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ofu0q84313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速度的变缓带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多的就业压力和挑战。文章基于地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了促进地方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188-03
  Abstract: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the adjustment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slowdown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have brought about greater pressure from employment and challenge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mploy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lo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employment of these students.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现实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年,虽然就业率有所回升,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竞争仍然激烈。人社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研究制定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地方民族院校毕业生在如此背景下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地域、经济、文化、科技、语言以及种种原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普遍存在差异,这使得他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人才竞争市场中优势不明显[1],职业通用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一、地方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民族地区多种民族学生共同进入大学校园,但是文化差异、民族习惯差异、地域差异等现实原因的存在[2],为地方民族院校的就业提出了新的问题。研究分析地方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地方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一)基础教育薄弱成为其就业的瓶颈
  兴义民族师范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398人。2016届少数民族本科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2%。其中布依族、苗族在毕业生人数中比例为20%,在少数民族比例中为50%。学院坐落在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苗族毕业生在少数民族比例中所占比例最大,他们的生源地多数来自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文化、教育较落后,基础教育先天不足,致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城市中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并没有因为大学四年的学习而消除,集中体现在普通话、英语、计算机等方面,尤其是英语,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6届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的毕业生人数约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8%,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约占75%。而目前,在大学生就业招考时仍有不少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应聘岗位需要有计算机、英语四六级证书,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时优势不明显,有时还处于弱势。
  (二)家庭经济贫困
  城市家庭的子女,幼儿时就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辅导机构的培训,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进入大学后,家长更是不惜重金对子女进入教育投资,以便他们就业时能拥有更多的技能,还有的家庭为子女的就业提供了许多优势。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来自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家务农,家庭经济贫困,常常需要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2017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助学贷款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50%,精准扶贫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33.9%;为减轻家庭负担,顺利完成学业,90%的少数民族在校生参加过各种勤工助学。他们不能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业中,存在心理、学习、生活多重压力,难以成为大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在就业方面突出表现为应聘时不自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把握就业机会。
  (三)专业的限制使其在就业竞争中优势不明显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它是中国高等院校体系中重要和特殊的组成部分,其职能也从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的干校性质,逐步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层次多样,既有普通高校共性又有普通高校不可替代的个性的办学实体[3]。但民族院校特别是地方民族院校与其他高校仍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办学层次、师资队伍、生源结构等方面。民族院校的优势学科多为传统专业,如艺术、中文、社会学、教育学等,而一些社会急需的,就业前景好的技能型的、新型的专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地方民族院校自身综合实力的薄弱,使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职业通用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民族院校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招生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使分级分类培养模式进一步成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四)多数毕业生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截止到2016年8月31日,从就业地区分布来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6届少数民族本科毕业生在兴义市就业率为15.41%,在黔西南州其他县就业率为40.43%,在贵州省就业率为91.25%,在西南地区就业率为93.57%,数据显示多数毕业生服务于黔西南州、贵州、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基础教育行业就业情况统计来看,师范类少数民族本科毕业生40.32%在教育行业就业,其所在岗位绝大多数都是民族地区的特岗教师。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较为贫困,家庭资源积累少,与城市生活需要的成本形成较大的差距,因而毕业后往往选择在生源地附近就业。文化、经济的落后是这些地区存在的事实,就业空间和个人发展机会也相对偏少,产业层次不高。   二、促进地方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内涵发展,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较高质量就业。
  (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以学生高远发展为根本,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优化调整学科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正在着力实施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完善本科分类培养体系等重大举措。学校建立了校院两级监控体系、教学评价机制、专业评估机制、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调研评估,对相同或相近专业进行整合,对基础薄弱专业进行归并,对就业困难专业停招减招。
  学校实施了“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教学内容方法更新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工程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及实验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坚持根据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满意度的反馈情况,每四年一次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校可持续、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巩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第一,走向企业是新时期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针。要继续强化校企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标准,合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人才培养平台,畅通毕业生成才通道,实现毕业生、校、企三方共赢,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第二,积极推进实验平台、实习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校已建成83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三)大力推进“就业质量工程”
  1. 秉持“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工作理念
  秉持“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的学生就业工作理念,对学生本科四年学习生涯实行分级分类指导和毕业后一年跟踪服务的模式;推行面向学生、面向人力市场和面向家庭的模式;构建由学科导航、生涯觉醒、职业规划、求职指导等就业指导模块和职业能力训练。深化求职技能训练、求职过程服务、职场跟踪援助等就业模块指导服务结构化模式,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学生成长始终。
  2. 保障就业信息畅通、指导服务体系完备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积极为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及时在网站发布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上传招考及招聘信息,全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黔西南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于2016年6至7月在全州范围内开展“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我校积极配合,全力保障。先后举办了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SYB大学生创业培训进校园、典型宣讲进校园、求职补贴进校园、专项招聘活动进校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扶持等服务活动。通过网页和QQ服务群及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为毕业生与企业之间搭建沟通平台,进一步拓宽就业途径。
  3. 突出毕业生择业成才观教育
  学校通过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择业观与成才观教育,教育毕业生树立“行行出状元,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价值观,树立“岗位成才”的成才观,树立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观念,突出教育实效,使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认识更加全面,自我定位更加客观理性,就业期望趋于务实,择业观、成才观不断科学化。
  4. 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学校通过开展“学校领导与毕业生基层就业网络面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动员大会”、“大学生基层就业宣传月”、“大学生应征入伍咨询周”等主题活动,实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村官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开展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组织动员,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部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我校毕业生担任特岗教师分布在全州各地,为解决我州民族地区的师资数量及质量落后的现状,做出地方高校应有的贡献。我校每年都有应届毕业生作为援藏人员进驻西藏拉萨市就业。
  5.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鼓励和引导毕业生把握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扩大就业选择,除教育系统、公务员和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外,引导毕业生将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习深造、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等多种就业方向纳入就业预期。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切实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2016年我校联合黔西南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SYB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黔西南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负责聘请SYB认证的有相应资质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我校负责组织学生及培训的筹备管理工作,2016年共培训毕业生810余人次。
  6. 多措并举拓展就业市场
  第一,做好毕业生就业困难补贴发放工作。2016年,学校对453名就业业困难的毕业生每人发放500元就业困难补助。作为求职交通费、通讯费补贴。第二,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将调研回访用人单位作为巩固和开拓就业市场的重要手段。2016年,学校在市场调研时更加注重效率与实际效果,先后派出就业工作人员参加“大型人才交流会”、“校企见面会”等,积极宣传和推介我校的毕业生,深入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听取社会和毕业生对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第三,坚持办好校园招聘会。2015-2016 年度,学校共举办2场大型供需见面洽谈会,近30场左右中小型招聘会,邀请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教育局、各中小学等近200多家单位参加,参加校园招聘会毕业生达3000左右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250多个。第四,大力推进实习就业基地建设。邀请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教育局、学校等单位联合举办“毕业生与就业实习基地见面会”,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打造毕业生“就业直通车”,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7. 建立“三参与”“四挂钩”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就业反馈机制
  学校实行“三参与”、“四挂钩”机制,即就業工作部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实践教学设计的制定;实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招生计划、教学评估、绩效考核、干部考核挂钩,形成“招生、培养、就业” 联动机制。以客观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测,科学的社会需求调研,通畅的意见反馈途径,规范的落实情况监督,突出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培养的反馈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科技与生活,2009(11).
  [2]杨欢欢.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兴义师范学院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6).
  [3]李光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4]王自红.论新形势下民族院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2):20-24.
  [5]张正华.民族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思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1):9-12.
  [6]雪晴.转型发展中的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路径探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06):98-101.
  [7]杨扬.试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J].高教学刊,2015(20):178-179.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培养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借鉴库伯体验式学习理论,从横向教学纲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纵向教学步骤(实践课程体验、反思与分享、感悟内化、实践与应用)和循环教学等方面构建《行政学原理》课程专题体验式教学模式,为《行政学原理》等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行政学原理;专题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有效机制,形成了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协同”培养模式,实现“校-企-生”多赢目标,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时代极大改变了传统阅读方式,也对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和回顾访谈调查分析了互联网+形势下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类型、频率,以及促使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的15种关注策略,旨在为新形势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电子文本的阅读频率略高于纸质文本;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中的阅读策略存在明显差异;目的、标注、规划、调整和总结是促进英语专业大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的重要策略
期刊
摘 要: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发挥翻转课堂和项目式教学的优点,弥补双方的局限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例,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和师生活动三个环节进行设计,制定相关策略,为其他实践性课程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字: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实践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工程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文章以继电保护综合实验为对象,依托工程实际,围绕复杂工程问题的内涵,从实验目标、任务安排和教学方法等3个方面对实验进行了设计。使得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稳步提高。  关键词:复杂工程问题;继电保护综合实验;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基于极域电子教室支撑下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及对教师的新要求,提出要用系统观点和方法规划教学过程和操作流程,合理选用教学媒介,引导“学”与“做”的有效结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不断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化;极域电子教室;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大学英语长期以来单一的通用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以CBI理论为指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章以南京晓庄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提出了应对跨学科英语课程要求下教师发展的途径,包括:增强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利用慕课和网络资源促进自主发展和教学;组建教学团队,形成发展合力;制度保障。  关键词:内容
期刊
摘 要:实验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实验课程考核必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实验课程考核还存在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不全、考核评价主体局限等问题,需要对实验课程考核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研究以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喀什大学为例,在研究该专业学生实验课程考核模式现状及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建
期刊
摘 要:高校基层学院学生工作对口部门多,工作内容纷繁、杂乱、零散,很多工作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不强。面对头绪繁多的具体工作,一线辅导员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很好把握工作的轻重缓急,影响工作质量、实效和效率,不利于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工作实践基础上,利用合并同类项、归纳、演绎的方法,对繁杂的学生工作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整合和架构,形成了“树人”学生工作体系,构
期刊
摘 要: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所在高校整体专业结构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突出存在专业科类结构性的矛盾、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上应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基础學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普通专业和优特色专业等关系,在专业结构调整上应加强能够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加快专业群和应用型重点学科建设,以促进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