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英语阅读文本TOPS解读模式探微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作为教与学主体师生对阅读文本的解读往往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本文针对高中英语课标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英语阅读文本TOPS解读模式进行探究,并结合课例就“如何结合整体性原则和趋向性,将语言、内容、思想完美地融为一体,最大化地体现文本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进行思考论证。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本阅读;信息技术;TOPS模式
  【作者简介】俞勇,闽江学院附属中学。
  高中英语课程人教版教材(NSEFC)渗透课程标准理念,在“学段—模块—单元—板块”的架构下,配以风格多样、内涵各异的阅读文本,并与特定的语境和情境融合,为教师、学生和文本这课程三要素间提供了一个多元对话空间。在这三要素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文本则是教与学的客体。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认为,所谓“文本”就是通过书写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文本从语音语调层到思想感情层的各个层次都具有不确定性和空白, 它们之间的叠加和联系即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生成因子。这种文本视界和读者视界交融生成意义的过程,即是所谓的文本解读。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文本解读的实质是教师作为文本解读的引导者,根据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以读者(特别是学习者)的视角通过静态语篇、语段和语句的阅读,与隐藏在文本后的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探寻文本本真意蕴的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标准“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即“自主建构”。然而,不同读者在阅读同一文本时,由于理解的角度、层面、背景、心理、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其解读往往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环境和阶段阅读同一文本的解读也会因地因时而异。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课标理念,从阅读文本自身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容出发,沿着阅读文本暗示的方向展开对阅读文本的多元解读进行探究正当其道。那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对阅读文本进行多样化、创造性和有效性地解读呢?在宏观上,我们不难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找到答案: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微观上,我们可以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得到启示:六级语言技能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能力方面具备“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八级的要求是“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和网络中获取信息并加工处理”。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必修和选修每个模块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过程时都应该考虑这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的要求。
  以NSEFC Book 6 Unit 4 Reading: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 BUT DOES IT MATTER?为例,这是一篇杂志文章,主要讲述了地球温度上升的现象和原因。这种现象是自然发生还是人为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所致。这些物质的燃烧产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正因为自然界有温室气体的存在,地球才不至于很冷。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使地球普遍升温。对于地球升温,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升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也有科学家认为,有利于改善人类生活。文章最后以开放性的问题结尾:对于全球变暖,人类要不要采取措施?这是一篇集语言、内容、思想为一体的文章典范。文本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词汇、短语以及高级结构句型,还围绕当今世界热门的话题“全球变暖”展开;文章既呈现了科学家们的观点,也留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同时,文章还通过两个图表来呈现全球气温上升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现象。
  然而,如何基于以上理论,怎样借助图像影音和统计数据及视觉冲击等有效地设计,对文本进行仔细地解读,感知、构建、推敲和锁定其亮点,然后重新整合,从而构建成文本解读的最佳基本流程呢?笔者将此归纳为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英语阅读文本TOPS多元解读模式(如右图所示):T---- Title亮文眼,即解读标题; O---Organizing通文脉,即解读篇章结构; P—Paragraphs 梳文路,即解读文章段落;S—Sentences 理文法,即解读句意句法。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堂能效度三方面的张力,通过以上四种解读的叠加和联系,将课程三要素之间平等对话进行到底,从而在有限的阅读课堂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
  一、T——Title:解读标题有预判
  俗话说,标题就好比是文章的题眼,从标题中不仅能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预测文章的主题和大致框架,还能获得更多的文本潜含的信息,为正文的深入阅读确定正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参与自主阅读的激情与欲望。因此,在解读标题时,我们教师就要“巧”于借题发挥。
  例如,标题: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前半部分陈述事实,后半部分提出问题,比较独特,耐人寻味。我们很容易读出文本的核心话题,但是也很容易忽視它,以为题目很简单,学生都能懂,就没必要在标题上浪费时间,但恰恰相反,如果你能在这个标题上小题大做,围绕标题提问,激发学生的脑存信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预测文本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快速地带着好奇和激情主动地投入到阅读环节中;同时,在文本阅读完之后,再次让学生回到标题,回忆并巩固文本的主要内容,就会产生很好的阅读效果。   二、O——Organizing:篇章解读预见
  本课阅读文本首先吸引眼球的是第一段“编者按”,因为这段与文本中其它文字最大的区别是它加粗了,与众不同;以及两幅图表。
  从这段文章的第一句,可以知道了一个事实:在20世纪全球气温上升了1华氏度。第二句陈述了编者的观点:这个数值对你我来说可能无所谓,但是跟其他自然变化相比较而言,却是一个快速的增长。第三句提出问题:这种温度的增长是怎样产生的呢?第四句引出了下文的内容要点:“关爱地球”组织的索菲·阿姆斯特朗就在探究这些问题。
  马上就感觉到这段话的与众不同,非常重要,是文本的一个关键点。然后再看以下图表:
  从图表上端的说明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借用图表来呈现全球气温上升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现象,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思考:气温为什么会上升呢?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又为什么越来越高呢?作者通过两幅图表来陈述气温上升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事实,并借用科学家的引言来陈述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作者自始自终都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文章最后以开放性的问题结尾,“Does that mean we should do nothing? Or, are the risks too great?”这是作者的独特用意,希望读者自己思考和判断,设计非常巧妙。
  通过编者提供的这段文字,可顺藤牵出文本的结构框架:事实→观点→话题,一目了然,结构非常简单清晰。如以上案例,在把握了文本内容的主要框架后,利用四个[关键词]phenomenon → cause → attitude → thinking,就将整篇文章的处理就变得干净利索,教师也就能够流畅地、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活动。作者通过两幅图表来陈述气温上升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事实,并借用科学家的引言来陈述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作者自始自终都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文章最后以开放性的问题结尾,“Does that mean we should do nothing? Or, are the risks too great?”这是作者的独特用意,希望读者自己思考和判断,设计非常巧妙。
  三、P——Paragraphs:段落解读有逻辑
  本课阅读文本内容看似复杂的篇章,但相对简单,条理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结合图表陈述Cause of global warming;
  第二部分:借用科学家的引言阐述Attitudes of scientists;
  第三部分:作者以开放性的问题结尾:Does that mean we should do nothing? It’s up to readers to think and decide whether people should do something about global warming or not.
  在解读文本信息时,教师要灵活地处理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要解读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也要预测学生可能流露的思想、观点;既要呈现文本所赋予的寓意,又要鼓励有新鲜思维的激活;既要为学生创造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训练,更要引发思维交汇的“着火点”,让学生尽情燃烧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读前对标题的自由谈论空间,问学生如何看待全球变暖这个话题时,有学生就说看过美国大片《后天》,说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整个国家将消失在海底。然后,教师就顺便接了一个话题,你们相信因为气候变暖会导致地球在不久的将来消失吗?当时马上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曾了解到“地球因为变暖而消失”是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过快发展而编的谎言,地球不可能会消失。这时,教师既要允许学生有各种观点的产生,也要灵活地处理学生的答案,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你们认为这是可信的吗?谈谈你们的理由。
  四、S——Sentences:句子解读有取舍
  文本中的语言有时的确很美,都是些高级词汇、高考热点、难点句型,让教师爱不释手。在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地穿插进来,有时甚至连他们的相关词汇、短语、句型以及高考连接都得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一加以呈现,让听课的老师有暂时的错觉,这是上什么课?完全破坏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也淡化了阅读的效果。文本的语言再美,它也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语境通过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无意识地去感知,并能有意识地运用,才是语言处理的最佳状态。因此,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语言时,要灵活地取舍,既要根据文本的体裁、确定文本的亮点趋向,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语言;并在语言呈现和使用的过程中,张弛有度,灵活有效。
  例如,在本节阅读课中,笔者解读到了文中有许多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以及强调句、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以及虚拟语气等句型,如due to,result in,contribute to, subscribe to, be opposed to等,同时也出现较多含高级词汇、丰富结构的句型: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is human activity that has caused …;Without the…,the earth would be…等,都是学生在写作过程可以借鉴的优美语言。在读前的标题预测、读中内容理解和读后的讨论都通过巧妙的呈现、反复的运用来让学生不断的感知,加深学生的无意识记忆,而并不是急于向学生和盘托出,而是特意设计一堂读写结合课,让学生通过无意识的记忆转化为有意识的输出,真正体现语言学习的目的,尽量做到取舍有道。
  系統科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要素形成一定的结构组成的系统。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也不例外,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其中,教师是“信源”,传播媒体是“信道”,学生是“信宿”。对此,应将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语法教学,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快捷性及系统性等优势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草稿本”在英语课堂上运用的缘起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情所致,每个班级的人数相对较多。教师在课堂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每个教师都很熟悉这样的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到的学生。怎样才能在提问的时候,让所有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使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都能有所了解呢
【摘要】朗读是培养语感,训练语音语调的必由之路,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正确有效、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在各种朗读中感受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使小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更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小学生想读、爱读,进而爱说、爱学。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较薄弱的现状,尝试着从朗读的技巧入手,针对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寻找解决方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践”高效”朗读
【摘要】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一个中国小朋友和几个美国小朋友同在一个活动中心玩耍,一位美国小朋友内急,出于礼貌,他在向这位中国小朋友询问厕所在哪里时,没有使用WC,toilet,lavatory这类词汇,而是说May I go some where?中国小朋友照字面意思理解,以为这位美国小朋友想去别的地方玩,便回答说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
【摘要】《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作为翻译学研究入门书籍,很久以来一直是研习翻译学的学生以及希望对翻译研究有所了解的人的必读书目之一。它在翻译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上给读者很多启示,填补了翻译学方法论上的空白。  【关键词】翻译 研究方法  一、引言  《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作为翻译学研究入门书籍,很久以来一直是研习翻译学的学生以及希望对翻译研究有所了解的人的必读书目之一。书本虽薄,
【摘要】众所周知,细节决定着成败,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时,也是如此。本文主要探索了巧抓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细节的途径,以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细微 小学 英语 课堂教学 细节  一般情况下,好课的闪光点和好的教学细节有着直接的关系,被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教学新境界、新理念。细节虽不起眼,但实际的教学与之息息相关。  一、开展多种问答活动  在进行的各种问答
【摘要】对于活泼爱玩的小学生而言,结合其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儿歌是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作用的重要方式。英语儿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和活泼。本文就探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英语儿歌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英语儿歌 活化 策略  英语儿歌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大概可以分为两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学习日益盛行,这引发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改革。混合式学习是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试图构建出高校《英语听说》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整合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推动高校英语听说课程改革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英语听说;混合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听力测试改革后题型的变化及特点,根据反拨作用理论,结合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四级听力测试改革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听力教学 反拨效应  一、引言  大学英语考试(CET)是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主持和领导下,由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设计和开发,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共同实施的
【摘要】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英语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及英语水平,选用适合于学生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活动形式。在组织和指导英语教学课外活动中,我们要做到:英语课外活动应适应学生发展水平;教师指导与学生活动相统一;忌英语课外活动过于频繁。将课外活动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这使得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掌握有效的教育技巧。本文基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实际,就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实现德育的无形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英语 德育 教学策略  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