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新课程改革进入总结经验、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义务教育也进入到了从扩大规模向注重质量和内涵方向转变的新时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各地区、各校的课程改革发展推进不平衡,本文以江西省上高县上高中学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放问卷427份,收回400份,有效问卷325份,将数据输入spss16.0,从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学生选择听老师教的比例不高,最高的是先自学再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或者先自学再听老师教。这一结论体现了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并决定了如何改革才是有效的改革,本文介绍了我校“三先三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具体操作步骤,希望与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并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模式;三先三后;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47-02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在新课标(2011)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2011版)把学习数学的要求从双基提高到了四基,修订后的新课标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了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仅是简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提练出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新课标(2011版)的课程理念中发现再按照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很难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的,因此我校从2011年开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就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在2012年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概述如下。
本次调查,发出427份问卷,收回400份,有效问卷325个份,阿尔法系数(Cronbach's Alpha)是0.613,折半阿尔法系数(Cronbach's Alpha Based on Standardized Items)系数达到0.843,详细情况见表1、表2所示。信度较高,适合做统计分析。
学习方式偏好统计分析如下:
学习数学的方式:提供的选项包括自学、老师讲授、同学合作讨论学习、先自学后讨论、先自学后听老师讲、其他方式。选择自学方式的有4人,占总数的1.2%;选择老师讲授的方式有79人,占总数的24.3%;选择同学合作讨论学习方式的有59人,占总数的18.2%;选择先自学后讨论的方式的同学有32人,占总数的9.8%;选择先自学后听老师讲的方式的同学有137人,占总数的42.2%;选择其他方式的同学14人,占总数的4.3%。见表10所示。
可见,学生在选择最希望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希望自学合作讨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0.2%,这个比重是很高的。现在我将我校“三先三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介绍如下:
“三先三后”教学模式是,我校教师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教学方式的总结得出的,我校特有的教学方式,所谓三先三后是先预习、检测、提问,后讨论、点拨、当堂巩固练习。
“三先三后”高效课堂教学环节:辅助环节之一,揭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之二,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当堂训练。
“三先三后”高效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步骤一:揭示教学目标。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时间:1分钟左右;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意义: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步骤二:指导学生自学。操作:课前制作好投影或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看。时间:2分钟左右;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意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步骤三: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操作: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时间:5-8分钟。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这一点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步骤四: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操作: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时间,5-8分钟。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意义:若后进生作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讲了;若后进生作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这一点大大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中等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步骤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操作: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演示操作的相同;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时间:8—10分钟。目的: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指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六:当堂训练。操作: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目的是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这是我校这几年迎合新课程改革,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大体要求,当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形式也会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希望能与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并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尽一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模式;三先三后;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47-02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2011)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在新课标(2011)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2011版)把学习数学的要求从双基提高到了四基,修订后的新课标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了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不仅仅是简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提练出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新课标(2011版)的课程理念中发现再按照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很难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的,因此我校从2011年开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就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在2012年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概述如下。
本次调查,发出427份问卷,收回400份,有效问卷325个份,阿尔法系数(Cronbach's Alpha)是0.613,折半阿尔法系数(Cronbach's Alpha Based on Standardized Items)系数达到0.843,详细情况见表1、表2所示。信度较高,适合做统计分析。
学习方式偏好统计分析如下:
学习数学的方式:提供的选项包括自学、老师讲授、同学合作讨论学习、先自学后讨论、先自学后听老师讲、其他方式。选择自学方式的有4人,占总数的1.2%;选择老师讲授的方式有79人,占总数的24.3%;选择同学合作讨论学习方式的有59人,占总数的18.2%;选择先自学后讨论的方式的同学有32人,占总数的9.8%;选择先自学后听老师讲的方式的同学有137人,占总数的42.2%;选择其他方式的同学14人,占总数的4.3%。见表10所示。
可见,学生在选择最希望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希望自学合作讨论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0.2%,这个比重是很高的。现在我将我校“三先三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介绍如下:
“三先三后”教学模式是,我校教师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教学方式的总结得出的,我校特有的教学方式,所谓三先三后是先预习、检测、提问,后讨论、点拨、当堂巩固练习。
“三先三后”高效课堂教学环节:辅助环节之一,揭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之二,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当堂训练。
“三先三后”高效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步骤一:揭示教学目标。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时间:1分钟左右;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意义: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步骤二:指导学生自学。操作:课前制作好投影或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看。时间:2分钟左右;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意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步骤三: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操作: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时间:5-8分钟。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这一点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步骤四: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操作: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时间,5-8分钟。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意义:若后进生作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讲了;若后进生作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这一点大大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中等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步骤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操作: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演示操作的相同;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时间:8—10分钟。目的: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指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六:当堂训练。操作: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时间:不少于10分钟。目的是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
这是我校这几年迎合新课程改革,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大体要求,当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形式也会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希望能与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并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尽一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