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植物人托养中心

来源 :妇女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密云一家植物人托养中心,27个植物人在这里沉睡,将生活的掌控权交由醒着的医护人员。在这个静如森林的地方。漫长的揪心与人情考验,日复一日地焦灼着。
  故事时间:2014-2020年
  故事地点:北京

沉睡的屋子


  每天下午一点半,是李老太的进餐时间。病房内,护士把黄绿色的流质食物注入透明细管,食物缓慢滑动。李老太闭着眼睛,嘴巴下意识地做出咀嚼的动作——实际上,李老太已近四年没有用过嘴巴吃东西了。流食通过鼻饲管,缓缓滑进她的胃里。一天六次,李老太靠这样的方式获取能量和营养。
  2016年,81岁的李老太成了一名植物人。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圈在这张一米宽的病床上。她侧卧着,双腿蜷起,干瘦的身子缩成一团,只占去床的三分之一。排便固定为三天一次,由护士戴了三层一次性手套帮她完成。大部分时候,李老太总是闭着眼昏睡,偶尔睁开双眼,直愣愣地盯着正前方。最小的孙子来看望过她,留下一只老虎玩偶,挂在床头的吊瓶杆上。
  李老太所在的病房里,并着两排同样的病床,除了李老太,还躺着另外11个植物人。他们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剃光了头发,颧骨因面容消瘦而凸出,一眼望去难辨性别。被切开的喉咙上,盖着润湿的纱布,浑浊的痰鸣声从其中一张床传出。
  他们中,有人曾因车祸遭受过脑外伤,或突发脑出血、脑梗死。有人曾做了去大骨瓣开颅手术,脑袋像被剜去了一块,向内凹陷。这些意外和疾病,让他们睡在这里,变成了插着胃管、尿管、气切管的“睁眼昏迷”的人。在医学上,他们被定义为植物状态。
  不会有人开口说“难受”,任何异常只以数字形式起伏,显示在心电监护仪上。时间在这里静止了。病人保持着一种姿势,直到下一次有人帮他们翻身。
  在这间“沉睡”的屋子里,再细微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叮叮当当,是盛流食的碗碰在一起;“啪、啪”,鼓点一样的节奏,是护士在给植物人拍打背部;“嗞——嗞——”,这是伸人气切口的细管吸出了痰液。当护士停下工作休息,房间恢复宁靜时,防褥疮床垫充气阀微弱的嗡鸣才慢慢显现出来。
  昼夜只属于前院里的植物和野猫。病房的窗户朝南,充足的阳光和八盏顶灯交替,24小时维持室内明亮。植物人不需要光,是轮流值班的护士需要随时监测病人的状态,保持时时光亮,才方便照料床上的人。
  植物人托养中心的这座院子位于北京密云圣水头村,原本是特卫训练基地。闲置了一年多后,密云区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相久大租下这里。
  相久大从医二十多年,与不少植物人家属打过交道。在他的记忆中,病人家属们是一群跟着病人一起垮掉的人。他们有的迫于植物人的巨额治疗、康复费用,最终无奈放弃继续医治;有的因在家护理耗尽精力,不见病情好转,陷入精神危机。
  在中国,目前有近50万植物人,以每年7到10万的速度在增长。“这些植物人,总得有人管。”相久大这样解释他2014年辞去稳定工作,开设这家托养中心的初衷。他早早为之取好了名字——“延生托养”,寓意延长生命。

第一位病人


  相久大的托养中心迎来第一位入住者,是在2015年3月。当38岁的小聪住进托养院时,她进入植物人状态已经两年半。
  送小聪过来的是她的丈夫小唐,一个瘦削的大高个儿,在相久大的记忆中,走路晃晃悠悠的。小聪入住前,小唐来视察了三次。“我爱人能醒吧?”他问相久大,同样的话,小唐也问过医生。这是小概率事件,相久大回答他:“我们会尽力照顾。”听了相久大的话,小唐告诉相久大,如果小聪醒来,他们就继续出事前的安排,回老家创业,照顾刚上小学的女儿。
  小聪是在2012年出的事,恰好是她和小唐来北京的第十年。当时,他们刚在老家找好了店面,准备结束北漂回去开餐馆,在家乡扎根。2012年9月19日凌晨,小聪骑电动车到火车站去接刚考上大学来北京报到的侄女。没想到,返程的路上,小聪和侄女被公交车撞倒。小聪对未来的想象和侄女的生命,在那个凌晨终结。
  在手术中切去了一半颅脑和四分之一的肺,小聪活了下来,却变成了植物人。对比床头照片上素雅漂亮的女人,躺在床上的小聪像是换了一个人。
  在小聪患病的两年半间,小唐辞去工作,到医院全天陪护小聪,每天一顿方便面,美有睡过一次整觉。小聪平稳的呼吸和过往的回忆支撑着小唐。他渐渐熟练了每隔两小时给小聪翻身、叩背,每隔四小时喂一次流食,按时喂药、吸痰,定期擦浴。和许多植物人一样,小聪需要这种流程严格的护理,一旦中止,就会皮肤破溃、生褥疮,因感染发生生命危险。
  作为最亲密的家人,小唐为小聪同时提供着情感、精力和经济上的照顾。在医院,小聪每年的医疗费近70万,积蓄和公交公司的赔偿逐渐见底。在那样的状态下,只有找到保证小聪基本生活和安全的地方,让小唐得以外出挣钱养家,这个家庭才有机会尽可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也因如此,小唐找到了相久大。
  把小聪送到相久大的托养中心后,小唐躺在小聪旁边的病床上,沉沉地睡了三天。有时,他会在半夜惊醒,那是生物钟提醒他要给小聪翻身了。醒来却见护士正在照料,小唐发了会儿呆,才又倒了下去。他感觉,自己的牵挂有一处安放了。
  休整了几天之后,小唐决定在北京重新找工作,每周放假过来陪小聪,女儿交由外婆照顾。2016年初,朋友邀请小唐去江苏创业,让他负责后厨。那段时间,见小聪状态稳定,小唐放心地去了江苏。分隔两地的日子里,床头的实时摄像头,成了连接植物人和家属的窗口。虽然手机里的画面近乎静止,但小唐找到了一丝安慰:“看着实实在在的人,也比看着照片强。”
  有时候,小唐好不容易请下两天假,就会坐了一夜火车到北京市区,再从火车站换乘几趟公交车到郊区的托养中心。他不厌其烦,因为见这一面,是他两三个月里唯一的盼头。
  每次,小唐只能陪小聪半小时。他会给小聪从胳膊到脚按摩一遍,又用热毛巾给妻子擦洗全身,让小聪干干净净的。护士们在一旁看着,其实她们头一天已经给小聪擦洗过,太过频繁会引起发烧,但没有人忍心阻拦小唐。   剩下的十分钟,小唐开了视频通话,让小聪母亲看看她。老人在手机另一头,号啕大哭:“小聪啊,小聪你醒醒啊。”小聪的双眼无意识地一眨一眨,像是在回应母亲,目光依旧空洞。和女儿视频时,小唐让女儿喊妈妈。女儿喊了几声,心里觉得别扭:“她又听不到,我不和她说了!”说完便躲开了。

谁在守着植物人


  照顾小聪的护士换过好几轮。
  2015年,七个护士照顾小聪一人。这样的人员安排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托养院才收到第二名病人。长时间收不到病人,有些护士觉得无事可做是失业的前兆,主动辞职先行另谋出路。第一批员工里,只有三个护士没离开,护士长温静即是其中之一。
  离开的人在乎工作前景,留下来的人也是为了生计考虑。在ICU工作的那几年里,没有护工,温静要帮着抬病人,常常腰疼得睡觉翻不了身。2014年,温静当了妈妈,不想再回ICU。托养中心离家近、能上五险,正好满足她的要求。
  比起ICU生命垂危的病人,植物人状态相对平稳。但实际上,护理植物人的难度没有降低多少,因为照顾他们的吃喝拉撒,要更精细。托养中心刚起步时,温静只能跟着相久大一起摸索。
  相久大是托养中心唯一的医生。自托养中心成立的第一天起,除了下午六点回家与妻子、女儿吃一顿饭,他每天守在托养中心的时间超过20个小时。他要按时巡房,盯着工作群里值班护士发来的消息,及时应对所有的突发情况。除了手把手指导护士,相久大还要参与制作流食、外出购药、回复家属的每一条信息。任何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都需要他出面打补丁。
  护理流程完善成熟后,托养中心的植物人和护士都多了起来。管吃管住,没有医闹,能学到东西,是这份工作吸引90后护士们的地方。
  小冉刚过完18岁生日,是托养中心的新人。来这儿之前,她在医院急诊科实习。和其他小护士一样,正值青春就被工作逼着习惯了生死和人性的拉扯。她见过临手术时互相推诿签字责任的子女们;指引家属签抢救协议时,她遇见过淡定玩手机的丈夫;一次送病人回家时,她发现老人住所破旧不堪而子女们衣着光鲜。
  植物人的世界没有太多喧嚣,小冉却有其他要适应的地方。
  护士和植物人朝夕相处,却不能交流,各自陷入了循环往复的孤独。
  第一次来托养中心时,小冉发现这儿比ICU还要安静,有家人过来看望时,房间里才多了点人情味。
  小冉渐渐摸索出一套对抗乏味的方法。既然植物人不理她,她就自顾自地说话:“老太太,饿不饿呀,吃饭啦。”“给你换衣服咯。”小冉是老太太的责任护士,床尾贴着一张卡片,小冉和老太太的名字挨在一起。年龄相隔70岁的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连接。
  有时候,护士之间聊天也会忍不住想象:“你说他们要是真醒了,看到我说的第一句话,会不会是‘谢谢’?”
  看着小冉努力和老太太说话的样子,温静想起了以前病人少的时候,护士们和小聪有了感情,像闺密一样,会用自己的护肤霜给小聪抹脸。回家休息几天再来病房,第一件事是凑到小聪跟前问她:“有没有想我呀?”

生命的最后一程


  有時候,相久大觉得托养中心更像是植物人的临终关怀医院,他和家属心照不宣。在这里,人们不避讳谈论“死亡”。事实上,送进这里之前,植物人们已经被医院判过多次“死刑”,气切、进手术室、进ICU,各个环节都得家属签字。
  对于年龄大、受伤严重的植物人,他们的身体状态很难支撑自己走完微意识、重度残疾到接近正常的漫长过程。因此,当植物人离开医院、康复中心,住进相久大的托养中心,就成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
  人住签合同时,三道生命选择题摆在了家人面前。普通疾病、急救处置、死亡抢救,由托养中心处置,还是转入医院?相久大总结了家属的反应:三项都选中心处置的,大都是子女或兄弟;夫妻或父母,在“急救处置”这一步时常陷入沉默。一旦犹豫,相久大告诉他们:“先别填了,到时候我通知你们,再决定去不去医院吧。”
  合同上还写着,中心提供私人殡葬物品存放处。“岁数大的病人,家属没几天就拿过来了,有的等病情危重了,再买来放这儿。”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着一叠卡片,上面印着殡葬服务电话。拨通电话后,病人家属没有人还价,想以此尽最后一份孝心。
  有些赶不过来的外地家属,嘱托相久大帮忙送到殡仪馆。因为距离,最后陪在这些植物人身边的,只有毫无亲缘关系的医护人员。
  相久大常跟人说起第一个病人小聪的故事,于是小聪的离世成了很多人觉得遗憾的事,2018年春天,小聪连续两天高烧不退。征得小唐同意后,相久大安排护士为小聪输液,戴上氧气面罩。
  第三天早上,小唐再次收到相久大的消息:“小聪情况不太好,你来一趟吧。”发抖的手按开监控软件,画面上,2000公里外,小聪依然平静地躺着。和平时不一样的是,小聪的胳膊浮肿,血氧一直在降,而病房里,心电监护仪“滴滴”声更急促了。
  小唐开车赶往北京,一心想把小聪接回家,却在途经西安时被拦下。下午3点,他收到相久大发来的消息:小聪突发肺栓塞离世。换乘上高铁后,小唐给相久大回电话,有些语无伦次:“相哥,我到了之后,失态的话,原谅一下,别让护士跟我顶嘴,我脾气暴。”
  离得近的小聪弟弟先到了托养中心,他提着个袋子,里面放了一套黑色女式西服。
  护士们都哭得厉害,她们接过衣服,帮小聪换上。直到现在,温静想起那天都觉得可惜。“小聪被养得白白胖胖的,我们都以为她能活很久。”
  五年间,20多个植物人在这里离世。看到家人带他们离开,温静依旧会忍不住鼻酸。只是,病人越来越多之后,再也没有护士为托养所里的死亡哭泣。
  小聪去世的第二天凌晨,小唐总算赶到了托养所。他站在小聪跟前,不说话,跟平时一样抚摸小聪的脸。带小聪走时,他一声不吭地蹲在院外,烧了些纸钱。
  不管最后经历了哪种离别,病人逝世之后,他们空出来的病床,会由护士们换上干净的床铺,然后被人预定。开春后,又有植物人要住进来,对这座安静的病房来说,像是不曾有人离开过。
  文中小冉为化名
其他文献
梅尼埃病,又称为梅里埃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是一种以眩晕、耳鸣、耳胀、波动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的内耳疾病。1861年,法国医生梅尼埃首次报告典型病例,证实病人反复发作眩晕是由于负责人体平衡的内耳器官(迷路)失常所致。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将此病名定为梅尼埃病。    病因:内耳平衡感觉系统失常    梅尼埃病的真正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医学界认为,其病理基础是内耳的内淋巴积水引起的人体平衡感觉系统失调,是
每次看门诊,总有不少病人拿着体检报告,愁眉苦脸地走进来,焦急地问:“我这次体检,医生说我有甲状腺,该怎么办?”其实,每个人都有甲状腺。甲状腺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前下方,主要作用是分泌甲状腺激素,担负着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重任。简单地说,孩子长得高不高、聪明不聪明,大人精神好不好、干活带不带劲,都和甲状腺密切相关。  那么,体检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很可能是医生发现了“甲状腺结
生活实例  小雯来找我做心理咨询的时候,非常羞赧,红着一张俏脸,半天才说明原委。原来,她有“性粗话”的癖好,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丈夫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个高学历、有修养的大学教师,平时温文尔雅,举止得体,在性生活中居然秽语不断,显得粗鄙缺少教养呢?小雯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个人形象有这么大的转变。她坦言说:“说了就觉得兴奋,不说就觉得没劲,快感缺失。”她也不希望让丈夫觉得自己十分下流而淫秽,所以拣了个没
夏天来临,天气炎热,带来很多威胁健康的因素:中暑、食物中毒、皮肤晒伤、皮肤癣病、空调病……  如何在这个季节里远离疾患的侵扰呢?如何健健康康度过夏天呢?应该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障健康呢?   为此,本刊通过官方网站对读者度夏中的常见健康误区做了一次调查,提出健康度夏的8个行动计划,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点评。  下一步要做的很简单:实施8个行动计划,让夏天里的健康更
如何维护好生殖健康呢?未生育者如何提高精子质量?出现早泄等性问题后应该如何对 待?有逆行射精、无精子症等影响生育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2011年9月27日15:00-16:00,《大众医学》特邀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李宏军医生 做客“新浪微访谈”,就生殖保健、男性不育、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一系列问题在线答疑。我们节选刊登以下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与更多读者分享。    问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步紧逼,“帕金森病”已不再是医学课本上生涩的术语,它渐渐成了普通老百姓关注的话题:“帕金森病能治愈吗?”“什么是适合我的治疗方案?”……遗憾的是,科学发展至今,仍有许多疑问尚难解答,以致“什么时候开始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仍备受争议,至今未能达成共识。为此,我刊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陈生弟教授解析
生活实例    去年11月份,产后6个月的罗女士停止哺乳,回到工作岗位。但是上班不到2周、罗女士就开始向家人抱怨自己“成天累得想瘫下来”,胃口下降的她脸色也不太好,周围有人感冒,第一个被传染上的就是她。  这时,罗女士在网上看到有新妈妈产后吃膏方,把身子调理得顺顺当当,于是也来到了膏方门诊。我为她诊断后,开出一剂膏方。罗女士服用了一段时间,果然身体状况大有改观。这不,今年膏方季节一到,她又来到了膏
门诊故事  一天,常来看门诊的王大伯高兴地说,自从饮食规律、坚持锻炼、按时服药后,他的心绞痛已经半年多没有发作了,即使在以往常发的1 2月、1月也没有发作过。看到王大伯高兴的样子,不由让我想起以往一直愁眉苦脸的他:1996年,王大伯被诊断为冠心病,2004年做了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手术后心绞痛症状有所缓解,但2006年心绞痛又开始出现较频繁的发作,仔细询问后发现王大伯的用药方法不对,他只是在胸闷
冬天里,身体的悄然变化   在四季变化中影响人体的因素很多,其中气温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最大。我国古人把四季的特点归纳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在严寒的季节,人体的生理及代谢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人体对营养产生特殊的需求。在寒冷的环境中,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故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将增加10%~15%。另外,人们常因寒冷的天气而表现出畏寒甚至
偏头痛是由于头部血管收缩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中青年人的发病率约占10%,以女性居多。偏头痛的发作涉及很多因素,包括家族遗传,神经系统及环境因素等共同影响。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不少偏头痛与饮食习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称为“饮食性偏头痛”。    应该警惕的食物    患了偏头痛,就应该在饮食上加以注意,不少食物都能诱使偏头痛发作。  ·奶酪和巧克力 奶酪和巧克力富含酪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