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语文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却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怕学”到“盼学”呢?如何让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成为学生“好学”“乐学”的课堂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想学、喜欢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实践证明,学生若对所学科目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兴趣吸引学生,形成激趣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的导语,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活”起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教师在上课伊始能运用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的导语,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李白的《行路难》导入语:李白嗜酒闻名天下,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为了喝酒,在已经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要典卖身边值钱的东西,有诗为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我们看他的《行路难》。这样一导,学生已经忙着读诗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融入到教学之中。
又如,我教《白杨礼赞》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试回忆这篇文章托的是什么物?言的是什么志?”明确答案之后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白杨礼赞》也是一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及其特色,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知新之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激情感染学生,生成活泼的课堂
1.肢体语言的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情、准确、适度地运用肢体动作,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课堂上我经常对表现好的学生摸摸头。这是一种相互接触的肢体语言,而且这个动作运用得好,还能直达孩子的心灵。每当这个时候,我完全能感受到孩子们那种幸福得意的模样,而这幸福是从我手心传递给他们的。
所以肢体动作在非语言手段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肢体动作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充分展示激情,让语文课堂轻松活泼。
2.眼神的激情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眼神来表情达意、组织教学,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曾读过《穆老师的眼睛》这篇文章,很受启发。文中的穆老师用她的眼睛说话,可以说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她用目光表示批评、鼓励、关怀、提醒,还表示心情的愉悦和欢快。这无声的语言具有神奇的魅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借助眼神“说话”的教育方式,比起语言表达更令学生难忘。教师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双充满激情的眼睛,让语文课堂轻松活泼。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呈现思考的课堂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将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融为一体,还可以使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考。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与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多媒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郦道元的《三峡》一课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壮阔奇景呢?这时我适时地播放了一段长江三峡的录像片。那直插云霄、连绵不绝的山峰,那矗立山巅、婀娜多姿的松柏、那渔夫的晚唱、猿猴的长啼……这一切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柔美的音乐、唯美的画面,配上绝美的文字,学生如痴如醉,这是教师用多少语言描绘都无法达到的结果。
再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主要描述了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美,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百成峰”“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景色,是许多学生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如果在教学中只出现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富春江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让他们领略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美”,他们如临其境了,注意力就集中了,学习的兴趣就浓了,随着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与理解,培养了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只要能认真钻研教材,在精心备课的同时,積极探索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就能让语文课焕发光彩,成为学生“好学”“乐学”的课堂,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无穷的创新能力,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以兴趣吸引学生,形成激趣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的导语,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活”起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教师在上课伊始能运用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的导语,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李白的《行路难》导入语:李白嗜酒闻名天下,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为了喝酒,在已经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要典卖身边值钱的东西,有诗为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可是,这样一个酒仙,也有面对美酒佳肴喝不下去的时候,什么原因呢?我们看他的《行路难》。这样一导,学生已经忙着读诗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融入到教学之中。
又如,我教《白杨礼赞》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试回忆这篇文章托的是什么物?言的是什么志?”明确答案之后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白杨礼赞》也是一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复习了旧知识——托物言志的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及其特色,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知新之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激情感染学生,生成活泼的课堂
1.肢体语言的激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情、准确、适度地运用肢体动作,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课堂上我经常对表现好的学生摸摸头。这是一种相互接触的肢体语言,而且这个动作运用得好,还能直达孩子的心灵。每当这个时候,我完全能感受到孩子们那种幸福得意的模样,而这幸福是从我手心传递给他们的。
所以肢体动作在非语言手段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肢体动作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充分展示激情,让语文课堂轻松活泼。
2.眼神的激情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眼神来表情达意、组织教学,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曾读过《穆老师的眼睛》这篇文章,很受启发。文中的穆老师用她的眼睛说话,可以说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她用目光表示批评、鼓励、关怀、提醒,还表示心情的愉悦和欢快。这无声的语言具有神奇的魅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借助眼神“说话”的教育方式,比起语言表达更令学生难忘。教师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双充满激情的眼睛,让语文课堂轻松活泼。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呈现思考的课堂
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将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融为一体,还可以使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想象,进行积极思考。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与理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多媒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郦道元的《三峡》一课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壮阔奇景呢?这时我适时地播放了一段长江三峡的录像片。那直插云霄、连绵不绝的山峰,那矗立山巅、婀娜多姿的松柏、那渔夫的晚唱、猿猴的长啼……这一切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柔美的音乐、唯美的画面,配上绝美的文字,学生如痴如醉,这是教师用多少语言描绘都无法达到的结果。
再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主要描述了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美,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百成峰”“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景色,是许多学生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如果在教学中只出现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富春江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让他们领略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美”,他们如临其境了,注意力就集中了,学习的兴趣就浓了,随着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与理解,培养了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只要能认真钻研教材,在精心备课的同时,積极探索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就能让语文课焕发光彩,成为学生“好学”“乐学”的课堂,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无穷的创新能力,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