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以来,中国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从你开始接触,他就瞬间侵入你的观念、预想,从头到尾,毫不留情,彻底打破?
熟悉的人第一个会想到李敖。自称“多面怪杰”的李敖,从言论到行动,更像来自外星球。好在他的学识,他的思维,没有让人感到异质。
李敖从不欢迎他人评价,他总是抢在他人前面先自我评价:我最得意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居然出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光芒万丈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立独行的并且是快快乐乐的头脑好的怪杰。
李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我读李敖,不是他演讲如何好,也不是他学问如何好。李敖将那么高深的历史学术,用文盲都懂的话全表达得那样到位,中文出神入化,不是吹牛。将简单问题成功复杂化,必貌似天才;将复杂问题成功简单化,是“上帝李”。
《李敖语妙天下》,什么都语,什么都说。侃到李放,说“弟弟太重了”。听完故事,可以看到李敖内心无奈。如果他收上那副笑脸,放弃他的调侃语气,那种沉重,让人心生沧桑,手脚苍凉。在语言气场的把控上,他是一个超级高明的魔术师。
李敖是用价值观来思维的。他用玩世、调侃的积极,来消解他的消极。李敖真正让人佩服的,是在任何困难面前,挫折面前,他不是低头服输,而是从绝境中寻找杀出血路的方法。当一个人背上的负荷太重,而他能选择的又只有两条路:前进,或者后退,他就总去找化解任何困难的方法。
李敖嘲讽一切,并以此为乐。但以他的智慧,很快就自我反省到:前进是建设性的,后退是破坏性的,是讽刺型的。埋头建设的人固然有万般缺点,但没有建设的人,讽刺的人只有饿死。而且讽刺如果不能产生意义,只是为讽刺而讽刺,这样的人其实是社会的吸血鬼,是牛虻,是蚊子。因为这样的人生,翻箱倒柜去看,实在过于空洞。
是以,到了晚年,他自愿放弃自由主义。放弃主义之虚,他要赌宪法之实。从一个绝物式的冷嘲热讽者,他变成了一个热心肠的“建设者”。
李敖行为有太多表演。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让自己显得思想一致,言行一致,他不得不装,让人觉得十分可爱。他不是反智主义者,他是尚智主义者,所以他必须装,智慧的代价就是装。
但中国还没有第二个人有李敖那样坦率。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装,不端。他可以同任何人开任何形式的玩笑,这将中国官场的套路全打碎了,他将人的一切身外之物统统丢掉,将人彻底还原到人,他将自己当作公民。但他实在又想高人一头,他有做大哥的欲望,既不能狐假虎威,又不去装腔作势,还能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吹。
但李敖的吹,又是装的。他内心里清醒得很。他批评余光中,他在装,谁都看到,他说“不是还乡,没有乡愁,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时,眼中同样泛着泪光。用矛盾化解矛盾,这到底是智慧的痛苦,还是智慧的代价?一个自由人文学者在中国做到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模样?李敖用他的智慧与行动,已经冲击到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或许是一个极限,一个坐标,一个参照系。
如果说,李敖积六十年经验,告诉青年人在改良的时代里争取自由权利的方法,易中天则启发人们,打开思路后,中西比较后,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活法。当然李敖也用他的特立独行,写实了另一种活法。
可以想象,在个人价值与自由人生两点,李敖成了属于未来的中国人一根长久参看的标杆。
一组历史的镜头是:2011年4月1日,暨南大学敦聘李敖为名誉教授,李敖为师生作题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讲座;4月3日,他又到厦门大学,以《从鲁迅先生来到厦大讲起》为题演讲,谈古论今、国内国外,信马由缰,所到之处,嬉笑怒骂。而之前一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在建南大会堂开讲,主题为“先秦的士”。从易中天的演讲,可以看出他在感应李敖。
易中天以与李敖可以比拟的学识,在过花甲的年龄,来践行他的公民价值观。这种真性情的活法,在中国人习惯的生活方式里,竟然如投下一块巨石,掀起轩然大波。
最让人沮丧的是,从李敖到易中天,他们都老了……
熟悉的人第一个会想到李敖。自称“多面怪杰”的李敖,从言论到行动,更像来自外星球。好在他的学识,他的思维,没有让人感到异质。
李敖从不欢迎他人评价,他总是抢在他人前面先自我评价:我最得意的就是,中国有史以来居然出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光芒万丈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立独行的并且是快快乐乐的头脑好的怪杰。
李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我读李敖,不是他演讲如何好,也不是他学问如何好。李敖将那么高深的历史学术,用文盲都懂的话全表达得那样到位,中文出神入化,不是吹牛。将简单问题成功复杂化,必貌似天才;将复杂问题成功简单化,是“上帝李”。
《李敖语妙天下》,什么都语,什么都说。侃到李放,说“弟弟太重了”。听完故事,可以看到李敖内心无奈。如果他收上那副笑脸,放弃他的调侃语气,那种沉重,让人心生沧桑,手脚苍凉。在语言气场的把控上,他是一个超级高明的魔术师。
李敖是用价值观来思维的。他用玩世、调侃的积极,来消解他的消极。李敖真正让人佩服的,是在任何困难面前,挫折面前,他不是低头服输,而是从绝境中寻找杀出血路的方法。当一个人背上的负荷太重,而他能选择的又只有两条路:前进,或者后退,他就总去找化解任何困难的方法。
李敖嘲讽一切,并以此为乐。但以他的智慧,很快就自我反省到:前进是建设性的,后退是破坏性的,是讽刺型的。埋头建设的人固然有万般缺点,但没有建设的人,讽刺的人只有饿死。而且讽刺如果不能产生意义,只是为讽刺而讽刺,这样的人其实是社会的吸血鬼,是牛虻,是蚊子。因为这样的人生,翻箱倒柜去看,实在过于空洞。
是以,到了晚年,他自愿放弃自由主义。放弃主义之虚,他要赌宪法之实。从一个绝物式的冷嘲热讽者,他变成了一个热心肠的“建设者”。
李敖行为有太多表演。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了让自己显得思想一致,言行一致,他不得不装,让人觉得十分可爱。他不是反智主义者,他是尚智主义者,所以他必须装,智慧的代价就是装。
但中国还没有第二个人有李敖那样坦率。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装,不端。他可以同任何人开任何形式的玩笑,这将中国官场的套路全打碎了,他将人的一切身外之物统统丢掉,将人彻底还原到人,他将自己当作公民。但他实在又想高人一头,他有做大哥的欲望,既不能狐假虎威,又不去装腔作势,还能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吹。
但李敖的吹,又是装的。他内心里清醒得很。他批评余光中,他在装,谁都看到,他说“不是还乡,没有乡愁,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时,眼中同样泛着泪光。用矛盾化解矛盾,这到底是智慧的痛苦,还是智慧的代价?一个自由人文学者在中国做到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模样?李敖用他的智慧与行动,已经冲击到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或许是一个极限,一个坐标,一个参照系。
如果说,李敖积六十年经验,告诉青年人在改良的时代里争取自由权利的方法,易中天则启发人们,打开思路后,中西比较后,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活法。当然李敖也用他的特立独行,写实了另一种活法。
可以想象,在个人价值与自由人生两点,李敖成了属于未来的中国人一根长久参看的标杆。
一组历史的镜头是:2011年4月1日,暨南大学敦聘李敖为名誉教授,李敖为师生作题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讲座;4月3日,他又到厦门大学,以《从鲁迅先生来到厦大讲起》为题演讲,谈古论今、国内国外,信马由缰,所到之处,嬉笑怒骂。而之前一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在建南大会堂开讲,主题为“先秦的士”。从易中天的演讲,可以看出他在感应李敖。
易中天以与李敖可以比拟的学识,在过花甲的年龄,来践行他的公民价值观。这种真性情的活法,在中国人习惯的生活方式里,竟然如投下一块巨石,掀起轩然大波。
最让人沮丧的是,从李敖到易中天,他们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