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数学课题具有逻辑思维强、实用价值高等优点,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文献之后,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一问题做出了详细的研究,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完善、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以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不断革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1].但是,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在纷纷转变自身的人才选拔机制,传统以优秀考试成绩和名牌大学毕业证为人才选拔标准的机制逐渐被淘汰,以应聘者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主的人才选拔标准逐渐形成,这使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有效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研究如何在小學数学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运用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弄清楚其中的原理.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记住这个知识点,而不是学生有没有理解这个知识点[2].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学生学虽然可以将数学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的原因所在.例如,当我们询问学生2×3等于多少时,很多学生都可以从2×1等于2一直背到2×3等于6;而当我们问学生3×2等于几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产生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不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所在.对此,我在教授学生乘法口诀这一知识点时,就刻意培养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规律的意识.具体做法为:首先,在操场上画三个同等大小的圆圈,并选取六个同学参与活动.其次,制定游戏规则,如果我的指令是3,那么学生就要快速地站在三个圈中,如果我发出的指令是2,学生则要快速地站在两个圈内,且每一个圈站的人数必须相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无论是2个圈中站3个人、还是3个圈中站2个人,他们六个人都是一直存在的.从而达到利用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
二、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开展的.因此,灌输式教学手段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的主流,使得很多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信息的境地,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3].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使得很多教师都在纷纷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自主探究是教学方式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产物,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建议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笔者在教授学生“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数学知识点时,就成功地引入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首先,将学生随机分为5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学习小组找出正方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其次,给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套边长分别为5个1 cm、2个2 cm、2个3 cm、1个4 cm和1个5 cm、的正方形道具,并要求学习小组用最多的组合方式把1~4 cm的正方形拼凑成边长为5 cm的正方形.再次,要求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成员总结正方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呆板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善用数学课题,巩固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很多小学数学课题都逐渐朝着开放性强、逻辑思维明显以及实践性高的方向转变,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巩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平台[4].例如,笔者在小学六年级的练习册中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一个时钟上的分针长10 cm,问半个小时之后,分针的尖部总共走了多少厘米?”刚看到这个题目时,笔者习惯性地想到了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学生讲解这一知识点,并列出了分针尖部半小时所走距离为10×π.但是,无论笔者和学生怎么讲解,依然有很多学生存在疑问.如,“π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只算半圆的周长,而不是算一个圆的周长?”等.对于此,笔者一时也变得束手无策,只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这一题目的其他解题思路.第二天之后,就有一名学生说他有更简单的解题技巧.为了让笔者更清楚地理解他的解题思路,他还特意制作了一个直径为20 cm的圆形纸板,并分别使用细线绕圆一周和半周之后测量出两侧细线的长度,同时告诉笔者分针走一圈需要60分钟,而30分钟又是60分钟的一半,所以分针走30分钟就是只走了半圈.因此,教学素材的合理使用,依然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四、结束语
从上文所论述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此,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完善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地发现在小学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福明.浅谈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8):221.
[2]李凤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1(20):83.
[3]周丹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3):48.
[4]孙玉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54-55.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创新意识;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完善、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以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不断革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凸显[1].但是,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在纷纷转变自身的人才选拔机制,传统以优秀考试成绩和名牌大学毕业证为人才选拔标准的机制逐渐被淘汰,以应聘者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主的人才选拔标准逐渐形成,这使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有效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研究如何在小學数学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运用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弄清楚其中的原理.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记住这个知识点,而不是学生有没有理解这个知识点[2].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学生学虽然可以将数学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的原因所在.例如,当我们询问学生2×3等于多少时,很多学生都可以从2×1等于2一直背到2×3等于6;而当我们问学生3×2等于几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产生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不了解乘法口诀的规律所在.对此,我在教授学生乘法口诀这一知识点时,就刻意培养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规律的意识.具体做法为:首先,在操场上画三个同等大小的圆圈,并选取六个同学参与活动.其次,制定游戏规则,如果我的指令是3,那么学生就要快速地站在三个圈中,如果我发出的指令是2,学生则要快速地站在两个圈内,且每一个圈站的人数必须相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无论是2个圈中站3个人、还是3个圈中站2个人,他们六个人都是一直存在的.从而达到利用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
二、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开展的.因此,灌输式教学手段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的主流,使得很多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信息的境地,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3].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使得很多教师都在纷纷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自主探究是教学方式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产物,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建议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笔者在教授学生“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数学知识点时,就成功地引入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首先,将学生随机分为5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学习小组找出正方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其次,给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套边长分别为5个1 cm、2个2 cm、2个3 cm、1个4 cm和1个5 cm、的正方形道具,并要求学习小组用最多的组合方式把1~4 cm的正方形拼凑成边长为5 cm的正方形.再次,要求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成员总结正方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呆板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善用数学课题,巩固学生创新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很多小学数学课题都逐渐朝着开放性强、逻辑思维明显以及实践性高的方向转变,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巩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平台[4].例如,笔者在小学六年级的练习册中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一个时钟上的分针长10 cm,问半个小时之后,分针的尖部总共走了多少厘米?”刚看到这个题目时,笔者习惯性地想到了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学生讲解这一知识点,并列出了分针尖部半小时所走距离为10×π.但是,无论笔者和学生怎么讲解,依然有很多学生存在疑问.如,“π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只算半圆的周长,而不是算一个圆的周长?”等.对于此,笔者一时也变得束手无策,只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这一题目的其他解题思路.第二天之后,就有一名学生说他有更简单的解题技巧.为了让笔者更清楚地理解他的解题思路,他还特意制作了一个直径为20 cm的圆形纸板,并分别使用细线绕圆一周和半周之后测量出两侧细线的长度,同时告诉笔者分针走一圈需要60分钟,而30分钟又是60分钟的一半,所以分针走30分钟就是只走了半圈.因此,教学素材的合理使用,依然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四、结束语
从上文所论述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此,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完善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地发现在小学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福明.浅谈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8):221.
[2]李凤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1(20):83.
[3]周丹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3):48.
[4]孙玉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