消耗氧气。第三,野杂鱼过多或放鱼密度过大,引起缺氧。第四,池塘土壤保水力低,结冰后水位下降过多,造成缺氧。
2.越冬池塘水质恶化。由于越冬池塘长时间水体封闭,导致池塘底部淤泥中以及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发生理化反应。不仅消耗氧气,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硫化氢、甲烷、氨、二氧化碳等,引起水体pH值偏高或偏低,这些物质对鱼类是有毒害的。另外,由于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中悬浮物过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体的生理活动,造成鱼类死亡。
(三)管理不善。管理不善会明显影响越冬死亡率,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并塘越冬时间过早。2.拉网并塘时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或鳞片脱落,易感染病菌致死。3.越冬期间,长时间盲目地循环冲水或者是开增氧机,造成水温严重下降,导致鱼体冻伤甚至冻死。4.破冰扫雪不及时,造成水体透光性差,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养殖水体溶解氧与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鱼体缺氧窒息而死亡。5.没有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或者是滥用药物,造成水体污染,鱼体患病或中毒死亡。
(四)饲料原因。鱼种越冬期间主要依靠消耗积存在自己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如果越冬前投喂的饲料质量不合格、霉变,或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鱼类最低维持需要,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量不足,导致鱼体体内营养蓄积不足,在越冬期间消耗殆尽死亡。所以,秋季要保证鱼种营养物质的积存。
再次,把握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有七项措施,可以把越冬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一)清塘消毒。最大冰封时能保持冰下有效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都可选作越冬池塘。池底稀软的腐泥太多(会消耗较多量的氧气)及渗漏严重而又难以补水的池塘,不应选作越冬池。选定的越冬池,最好在放鱼前10~15天把塘水尽量排干,曝晒3~7天。在此期间,按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或者是含氯量30%的漂白粉12~13公斤,加水充分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如果有杂草,应彻底清除,改善越冬池的环境条件。鱼塘消毒7天后,重新注入新水,再过7天后方可投入鱼种。
如果池塘里的水不能排干,或者准备采用原池塘部分老水的越冬塘,可以在放鱼前10~15天,泼洒少量石灰水(按水深1米,每亩用30~50公斤),同时每立方米水泼洒漂白粉1克,进行杀菌消毒。如果发现原塘水中有大量浮游动物,可将90%的晶体敌百虫按每立方米水0.2克的用量全塘泼洒,目的是避免浮游动物消耗水里的氧气。
(二)保持水质。越冬池塘必须保持适宜水深。静水塘应在2米以上,流水塘至少1米以上,且水质要求含氧量高、有机质少、水质较好(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上为佳)。水源可以用河水、水库水、泉水、井水,千万不要让工业污水或大量生活污水流入越冬池塘,因为这会大量消耗池水中的氧气,并使水质恶化。水质变坏、缺氧时,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放出部分旧水。需注意的是,注入新水与原塘水温差不能超过3℃,以免引起鱼种感冒或加重病情。
(三)合理投放。越冬鱼种放养时间不宜太早。太早水温高,在捕鱼、并塘等操作时鱼体容易受伤。同时,鱼类还未停食,过早放到越冬池后,鱼吃不到食物,体质消耗太大,不利于越冬。但也不能过晚,太晚的话,水温过低,捕鱼搬运时又容易冻伤。特别是严冬和下雪天不能拉网并塘,否则鱼体因冻伤,造成鳞片脱落出血,易生水霉病。拉网前鱼种应停食3~5天。
越冬鱼种多在10月中下旬开始投放,让其逐步适应环境,尤其以水温8~10℃时放养效果最好。塘水低于8℃时,切忌投放。越冬鱼种规格要求大而整齐,青、草、鲢、鳙鱼体长均不得低于15厘米。并根据池塘水质肥瘦情况确定恰当的搭配比例:肥水塘以鲢、鳙为主,其适宜比例为鲢鱼60%、鳙鱼20%、草鱼10%、鲤鲫鱼等10%。瘦水塘应以草鱼为主,其适宜比例为草鱼50%、鲢鱼20%、鳙鱼20%、鲤鲫鱼等10%。
(四)适度密养。越冬鱼种适度密养,有利于集体越冬。越冬池能越冬的鱼种,不仅取决于越冬池的面积、冰下的有效水量、是否有水源可以补水以及越冬池的底质情况(包括淤泥厚度、杂草等自然条件),还要考虑到人工补氧等各种管理措施。综合这些主观因素来合理安排越冬量,不能无根据、无限量地盲目投放。根据经验,一般来说,流水越冬塘每亩放养规格10厘米以上鱼种5~8万尾,底质好又有补充水源的越冬池塘每亩放养同规格鱼种2~3万尾。无水源补充的静水越冬池塘则要相对少放些,每亩掌握在2万尾比较好。
(五)培肥水质。对长时间不能补水而水源含营养盐类极少的池塘,在冰封后不久应追施化学肥料。方法是:水深2米的池塘,每亩用硝酸铵5~6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把这两种化学肥料混合装入稀眼的布袋里,挂在水下,使其慢慢溶解,培育繁殖大量新鲜饵料。挂袋深度应略超过最大冰厚。
(六)加强秋季饲养管理。强化秋季培育有利于鱼种越冬。因为秋季是鱼类生长的旺盛期,摄食量大,脂肪大量蓄积。所以应多投喂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增强越冬鱼体的体质。一般立秋至白露是鱼种转食阶段,应严格控制投喂数量,使鱼吃到八成饱为宜。对草鱼、鲂鱼应注意补充新鲜的青饲料,如浮萍等。青鱼多添加轧碎的螺蚬等。主养鲢、鳙鱼种的池塘以适度肥水为好。秋分后,对吃食性鱼,应投喂足够适口的饵料,使之吃饱吃好。鲢、鳙鱼种除保证适度的肥水外,还要投喂适量的麸皮、米糠、粉碎的饼类,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霜降前后,温度降低,应加喂精饲料,促进长膘,以利安全越冬。此时青饲料应酌情减少,鱼池施肥也应降下来。青饲料日投喂量以占池塘鱼种重量的3%为宜。水温在8℃以上,就应坚持投喂饲料,切忌过早停食。
(七)加强管理。保证鱼种安全越冬,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应加强越冬期的日常管理。
越冬期间的日常管理主要有以下四项:
1.专人负责,及时检查越冬情况。
2.扫雪。越冬池冰面尽可能保持透明,使光线透入水中促进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冬季,水中浮游植物虽在种类和数量上较夏季大为减少,但一些适于低温生活的种类,仍能大量繁殖和生长,并能放出大量的氧气来增加水中的溶氧。因此,应及时清除水面的积雪。
3.补水。越冬池塘应在封冰前注满水,越冬期间池水如能保持一定深度(2米),可不必注水。对渗漏较严重的池塘要定期补水,每周注水1次,以保持必要的水深。
4.防止惊动鱼类。越冬池应禁止人车通行、滑冰和冰下捕捞鱼虾,以免鱼类受惊四处乱窜,消耗体力,消耗过多氧气。
河北省石家庄市水产管理处刘爱萍
首先,保证鱼种越冬池需具备的条件。
(一)鱼池的保水力要强。不渗漏,池底有机质不宜过多。
(二)要有一定的水深。以冰下水深为准,整个越冬期间始终保持一定的水深,一般要求在1米以上。
(三)要有补水、补氧设施,而且水源的水质要好。含氧量最好在7~8毫克/升以上。水的pH值要求在7~9之间,低于6的酸性水会降低鱼类的抵抗力,对越冬鱼类是不利的。
(四)准备补氧机械。
其次,了解影响鱼种越冬期成活率的原因。
(一)鱼种质量。鱼种质量是影响鱼种越冬成活率的重要原因。进入越冬期后,规格小(体长不到10厘米)、体质差(包括受伤)的鱼,体内积存的营养物质少,不够越冬期间的消耗,鱼会因身体衰弱而死亡。一般来讲,鱼种规格掌握在每尾50克左右比较理想。管理技术好的,可以掌握在30~50克。
(二)水质原因。水质的好坏跟鱼种的越冬成活率有很密切的关系。
1.越冬池塘严重缺氧。越冬池塘缺氧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越冬池塘冰封期过长,水与空气接触很少,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少。而且水温较低,冰的透明性差,光线不足,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繁殖数量减少,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消耗。第二,越冬池塘有机物质过多,大量分解消耗氧气。第三,野杂鱼过多或放鱼密度过大,引起缺氧。第四,池塘土壤保水力低,结冰后水位下降过多,造成缺氧。
2.越冬池塘水质恶化。由于越冬池塘长时间水体封闭,导致池塘底部淤泥中以及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发生理化反应。不仅消耗氧气,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硫化氢、甲烷、氨、二氧化碳等,引起水体pH值偏高或偏低,这些物质对鱼类是有毒害的。另外,由于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中悬浮物过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体的生理活动,造成鱼类死亡。
(三)管理不善。管理不善会明显影响越冬死亡率,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并塘越冬时间过早。2.拉网并塘时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或鳞片脱落,易感染病菌致死。3.越冬期间,长时间盲目地循环冲水或者是开增氧机,造成水温严重下降,导致鱼体冻伤甚至冻死。4.破冰扫雪不及时,造成水体透光性差,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养殖水体溶解氧与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鱼体缺氧窒息而死亡。5.没有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或者是滥用药物,造成水体污染,鱼体患病或中毒死亡。
(四)饲料原因。鱼种越冬期间主要依靠消耗积存在自己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如果越冬前投喂的饲料质量不合格、霉变,或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鱼类最低维持需要,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量不足,导致鱼体体内营养蓄积不足,在越冬期间消耗殆尽死亡。所以,秋季要保证鱼种营养物质的积存。
再次,把握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有七项措施,可以把越冬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一)清塘消毒。最大冰封时能保持冰下有效水深1米以上的池塘,都可选作越冬池塘。池底稀软的腐泥太多(会消耗较多量的氧气)及渗漏严重而又难以补水的池塘,不应选作越冬池。选定的越冬池,最好在放鱼前10~15天把塘水尽量排干,曝晒3~7天。在此期间,按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或者是含氯量30%的漂白粉12~13公斤,加水充分溶解后全塘均匀泼洒。如果有杂草,应彻底清除,改善越冬池的环境条件。鱼塘消毒7天后,重新注入新水,再过7天后方可投入鱼种。
如果池塘里的水不能排干,或者准备采用原池塘部分老水的越冬塘,可以在放鱼前10~15天,泼洒少量石灰水(按水深1米,每亩用30~50公斤),同时每立方米水泼洒漂白粉1克,进行杀菌消毒。如果发现原塘水中有大量浮游动物,可将90%的晶体敌百虫按每立方米水0.2克的用量全塘泼洒,目的是避免浮游动物消耗水里的氧气。
(二)保持水质。越冬池塘必须保持适宜水深。静水塘应在2米以上,流水塘至少1米以上,且水质要求含氧量高、有机质少、水质较好(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上为佳)。水源可以用河水、水库水、泉水、井水,千万不要让工业污水或大量生活污水流入越冬池塘,因为这会大量消耗池水中的氧气,并使水质恶化。水质变坏、缺氧时,必须及时注入新水放出部分旧水。需注意的是,注入新水与原塘水温差不能超过3℃,以免引起鱼种感冒或加重病情。
(三)合理投放。越冬鱼种放养时间不宜太早。太早水温高,在捕鱼、并塘等操作时鱼体容易受伤。同时,鱼类还未停食,过早放到越冬池后,鱼吃不到食物,体质消耗太大,不利于越冬。但也不能过晚,太晚的话,水温过低,捕鱼搬运时又容易冻伤。特别是严冬和下雪天不能拉网并塘,否则鱼体因冻伤,造成鳞片脱落出血,易生水霉病。拉网前鱼种应停食3~5天。
越冬鱼种多在10月中下旬开始投放,让其逐步适应环境,尤其以水温8~10℃时放养效果最好。塘水低于8℃时,切忌投放。越冬鱼种规格要求大而整齐,青、草、鲢、鳙鱼体长均不得低于15厘米。并根据池塘水质肥瘦情况确定恰当的搭配比例:肥水塘以鲢、鳙为主,其适宜比例为鲢鱼60%、鳙鱼20%、草鱼10%、鲤鲫鱼等10%。瘦水塘应以草鱼为主,其适宜比例为草鱼50%、鲢鱼20%、鳙鱼20%、鲤鲫鱼等10%。
(四)适度密养。越冬鱼种适度密养,有利于集体越冬。越冬池能越冬的鱼种,不仅取决于越冬池的面积、冰下的有效水量、是否有水源可以补水以及越冬池的底质情况(包括淤泥厚度、杂草等自然条件),还要考虑到人工补氧等各种管理措施。综合这些主观因素来合理安排越冬量,不能无根据、无限量地盲目投放。根据经验,一般来说,流水越冬塘每亩放养规格10厘米以上鱼种5~8万尾,底质好又有补充水源的越冬池塘每亩放养同规格鱼种2~3万尾。无水源补充的静水越冬池塘则要相对少放些,每亩掌握在2万尾比较好。
(五)培肥水质。对长时间不能补水而水源含营养盐类极少的池塘,在冰封后不久应追施化学肥料。方法是:水深2米的池塘,每亩用硝酸铵5~6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把这两种化学肥料混合装入稀眼的布袋里,挂在水下,使其慢慢溶解,培育繁殖大量新鲜饵料。挂袋深度应略超过最大冰厚。
(六)加强秋季饲养管理。强化秋季培育有利于鱼种越冬。因为秋季是鱼类生长的旺盛期,摄食量大,脂肪大量蓄积。所以应多投喂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增强越冬鱼体的体质。一般立秋至白露是鱼种转食阶段,应严格控制投喂数量,使鱼吃到八成饱为宜。对草鱼、鲂鱼应注意补充新鲜的青饲料,如浮萍等。青鱼多添加轧碎的螺蚬等。主养鲢、鳙鱼种的池塘以适度肥水为好。秋分后,对吃食性鱼,应投喂足够适口的饵料,使之吃饱吃好。鲢、鳙鱼种除保证适度的肥水外,还要投喂适量的麸皮、米糠、粉碎的饼类,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霜降前后,温度降低,应加喂精饲料,促进长膘,以利安全越冬。此时青饲料应酌情减少,鱼池施肥也应降下来。青饲料日投喂量以占池塘鱼种重量的3%为宜。水温在8℃以上,就应坚持投喂饲料,切忌过早停食。
(七)加强管理。保证鱼种安全越冬,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应加强越冬期的日常管理。
越冬期间的日常管理主要有以下四项:
1.专人负责,及时检查越冬情况。
2.扫雪。越冬池冰面尽可能保持透明,使光线透入水中促进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冬季,水中浮游植物虽在种类和数量上较夏季大为减少,但一些适于低温生活的种类,仍能大量繁殖和生长,并能放出大量的氧气来增加水中的溶氧。因此,应及时清除水面的积雪。
3.补水。越冬池塘应在封冰前注满水,越冬期间池水如能保持一定深度(2米),可不必注水。对渗漏较严重的池塘要定期补水,每周注水1次,以保持必要的水深。
4.防止惊动鱼类。越冬池应禁止人车通行、滑冰和冰下捕捞鱼虾,以免鱼类受惊四处乱窜,消耗体力,消耗过多氧气。
河北省石家庄市水产管理处刘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