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思想品德养成过程的分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d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事物形成过程都有自己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一部分中职生就是留守少年(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每年与父母见面一两次而年龄在十四至十七岁的学生)。中职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它的形成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
  一、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知的模糊性
  道德认知是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中职生在掌握道德知识过程中常常有许多模糊的观念或概念,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观念或概念,从而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他们的一些错误常常是由于道德认知上的无知所造成的。例如,把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当成是“冒傻气”,把称王称霸当成是“英雄行为”;把守纪律当成是“胆小怕事”;把向教师汇报某同学的错误当成是“出卖同学”。在进行道德评价时,缺乏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对待有问题的同学,他们能够识别。可是,当自己的好朋友犯了错误,就“讲哥们义气”,“不出卖朋友”,而不能说出来,不能依据道德原则来进行评价。
  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又和他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成熟和思维发展水平有关。中职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这些都成为中职生道德认知形成的不利因素,因此,在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要从肤浅到深刻、从片面到全面、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产生积极影响,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评价,提供实践机会,丰富学生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义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二、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反复性
  既然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关系总和中形成和发展的,则社会环境等影响必然作用到学生身上,从而引起学生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反复。
  中职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初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基本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正从幼稚期(少年期)向成熟期(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对社会上一些扭曲的价值观、丑恶的现象缺乏抵制能力,尽管已经知道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然而仍反复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和大学生比较,道德意志相对薄弱,缺乏应有的自制力,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犯了错误,经过教育,他们也能认识到错误,也有改正的决心,在短时间内,也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当再次遇到同样情形时,他们往往又难以控制自己,旧病复发,这一点在中职生身上反应尤为突出。
  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反复的行为练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反复教育,但它又不是机械的重复,要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逐步的深化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把集中教育、分散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内容层次化、教育途径多样化、教育措施具体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思想品德培养成过程中的矫正性
  矫正性是指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学生不良品德的改造教育。中职生经过三年的培养,大部分学生最终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其品德存在着与社会要求相悖的、落后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消极表现。诸如,是非模糊、利己主义、懒惰、自私、粗暴、无责任心、违纪、没礼貌、自卑、意志薄弱、逆反等。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既有社会价值观和风气的影响,家庭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失误的客观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信念,道德意志薄弱,受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某些缺陷等主观原因。这些消极因素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进行改造教育。
  中职生在进行思想品德的塑造的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不良品德进行反复矫正,以消除成长中的不利因素。中职生正处于青年初期,品德发展趋于成熟、定型。他们可塑性相对较小,由此加大了矫正的难度。在矫正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良品德的成因、年龄特征和差异性,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用校风、班风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化。
  四、思想品德养成的有效性
  中职生的学校教育始于学生整体发展水平的低起点。众所周知,中职生生源目前是在经过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层层筛选后产生的。他们在初等教育阶段德智发展失衡,甚至有很多学生德智发展均存在严重问题。然而,面对现有生源状况,中职学校注重发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
  思想品德的养成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品德的养成并不是社会影响和教育要求直接转化的简单过程,其效果不仅依赖于各种外部条件,同时也受学生本身的各种内部因素的影响。所以说它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的教育主体、渠道、手段和方法等各方面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向,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发挥职校养成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社会、家庭的影响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单凭职校自身的教育则很难达到预期的养成目标。
  五、结束语
  中职生思想品德养成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关系到学校为社会输送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研究中职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针对中职生思想品德养成的模糊性、反复性、矫正性、有效性等特点,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培养过程达到由浅到深、有少到多、由片面到全面、从无知到有知的渐进运动轨迹上来,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升华、成熟,并养成好习惯。
其他文献
高三文综地理复习内容多而杂,时间紧,难度大,讲评课是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评课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教师认为讲评课最容易上,把学生错误集中的题目讲解透彻就完成任务了。其实不然,通过讲评课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基础,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讲评教师还可以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和不足,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
期刊
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语言形式的沟通,更是不同文化的沟通。二者同步、并存,共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爱尔兰南北两大孔子学院的成立以及各个中小学校汉语课程的推广使得汉语以及中国文化在这片翡翠之国流行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不仅涉及到了语言层面的交流,还更多地涉及到
期刊
我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主。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时期。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我校虽然是镇的重点小学,但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非常落后。从多年的科学教学中,我深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的综合表现。尽管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处于各学科教改的前沿阵地,但是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作文教学改革,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这无疑影响着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必备技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中小学生是我国信息化社会生产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如何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合格适用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一、信息素养的概述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而又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性概
期刊
一、学生柔韧素质下降的原因  1.教师课堂内容单一  当前学生存在“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老师上的体育课”的现象,学生喜欢室外活蹦乱跳,自由自在的活动,不喜欢规规矩矩的正式体育课。这说明有些体育课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来设计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要求是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原因。  2.家长重视不够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过于关注智育而忽视体育的情况普遍存在。
期刊
纵观整个语文教学,难就难在习作教学,突出表现为:一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二是“写什么”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三是过分看待怎么写的问题。“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堂的实施过程”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可见课堂教学是习作教学的主阵地,若抓住习作教学的指导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教师怎样在课堂上“蹲下身来”,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让学生自由的自我表达与交流,把自身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用语言文
期刊
前不久,自己在五年级三班教学科学上册《他能撬动地球吗》的活动二:寻找杠杆的秘密中,因为自己课前疏忽大意而引发了一场师生的共同创新。  一、课前疏忽,埋下了创新的种子  上课前,到实验室领取了一盒简单机械实验盒和两盒钩码,在办公室里很快组装好支架和杠杆尺后,就带上器材兴冲冲地向教室走去。这“兴冲冲”来源于,一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二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三是这个实验不知向多少个学生成功做过,一节课完成这
期刊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召开之后,大多数院校面临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从而也对教员队伍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我军院校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如何打造与任职教育相适应的教员方阵,增强院校决策者任职教育转型的责任感,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院校任职教育转型中的博弈特点分析  在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型中,院校决策者具有一种双重博弈身份,一种是与教员队伍的博弈,另一
期刊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勤劳的中国人民历来就注重德育教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程门立雪、千里送鹅毛等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品德教育。仁义礼智信,是古人信守的理念。今天的我们,应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落实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