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性话题,由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投身于教育教学模式优化中去。单元预习课程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如果能够有效的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进去,就可以构建一个理想的单元预习教育环境和氛围。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单元预习课程开展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驱动初中语文单元预习课程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进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单元预习课
单元预习课程,往往需要学生提前去学习,这是自主学习的契机,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目标,确保单元主题与内容分析进入到更加深度的层次,教育教学难点也由此把握。因此在单元预习的版块,需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进去,以提升单元预习课程的有效性。
一、设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诉求
单元预习课程开展的历程中,必须要有着明确的预习目标,这样学生的预习行为才能够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预习的思维才能够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的预习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去审视自己的预习进度,步入到更加高质量的自主预习状态。但是作为语文教师需要看到的是,不同的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学习习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定对应预习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样的差异性,就需要设定有层次性的预习目标,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才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集中体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单元预习课程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遵从学生的差异性,设定分层的预习目标,确保预习工作可以朝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材精选了多首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四篇,这些诗歌有着很强的欣赏性,选择特定的主题,独具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单元预习的时候,就设定了分层次的目标,对于平时语文学习水平比较差,语文基础知识不是很夯实的学生群体,教师要求其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单元诗歌,确保流畅性,不要因为生字生词而卡壳,知道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于语文学习水平一般,语文基础知识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在单元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每一篇诗歌中的关键性词句,找到每个诗歌中的主体,对于自己认为有意境的诗句,要将其标记出来;对于语文学习水平比较高,基础知识扎实,语言素养比较理想的学生,教师在设定预习目标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实际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做好诗歌的梳理,界定诗歌中的情感,并且对于诗歌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对于对应诗歌语言进行鉴赏。很明显依靠上述的预习目标的塑造,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预习工作,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的预习也将为后续的诗歌鉴赏奠定基础,由此可以进入到理想的核心素养发展格局。
当然在实现学生分层的时候,也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师的主观判定,最好可以生成对应可量化的学生分层机制,将试卷水平测试、平时语文学习表现、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等综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分层标准,然后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观察,在此基础上生成对应的分层结果。另外实际的分层结果是变化的,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转变情况,将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为下一次单元预习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关注单元导读工作开展,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在单元预习的过程中,单元导读属于重要节点,在此过程中,依靠导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于单元的主题有着正确的理解,意识到单元学习的大致内容有哪些,在单元导读中提取对应单元关键词,这样就可以为后续的预习做好准备。依照核心素养培育的诉求,单元预习课程中,导读必须要创设有效的教育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直观的去理解对应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由此更加主动的融入到预习活动中去,由此慢慢步入到核心素养培育的状态。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预习的时候,在设计单元预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就高度重视单元导图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屏幕上生成了一个电影选单表:现在我们来到了电影院,看到电子屏幕上有很多的电影可以观看,大家看看有哪些电影?在电子屏幕上教师提前制作了对应电影海报,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然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点击之后就可以播放对应电影的精彩片段,相当于一个预告片,在这样的预告片观看之后,很多学生开始对于整个故事产生兴趣。在此环节教师还鼓励学生依照预告片来进行猜想,看看不同的影片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依靠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的故事产生兴趣,继而能够以更加主动的心态融入到实际预习中去。
依靠上述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导图,相比较教师来进行语言表述,这样的方式更加有震撼力,在这样的视觉盛宴中,学生可以带着更加主动的心态融入到预习活动中去,去猜想对应故事的情节,去思考如果自己是导演的话,会如何来塑造对应的人物,在这些的人物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样就在潜移默化的使得学生进入到了深度思考的状态,这对于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在实际预习导读的环节,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几句话来进行,要懂得选择以更加创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实际导读活动的综合效益才能够得以呈现,导读的目标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三、不断完善预习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设定预习目标,学生参与预习活动,也会有对应的预习成果,对于这样的预习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也是单元预习课程中的重要节点,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方案设计奠定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自己的预习结果会被教师所评价,依靠评价可以知晓自己存在的偏差,继而更好的审视自己的预习行为,确保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二次预习,这也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语文传统教育格局中,教师习惯性的以批评教育为主导,学生取得的进步从来不会赞扬,总是在寻找学生的不足和缺陷,这样的评价态度和模式会使得初中生渐渐失去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显然是不利于核心素养持续发展的。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就需要在单元预习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完善预习评价机制,推崇激励教育,这样才能够步入到更加理想的预习格局。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预习的时候,教师要求在预习之前能够阐述自己对于创新的看法,自己对于学问的看法,自己对于自信的看法,自己对于创造的看法,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然后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认为,依靠这样的设定引导学生去界定自己的认知。再者让学生去进行本单元的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求其能够找到文章中的核心语句即可,但是某学生还将议论文的行文特点进行了归结,在他的预习任务单上还看到了他谈论自己的想法:论证一个道理需要有着正确的逻辑思维,需要找到对应的论据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被信服。很明显在单元预习的过程中,他懂得独立思考,知道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可能不是什么多么惊人的结论,但是这样的反馈就可以展现出他的进步。教师在看到他的任务单之后,就对于他的这种思考进行了表扬,希望他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保持這样的思考状态,继而步入到更加理想的预习状态。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单元预习的过程中,在预习结果反馈的时候,要将激励教育融入进去,指出学生取得的进步,对于预习任务单上做得好的环节要进行评价和评估,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指出希望学生可以进行改正,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这样才能够引导实际的预习机制得以构建,继而慢慢步入到更加理想的预习格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单元预习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也需要采取措施将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融入进去,依靠这样的方式,确保单元预习的设计意识,优化意识得以塑造,由此确保初中生在更加理想的单元预习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钦.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困境及应对思索[J]. 课外语文,2020,(19):58-59.
[2] 麻秀忠.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新智慧,2020,(33):119-120.
[3] 卓逢.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语文自读预习能力实践途径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9,(3):2.
[4] 刘红伟. 借助“预习提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2):94.
[5] 户安琪.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景散文预习提示特色研究——以《春》、《济南的冬天》为例[J]. 科技资讯,2020,(17)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单元预习课
单元预习课程,往往需要学生提前去学习,这是自主学习的契机,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目标,确保单元主题与内容分析进入到更加深度的层次,教育教学难点也由此把握。因此在单元预习的版块,需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进去,以提升单元预习课程的有效性。
一、设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诉求
单元预习课程开展的历程中,必须要有着明确的预习目标,这样学生的预习行为才能够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预习的思维才能够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的预习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去审视自己的预习进度,步入到更加高质量的自主预习状态。但是作为语文教师需要看到的是,不同的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学习习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定对应预习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样的差异性,就需要设定有层次性的预习目标,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才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集中体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单元预习课程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遵从学生的差异性,设定分层的预习目标,确保预习工作可以朝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材精选了多首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四篇,这些诗歌有着很强的欣赏性,选择特定的主题,独具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单元预习的时候,就设定了分层次的目标,对于平时语文学习水平比较差,语文基础知识不是很夯实的学生群体,教师要求其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单元诗歌,确保流畅性,不要因为生字生词而卡壳,知道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于语文学习水平一般,语文基础知识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在单元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找到每一篇诗歌中的关键性词句,找到每个诗歌中的主体,对于自己认为有意境的诗句,要将其标记出来;对于语文学习水平比较高,基础知识扎实,语言素养比较理想的学生,教师在设定预习目标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实际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做好诗歌的梳理,界定诗歌中的情感,并且对于诗歌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对于对应诗歌语言进行鉴赏。很明显依靠上述的预习目标的塑造,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预习工作,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和进步,这样的预习也将为后续的诗歌鉴赏奠定基础,由此可以进入到理想的核心素养发展格局。
当然在实现学生分层的时候,也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师的主观判定,最好可以生成对应可量化的学生分层机制,将试卷水平测试、平时语文学习表现、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实践应用能力等综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分层标准,然后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观察,在此基础上生成对应的分层结果。另外实际的分层结果是变化的,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转变情况,将不同的学生层次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为下一次单元预习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关注单元导读工作开展,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在单元预习的过程中,单元导读属于重要节点,在此过程中,依靠导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于单元的主题有着正确的理解,意识到单元学习的大致内容有哪些,在单元导读中提取对应单元关键词,这样就可以为后续的预习做好准备。依照核心素养培育的诉求,单元预习课程中,导读必须要创设有效的教育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直观的去理解对应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由此更加主动的融入到预习活动中去,由此慢慢步入到核心素养培育的状态。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预习的时候,在设计单元预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就高度重视单元导图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屏幕上生成了一个电影选单表:现在我们来到了电影院,看到电子屏幕上有很多的电影可以观看,大家看看有哪些电影?在电子屏幕上教师提前制作了对应电影海报,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然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点击之后就可以播放对应电影的精彩片段,相当于一个预告片,在这样的预告片观看之后,很多学生开始对于整个故事产生兴趣。在此环节教师还鼓励学生依照预告片来进行猜想,看看不同的影片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依靠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的故事产生兴趣,继而能够以更加主动的心态融入到实际预习中去。
依靠上述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导图,相比较教师来进行语言表述,这样的方式更加有震撼力,在这样的视觉盛宴中,学生可以带着更加主动的心态融入到预习活动中去,去猜想对应故事的情节,去思考如果自己是导演的话,会如何来塑造对应的人物,在这些的人物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样就在潜移默化的使得学生进入到了深度思考的状态,这对于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在实际预习导读的环节,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几句话来进行,要懂得选择以更加创新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实际导读活动的综合效益才能够得以呈现,导读的目标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三、不断完善预习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设定预习目标,学生参与预习活动,也会有对应的预习成果,对于这样的预习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也是单元预习课程中的重要节点,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方案设计奠定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自己的预习结果会被教师所评价,依靠评价可以知晓自己存在的偏差,继而更好的审视自己的预习行为,确保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二次预习,这也为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语文传统教育格局中,教师习惯性的以批评教育为主导,学生取得的进步从来不会赞扬,总是在寻找学生的不足和缺陷,这样的评价态度和模式会使得初中生渐渐失去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显然是不利于核心素养持续发展的。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就需要在单元预习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完善预习评价机制,推崇激励教育,这样才能够步入到更加理想的预习格局。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预习的时候,教师要求在预习之前能够阐述自己对于创新的看法,自己对于学问的看法,自己对于自信的看法,自己对于创造的看法,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然后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认为,依靠这样的设定引导学生去界定自己的认知。再者让学生去进行本单元的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求其能够找到文章中的核心语句即可,但是某学生还将议论文的行文特点进行了归结,在他的预习任务单上还看到了他谈论自己的想法:论证一个道理需要有着正确的逻辑思维,需要找到对应的论据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被信服。很明显在单元预习的过程中,他懂得独立思考,知道将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可能不是什么多么惊人的结论,但是这样的反馈就可以展现出他的进步。教师在看到他的任务单之后,就对于他的这种思考进行了表扬,希望他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保持這样的思考状态,继而步入到更加理想的预习状态。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单元预习的过程中,在预习结果反馈的时候,要将激励教育融入进去,指出学生取得的进步,对于预习任务单上做得好的环节要进行评价和评估,对于做得不好的地方,指出希望学生可以进行改正,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这样才能够引导实际的预习机制得以构建,继而慢慢步入到更加理想的预习格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单元预习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也需要采取措施将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融入进去,依靠这样的方式,确保单元预习的设计意识,优化意识得以塑造,由此确保初中生在更加理想的单元预习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钦.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困境及应对思索[J]. 课外语文,2020,(19):58-59.
[2] 麻秀忠.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 新智慧,2020,(33):119-120.
[3] 卓逢.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初中语文自读预习能力实践途径策略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9,(3):2.
[4] 刘红伟. 借助“预习提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2):94.
[5] 户安琪.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景散文预习提示特色研究——以《春》、《济南的冬天》为例[J]. 科技资讯,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