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学分制的理论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期七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为基础,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新主张,对弹性学分制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并提出了基于弹性学分制的学习自由矛盾论、自主选择相对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 地方高校 弹性学分制 学习自由 教学自由 自主选择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所有的高校中,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规模,地方高校都超过了五分之四。与部属高校比,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明显不足,为主动适应现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地方高校既不能沿用传统的、刚性的原苏联式学年学时制,也不能照搬美国的完全学分制和日本的学年学分制,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针对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和生源特征,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因材施教、弘扬个性,弹性管理、和谐发展”的研究理念,突出德育为先的育人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弹性管理的自主原则、全员参与的实施原则,立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办学实际,进行了为期七年的地方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研究与实践,为学分制的本土化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部分研究成果介绍如下。
  1 弹性学分制的概念界定。弹性学分制是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及生源特征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一些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充足的老牌高校(主要指进入“211工程”或“985工程”的高校),由于其生源为本科第一批,生源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智力素质,一般都具备实行完全学分制的条件。对于承担本专科教育主体的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不够充分,加上办学经费来源有限等诸多因素,造成地方高校生均教育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并使其成为推行学分制的限制因素。在中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中,地方高校占有的是第一批以下的生源,整体素质无疑要比本科第一批低,也为地方高校推行学分制带来了难度。为此,本研究提出在地方高校实行弹性学分制的新主张。在这里,地方高校主要是指地方财政投资的本专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
  弹性学分制是针对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和学年学时制,结合中国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状况和生源特征提出的一种关于学分制的本土化改革。其“弹性”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制的弹性:本科层次教育为3~6年,专科层次教育为2~5年:二是提供给学生较大的弹性选择空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方式及安排学习进程,显然,这种“自主”也是弹性的,既给予选择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
  2 基于弹性学分制的学习自由矛盾论。学习自由来自于宪法受教育权中的教育选择自由权。教育选择自由权的内涵,包括选择学校的自由、选择专业的自由、选课的自由、上课的自由、参与讨论的自由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等几个方面。事实上,学习自由有一个自由度的问题,如何合理地把握好这个自由度,从而协调学习自由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弹性学分制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2.1 学习自由与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学生在选课和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知识结构的有序化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知识链承接关系的课程,必须按照知识链本身应具有的先后顺利完成学习过程;二是选课时必须充分考虑课程间的知识链关系,避免课程间知识点的重复、包容和脱节,最优化课程间的知识链承接和递进关系,最大化课程体系的知识链有效节点数。弹性学分制下的学习自由与构建合理知识结构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四个途径来进行宏观调控: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课程间的知识链承接关系,并在课程说明中介绍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二是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性课程实现每学期开设,保证学生的选课自由能够实现;三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选课,减少和避免学生选课盲目性所带来的知识结构失衡:四是实行试听制,即每学期开设的课程,第一周为试听期,学生在试听期若发现课程选择或开设顺序上有问题,可以及对纠正。
  2.2 学习自由与学习规则之间的矛盾。弹性学分制的学习自由是有一定边界的,这种边界就是学校所制定的学习规则。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大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是自由放任的,学习规则是保证个体和群体学习环境的基本条件,没有一定的学习规则,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自由可言。学习规则作为学校的内部规则,在法律上属于学校的自治规章,是一种团体范围内必须共同遵守的制约性规则。违反学习规则,学生将受到剥夺学习自由权的纪律处分。学校对违反学习规则的学生的纪律处分一般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五种,开除学籍也就意味着丧失学生身份,从而被排除在学习自由之外。
  2.3 学习自由与学习经历之间的矛盾。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过程或训练过程来实现的,学生如果没有经历相应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其能力和素质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弹性学分制对学习自由与学习经历之间的矛盾,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协调:一是充分保证学生选择学校、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自由,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权落到实处;二是对于已经达到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通过免修制度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三是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或曾经受过相关训练的学生,可以通过免听制度来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四是通过课堂考勤、教学过程监控等途径,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性;五是通过作业、课程论文、课程考核等措施来检验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2.4 学习自由与教学自由之间的矛盾。在教学关系中,学生的学习自由与教师的教学自由是互为边界的,是一对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对立的矛盾。一方面,限制教学自由的理由是,学生的思想不受教师偏见的影响,学生有形成自由思想的自由。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自由不能逾越法律法规对教学自由的保障范围。因为教师的教学自由并不意味着权力,而是意味着基于专门知识的权威,新生教学自由实际上是尊重教师的专门知识。弹性学分制对学习自由与教学自由之间矛盾的协调:一是合理设置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各自的边界,使学生不受制于教师的偏见,同时又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响应课堂;二是通过加强管理和协调,限制教学双方的不规范行为,实现教学相长。
  3 基于弹性学分制的自主选择相对论。弹性学分制操作技术体系中的关键内容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即学生具有选择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的自主选择权。在法治社会中,任何自主选择权都是在一定的边界范围内来操作的,即只能在允许的选择范围内自主选择。在弹性学分制所规定的六个方面的自主选择权中,就读学校的选择只能服从现行高考制度,专业选择则是个体在职业倾向测试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意向进行自主选择,选课、选 择任课教师、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安排则是在就读学校和所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习规则背景下进行的自主选择。
  3.1 弹性学分制的教育价值取向。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构成了高等教育价值选择的两种不同取向。即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弹性学分制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融合。弹性学分制提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格本位论,它是针对社会需要,全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掘个体的教育潜能,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个性化,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弹性学分制下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表现在无论是课程选择还是学习过程,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公共标准,并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修读来实施控制,保证学生达到通识教育的基本知识要求和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要求。
  3.2 尊重学生学习自由的相对性。弹性学分制主张学习自由是相对的,是有限度的,即学习自由本身存在一个自由度的问题。但是,这个自由度到底应该有多大,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①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从这一点来讲,作为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立足人的全面发展,来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教程,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②提高课程设置在知识结构中的效度。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在弹性学分制的自主选课框架下,学生选定的课程,都将成为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组件或要素,也是学生经历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设置中必须认真研究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设置在知识结构中的效度,即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③构建大容量、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案。弹性学分制的核心是自主选课,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必须具有较大的弹性,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选择空间,否则就无法保证学生的选择自由。弹性学分制主张的宽口径、大容量人才培养方案,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既保证学生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又保证学生自主选课后形成的课程体系在完成教学过程后,能够构建出有效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3.3 限制学生选择自由的相对性。弹性学分制的自主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当然也是相对的,而且限制学生选择自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学习自由,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资源效能,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效率。①学习年限的限制。弹性学分制在本科四年、专科三年的基本学制的基础上,允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一年毕业,也允许学生推迟1~2年毕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本学制规定实际上是不同层次高等教育达到相应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不给予适当的提前毕业时间限制,则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到位,从而降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二是如果对推迟毕业时间不作一定的限制,不管是学习能力原因还是懒惰心理等因素。都有可能出现学程过长;从而间接地鼓励学习的低效率;三是基于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学程过长使部分个体长时间占据教育资源,既不利于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效能,同时也使高等教育有失公平。②学习过程的限制。弹性学分制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配套使用免修、免听制度来保证已达到教学目标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自由。对于大多数学生或某个个体的大多数学习环节而言,必须切实保障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并通过制定一定的学习规则来进行限制,从而保证教学质量。③学习效果的限制。理论上说,学习效果必须经过社会检验。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还必须有一种尺度来进行度量,这种衡量尺度就是考试或考核。弹性学分制的考试制度规定,考试合格就认可学分,表明该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有效的;考试不及格允许补考一次,这是基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特殊异常或试卷本身的信度、效度等方面的问题来考虑的;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必须重修,因为两次考试均不及格,则不管是学生学习能力问题还是学生主观上的原因,都表明该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无效的,相应课程必须重新修读。
  
  参考文献
  1 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3~79
  2 周光礼,学习自由的法学透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24~28
  3 卢元楷等,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125~129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近几年来,笔者对部分物理差生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已初步取得了成效。  【关键词】物理教学 差生 主要表现 转化对策    Brief talk about how to do well the work on changing the poor students in teaching the senior physics   Shen
期刊
摘要:结合自学考试目前的现状,探讨了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要促进和完善自学考试的发展,就要转变观念,整合教育资源,扩大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等,考学兼顾、正确引导、整合教育体制、引进网络教育和改善自学考试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自学考试 教育功能 完善    自学考试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到2005年上半年为止,全国自学
期刊
摘要:通过大量吸纳学生进实验室、引导学生进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建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建设产学研孵化基地等多种形式来构建地方院校学生多层次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对于地方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地方院校 复合人才 应用型人才 多层次培养模式    1 引言。以产、学、研紧密相结合的形式和广泛吸纳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是我国新时期大学创新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
期刊
作文与做人的紧密联系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都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书读多了,文章写好了,其做人的标准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也趋于严格,人品也会变得高尚。作文与做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确有不少教师忽略了“做人是作文的基础”这一道理,在技
期刊
摘要:责任意识,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只有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明确定位、主动实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围绕国家、区域和行业的迫切需求,通过知识辐射和产学研结合,将自身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民的满意。  关键词:责任 创新 主动实践 服务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摘要: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现代大学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大学文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欠学的主体主动地对本校的文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意识地进行特色大学文化的建设。专业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大学文化专业建设以人为本    大学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
期刊
摘要:孔子人学思想作为立人立德之学,关乎人的道德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建立。其人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仁”。孔子的人学思想主要有三层含义:爱人、成仁和学礼。这就启发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要注重生命教育、成功教育乖自主教育。  关键词:爱人 成仁 学礼 生命教育 成功教育 自主教育    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网络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进程中,诸如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行为取
期刊
【摘要】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公式、定理都带有附加条件,其目的在于指明这些概念、公式的适用范围和定理使用的前提,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面准确地把握附加条件是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基础,也是应用于解题的关键。在教学时,需加强分析,透彻理解,引用反例,精选例、习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关键词】概念 公式 定理 附加条件    Brief talk about the tea
期刊
摘要:说课活动可有效调动教师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此外说课活动还能促进小组合作、同伴互助,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说课 教学教研 专业发展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领导或其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同时也是说课教师的教育思想、文化知识、业务水平、教学活
期刊
摘要:以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为依据,从量表编制研究、现状调查及相关研究等方面对国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教师 职业倦怠 实证研究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t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一术语,用来描述“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