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及其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并且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组织学生阅读小组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阅读习惯
人们常说:“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很多专家在提到语文素养的形成时,尤其推崇课外阅读的好处。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课内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内容,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这些对提高语文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课外阅读能吸引学生,并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他们才会产生主动需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将课外阅读内容当作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把课内教学内容当作是大厦的根基,把课外相关阅读内容当作是摩天大楼,一层一层地累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课外阅读作品都是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知识和经验的结晶。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可以看到更丰富的世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伟人的知识经验中汲取营养,并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加强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中职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根据中专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科普书籍,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专业知识并重,为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包括:科学地选择读物;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养成摘录的习惯,将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并做到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指出:“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三、进行阅读指导,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成效的关键。
首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书籍内容良莠不齐。而中学生的年龄小,对美丑、善恶、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对于好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推荐;对于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危害。一本好书,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一本坏书,则可能毁掉学生的辉煌人生。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强调读书而忽视了读什么书。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典籍,大量阅读古文典籍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水平,并使他们儒雅有风度。同时,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会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读好书,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读好书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其次,培养学生朗读与背诵的习惯。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技能,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
四、建构志趣相投、知识互补的阅读小组
学生的知识储备除了课堂积累,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班上的同学。因此,组建合适的阅读小组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也大有裨益。阅读小组一般可由志趣相投、知识互补的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合作地进行阅读,并在完成阅读之后,由小组成员逐一发言,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和收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借鉴别人的优秀之处,使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可以使一个人高尚起来。”我想,只要我们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长,他们的文学素养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志刚.中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
[2]白晓旭.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3]罗俊红.高中生课外阅读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4]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阅读习惯
人们常说:“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很多专家在提到语文素养的形成时,尤其推崇课外阅读的好处。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课内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内容,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这些对提高语文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课外阅读能吸引学生,并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他们才会产生主动需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将课外阅读内容当作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把课内教学内容当作是大厦的根基,把课外相关阅读内容当作是摩天大楼,一层一层地累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课外阅读作品都是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知识和经验的结晶。阅读这些作品时,学生可以看到更丰富的世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伟人的知识经验中汲取营养,并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加强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中职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根据中专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科普书籍,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专业知识并重,为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包括:科学地选择读物;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养成摘录的习惯,将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并做到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指出:“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三、进行阅读指导,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成效的关键。
首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书籍内容良莠不齐。而中学生的年龄小,对美丑、善恶、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对于好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推荐;对于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危害。一本好书,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一本坏书,则可能毁掉学生的辉煌人生。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强调读书而忽视了读什么书。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典籍,大量阅读古文典籍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水平,并使他们儒雅有风度。同时,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接受这样的文化熏陶,会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读好书,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读好书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其次,培养学生朗读与背诵的习惯。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一种技能,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
四、建构志趣相投、知识互补的阅读小组
学生的知识储备除了课堂积累,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班上的同学。因此,组建合适的阅读小组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也大有裨益。阅读小组一般可由志趣相投、知识互补的学生组成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合作地进行阅读,并在完成阅读之后,由小组成员逐一发言,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和收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感受,借鉴别人的优秀之处,使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可以使一个人高尚起来。”我想,只要我们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他们就会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长,他们的文学素养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志刚.中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
[2]白晓旭.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3]罗俊红.高中生课外阅读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4]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