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焊工苦,电焊工难,浑身是伤疤,衣服全是眼儿”,这是焊接技术工人工作和生活最真实的写照。然而他们却坚守岗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我国装配制造业的强势崛起不懈努力。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造船事业部高级技师陈庆城就是千千万万焊接技术工人队伍中的一员。
与大多从事金属焊接的人员一样,陈庆城从生产一线做起,已经在船体焊接的岗位上度过了16个春秋。与别人不同的是,陈庆城注重学习,勇于探索,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的焊接技术工人到焊接高级技师、广州市劳动模范和全国技术能手的一步步跨越。
少年立志 播种梦想的种子
1976年6月,陈庆城出生在广东梅州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客家家庭,家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他从他记事起,吃饱穿暖就是全家人最为奢侈的渴望。家里穷是穷点,但姐弟四个倒也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他的父母亲感觉最为欣慰、也是最为头痛的事。欣慰的是孩子们学习成绩都很好,让别的家庭常常羡慕不已,头痛的是姐弟四个都特别会读书,小学、中学的学费还能勉强应付,这高中、大学花费动则上千上万,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学费啊。
90年代初,经历了十余年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也活跃了起来。一天,陈庆城的父亲从镇上请来了几个木匠师傅,准备为经济略有改善的家里添上几件像样的家具。那几天,陈庆城看着木匠师傅个个心灵手巧,几天下来,就做出了好多家具,有结实美观的衣柜,有雕满“龙飞凤舞”的镂花大床。父亲在给木匠师傅付工钱的时候,笑着跟陈庆城说:“家有千金,不如薄技随身啊,你看师傅们几天的工钱就能比得上我干几个月农活的收获了”。父亲的话让陈庆城茅塞顿开,于是暗暗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也要学门技术,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
选择技校 与焊接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6月,陈庆城马上就要中学毕业了。选择读高中、然后再考大学,还是选择读技校,学一门技术?陈庆城认为做一名技术工人,靠技术吃饭,靠劳动致富,比干什么都实在。于是,便毅然决然地在他人生的第一份志愿书上写上了据说可以定向分配工作的“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船舶焊接专业”。
那一年,陈庆城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上了广船技校,并且属于公费,不仅不需要交学费,学校还会发一部分的生活费和奖学金,这让陈庆城为自己的选择兴奋不已。但学校发的那一点钱终归是难以支撑他的学习,与此同时,两个弟弟也从小学升到了初中,家里经济负担比过去更重了,为此,正在读高一的姐姐只好辍学打工,赚钱贴补家用。这让陈庆城觉得非常内疚,到了学校后,学习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他希望自己能够快点成长起来,快点工作赚钱,别让两个弟弟像姐姐一样留下遗憾。
苦练技术 学徒之路艰难前行
在技校读书期间,陈庆城遇到有不明白的问题,总是要追着老师问清楚,是班级里典型的“爱问”少年。
有一次,在焊接实操练习的时候,因为焊接的是仰对接焊,陈庆城严格按照老师讲的技术要领操作,但还是焊不好,身上还被掉落的火花烫得遍体鳞伤。老师告诉他,原因就是他的马步扎得不稳,“蹲功”不行,拿焊枪的手抖得太厉害了。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焊接技术工人,必须要蹲得稳,蹲得久。
每天放学之后,别的同学都去打球、逛街去了,他就一个人在宿舍的阳台上练习,强迫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比别人多蹲上两个小时。蹲得时间长了,站起来的时候,常常眼冒金星。两个月下来,再做仰对接焊的时候,他的手终于不抖了。
但学习焊接技术,远不止要吃这些苦。刚拿起焊钳的时候,要么粘住焊条拔不下来,要么焊缝走得歪歪扭扭。拿起焊钳练习,常常一干就是大半天。焊接时产生的烟尘呛得他咳嗽不止,脸被焊接时产生的强烈紫外线烤脱了好几层皮,胳膊上、腿上到处都是被烫的疤痕,眼睛被弧光晃的又红又肿、眼泪直流,晚上痛得睡不着觉。陈庆城深知,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而焊接技术,就是他的希望。
练就本领 成为焊接技术达人
1996年6月,陈庆城以优异的成绩从广船技校毕业。那一年恰好遇上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船国际”)大力发展压力容器制造业务。因陈庆城各项成绩优秀,被挑选进入到广船国际压力容器部。
6月份毕业,7月份他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笔工资,198元。那会儿正赶上家里建房子,急等着钱用。陈庆城立即给家里寄了100块钱,剩下的留作生活费。
有了工资,陈庆城似乎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每天就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工作中,他也慢慢明白,当工人必须靠技术吃饭,谁的技术好,谁就收入高,并受到大家的尊重。他从来不怕吃亏,班组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打水这些都抢着干,师傅看着这个客家小伙子“醒目”,也特别喜欢,都愿意教他技术。很快陈庆城就可以独立进行作业了。为了不耽误生产,晚上回到宿舍,他常常查阅各种焊接理论书籍。白天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当晚找到原因,并且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儿上,以便提醒自己以后注意,弄不明白的地方,第二天又到班组里请教师傅。中午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就常常自己躲在一个角落苦练焊接技术。
陈庆城在技术上进步非常快,不仅很快的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埋弧自动焊、电渣焊、垂直气垫焊等,而且在垂直气垫焊等高效自动焊等高新技术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成为广船国际该项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推广技术 引领高新技术潮流
进入21世纪,中国造船业进入到高速发展期,广船国际决定进一步做大做强造船主业。陈庆城从压力容器部调到了造船事业部,从事船体焊接工作。在造船事业部工作期间,他发现很多船体对接的立焊缝都可以用效率更高的自动垂直气垫焊来取代半自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这样不仅效率高、质量好,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会随之降低。于是他积极向部门领导“推销”自己的想法,并表示自己可以担任这一项技术的推广人。领导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时候,垂直气垫焊这种高新技术还刚刚起步,技术还不成熟,而且在船上应用与在车间应用差距很大,设备买回来投入试生产后,焊接出来的焊缝外观成形并不好,缺陷多,返修率也非常高。陈庆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吃不香、睡不着。紧接着陈庆城带着几个徒弟,首先从设备使用说明书着手,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一项一项提出解决方案。当中午别人都在午休的时候,他们还在现场观察和探讨到底电流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电流改变电压又需不需要改变?破口角度在多大最合适?行走的速度怎样控制?当别人都已经下班回家的时候,他和他的徒弟们仍然坚持在船上试验。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大伙焊接的垂直气垫焊质量提高很快,焊缝成形越来越美观了,X光拍片结果也近100%达到要求,效率比过去翻了几倍。那一年,他结合自己对垂直气垫焊的推广心得和实操经验,编写了第一份《垂直气垫焊作业指导书》,为这项新技术在广船国际的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比武 迈上人生崭新台阶
2003年,对于陈庆城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年。这一年12月,广州市举办了装备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这种赛事从来都是高手过招的地方,一个电焊工如果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广船国际在公司内设下擂台,层层选拔。因为比赛采用的焊接方式是最基础的手工电弧焊,而这些年陈庆城接触最多的却是垂直气电焊,在决定报名参加选拔赛之后,他利用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苦练手工焊技术。因为他技术底子扎实,在公司内部选拔赛中,他的实操成绩和理论成绩均以绝对优势胜出,获得了参加广州市装备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
陈庆城把这次比赛看得格外重要,勤奋苦练。经过激烈角逐,陈庆城最终以绝对优势力挫群雄,夺得冠军。2003年,获得了“广州市职工技术能手”。
踏实工作 攻坚克难立新功
获得广州市装备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名,陈庆城一夜之间成了广船国际的明星员工。因为他的名气大了,不少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有的企业给出的工资待遇比他在广船国际的收入要高出一倍,并承诺不用做生产工人,只是去做技术指导就可以了。但陈庆城都一一婉言拒绝了,他觉得在作为一名焊接技术工人,就应该扎根在生产第一线,才能有所作为。
在这样淳朴的职业理念指导下,陈庆城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先后又摸索出了一套提高船体大合拢焊缝二氧化碳焊X光拍片合格率的绝活;针对船舶双层底狭窄空间焊接环境,对原先的工艺规范中的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合适大合拢焊缝的工艺参数,并对操作方法、焊接顺序等作全面改进优化,为广船国际解决了一系列焊接技术难题。
2009年,广船国际承接了一型特种辅船的建造任务。这型船的钢板厚度只有4-6毫米,焊接变形控制是个最大的难题之一。造船事业部成立了以陈庆成为组长的攻关小组,要求限期攻破难关。
陈庆城带领部门里的技术骨干一头扎进焊接实验室,经过几天几夜连续观察和试验,发现焊接变形的关键是船体薄板刚性较小,焊接应力过大,造成结构失稳。原因找到之后,他们就通过在平台上拼板作业、并将钢板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平台上,在施焊时辅以加压铁等方法提高薄板刚性。同时,还通过选用小参数电流焊接,在部分位置采用立向下焊接、分段退焊法等措施,使得薄板焊后波浪变形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一技术后来也在同型船上进行了推广,赢得了船东的一致好评。
志存高远 孜孜不倦探索技术革新
陈庆城说:“我自己天天与钢板、高温打交道,深知道电焊工的辛苦,所以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工艺技术革新,逐步改变电焊工的现状,减轻电焊工的劳动强度。”
对于减轻电焊工的劳动强度,推广自动焊接无疑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陈庆城在这条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在广船国际建造的北海55000吨成品油船中,陈庆城率先提出将垂直气电焊技术应用于壁墩和BG段内壳板及双层底部内的壁板结构立对接区域焊接,大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公司每年节约焊材成本和劳务费数百万元。
在广船国际建造的50500吨化学品、成品油轮的建造过程中,原货油舱壁墩防积板焊接工艺为开双坡口、单面焊接后反扣再焊接、探伤,工艺要求复杂,加上密封舱室施工条件差,效率低,而且浪费焊材。为此,陈庆城提出把壁墩防积板开单边坡口安装、反面贴衬垫,采取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焊接工艺,焊后探伤,既满足了工艺要求,又大大减轻了焊接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节约了焊材。
传道解惑 打造焊接精英团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庆城工作之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传道解惑上来,希望通过自己的,打造更多的焊接精英团队。
在工作中,他把生产和教学结合起来,竭尽所能在班组内开展“传帮带”工作,从新员工握焊枪开始,手把手传授操作技巧,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在他的带领下,造船事业部在焊接技术方面形成了浓厚的“学、比、赶、超”的氛围。2007年,陈庆城所带领的电焊班被中船集团评为“十佳优秀人才团队”,获奖30万元。为了激励更多的班组学技术、搞创新,陈庆城在与班组员工商量后,用这笔奖金建立起了广船国际首个团队建设奖励基金。
陈庆城特别关心青年技术工人的成长,积极为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在参加广州市装备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后,第二次广州市举办同类型的比赛,为了能够确保再拿到名次,公司还想派他去参赛。但他经过慎重考虑,把机会让给了年青人,由他的徒弟杨乐锋去参加比赛。爱徒杨乐锋当时虽然还比较年轻,但在他的点拨下,成长很快,一举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从此,他这个爱才、惜才的故事被广船国际员工传为一段佳话。
陈庆城评上了焊接高级技师,成为广船国际焊接技术领域资深的内训师,几乎每个月都要给焊接技师、高级工的取证考试进行培训,也常常应邀担任焊接技术职称评定的专家评委和各类焊接技能比赛的裁判,为培养焊接技术人才进行不懈的努力。
亲如兄长 建设和谐大家庭
头上的光环多了,名气大了,但在工作岗位上陈庆城始终是一身本色的工作服,朴实得让你很难把他与那些无数的荣誉联系起来。现在,他已经是广船国际造船事业部搭载课的工段长,但工段的年青员工们都说:“在技术上,陈庆城是我们的师傅,在生活上,他依然是我们兄长。”
一路走来,陈庆城深知年轻人成家立业之路的艰难,所以对于工段来的新员工总是照顾有加。凡工段有新鲜“血液”加入,他都要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去吃吃“住家饭”,谈谈心,鼓励他们立足岗位,多学技术。他不仅经常在业余时间组织工段员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遇到工段里有单身员工生病时,他也总会上门探访。几年下来,他带领的工段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种以互相尊重和爱护,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工作生活环境,班组成员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有效地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班组形成为了青年焊工之家。
苦尽甘来 弧光照亮人生路
通过十六年如一日的坚持,陈庆城的人生道路也越走越宽广,各种荣誉像雪片一般向他飞来。在陈庆城的家里,有一个专门用来摆放荣誉证书的大柜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荣誉证书。2012年度,陈庆城又被广东省推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陈庆城格外珍惜这些荣誉,同时,他更加觉得这是对他工作的鞭策和促进,让他在焊接技术探索的道路上丝毫不敢懈怠。
他的努力和付出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近年来,他的月薪早已经突破万元,并在广州买了房子、安了家,还把父母接到了广州生活。
与大多从事金属焊接的人员一样,陈庆城从生产一线做起,已经在船体焊接的岗位上度过了16个春秋。与别人不同的是,陈庆城注重学习,勇于探索,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的焊接技术工人到焊接高级技师、广州市劳动模范和全国技术能手的一步步跨越。
少年立志 播种梦想的种子
1976年6月,陈庆城出生在广东梅州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客家家庭,家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他从他记事起,吃饱穿暖就是全家人最为奢侈的渴望。家里穷是穷点,但姐弟四个倒也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他的父母亲感觉最为欣慰、也是最为头痛的事。欣慰的是孩子们学习成绩都很好,让别的家庭常常羡慕不已,头痛的是姐弟四个都特别会读书,小学、中学的学费还能勉强应付,这高中、大学花费动则上千上万,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学费啊。
90年代初,经历了十余年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也活跃了起来。一天,陈庆城的父亲从镇上请来了几个木匠师傅,准备为经济略有改善的家里添上几件像样的家具。那几天,陈庆城看着木匠师傅个个心灵手巧,几天下来,就做出了好多家具,有结实美观的衣柜,有雕满“龙飞凤舞”的镂花大床。父亲在给木匠师傅付工钱的时候,笑着跟陈庆城说:“家有千金,不如薄技随身啊,你看师傅们几天的工钱就能比得上我干几个月农活的收获了”。父亲的话让陈庆城茅塞顿开,于是暗暗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也要学门技术,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
选择技校 与焊接结下不解之缘
1993年6月,陈庆城马上就要中学毕业了。选择读高中、然后再考大学,还是选择读技校,学一门技术?陈庆城认为做一名技术工人,靠技术吃饭,靠劳动致富,比干什么都实在。于是,便毅然决然地在他人生的第一份志愿书上写上了据说可以定向分配工作的“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船舶焊接专业”。
那一年,陈庆城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上了广船技校,并且属于公费,不仅不需要交学费,学校还会发一部分的生活费和奖学金,这让陈庆城为自己的选择兴奋不已。但学校发的那一点钱终归是难以支撑他的学习,与此同时,两个弟弟也从小学升到了初中,家里经济负担比过去更重了,为此,正在读高一的姐姐只好辍学打工,赚钱贴补家用。这让陈庆城觉得非常内疚,到了学校后,学习比其他同学更加努力,他希望自己能够快点成长起来,快点工作赚钱,别让两个弟弟像姐姐一样留下遗憾。
苦练技术 学徒之路艰难前行
在技校读书期间,陈庆城遇到有不明白的问题,总是要追着老师问清楚,是班级里典型的“爱问”少年。
有一次,在焊接实操练习的时候,因为焊接的是仰对接焊,陈庆城严格按照老师讲的技术要领操作,但还是焊不好,身上还被掉落的火花烫得遍体鳞伤。老师告诉他,原因就是他的马步扎得不稳,“蹲功”不行,拿焊枪的手抖得太厉害了。老师说,一个优秀的焊接技术工人,必须要蹲得稳,蹲得久。
每天放学之后,别的同学都去打球、逛街去了,他就一个人在宿舍的阳台上练习,强迫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比别人多蹲上两个小时。蹲得时间长了,站起来的时候,常常眼冒金星。两个月下来,再做仰对接焊的时候,他的手终于不抖了。
但学习焊接技术,远不止要吃这些苦。刚拿起焊钳的时候,要么粘住焊条拔不下来,要么焊缝走得歪歪扭扭。拿起焊钳练习,常常一干就是大半天。焊接时产生的烟尘呛得他咳嗽不止,脸被焊接时产生的强烈紫外线烤脱了好几层皮,胳膊上、腿上到处都是被烫的疤痕,眼睛被弧光晃的又红又肿、眼泪直流,晚上痛得睡不着觉。陈庆城深知,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而焊接技术,就是他的希望。
练就本领 成为焊接技术达人
1996年6月,陈庆城以优异的成绩从广船技校毕业。那一年恰好遇上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船国际”)大力发展压力容器制造业务。因陈庆城各项成绩优秀,被挑选进入到广船国际压力容器部。
6月份毕业,7月份他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笔工资,198元。那会儿正赶上家里建房子,急等着钱用。陈庆城立即给家里寄了100块钱,剩下的留作生活费。
有了工资,陈庆城似乎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每天就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在工作中,他也慢慢明白,当工人必须靠技术吃饭,谁的技术好,谁就收入高,并受到大家的尊重。他从来不怕吃亏,班组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打水这些都抢着干,师傅看着这个客家小伙子“醒目”,也特别喜欢,都愿意教他技术。很快陈庆城就可以独立进行作业了。为了不耽误生产,晚上回到宿舍,他常常查阅各种焊接理论书籍。白天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当晚找到原因,并且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儿上,以便提醒自己以后注意,弄不明白的地方,第二天又到班组里请教师傅。中午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就常常自己躲在一个角落苦练焊接技术。
陈庆城在技术上进步非常快,不仅很快的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埋弧自动焊、电渣焊、垂直气垫焊等,而且在垂直气垫焊等高效自动焊等高新技术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成为广船国际该项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推广技术 引领高新技术潮流
进入21世纪,中国造船业进入到高速发展期,广船国际决定进一步做大做强造船主业。陈庆城从压力容器部调到了造船事业部,从事船体焊接工作。在造船事业部工作期间,他发现很多船体对接的立焊缝都可以用效率更高的自动垂直气垫焊来取代半自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这样不仅效率高、质量好,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会随之降低。于是他积极向部门领导“推销”自己的想法,并表示自己可以担任这一项技术的推广人。领导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时候,垂直气垫焊这种高新技术还刚刚起步,技术还不成熟,而且在船上应用与在车间应用差距很大,设备买回来投入试生产后,焊接出来的焊缝外观成形并不好,缺陷多,返修率也非常高。陈庆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吃不香、睡不着。紧接着陈庆城带着几个徒弟,首先从设备使用说明书着手,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一项一项提出解决方案。当中午别人都在午休的时候,他们还在现场观察和探讨到底电流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电流改变电压又需不需要改变?破口角度在多大最合适?行走的速度怎样控制?当别人都已经下班回家的时候,他和他的徒弟们仍然坚持在船上试验。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大伙焊接的垂直气垫焊质量提高很快,焊缝成形越来越美观了,X光拍片结果也近100%达到要求,效率比过去翻了几倍。那一年,他结合自己对垂直气垫焊的推广心得和实操经验,编写了第一份《垂直气垫焊作业指导书》,为这项新技术在广船国际的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比武 迈上人生崭新台阶
2003年,对于陈庆城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年。这一年12月,广州市举办了装备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这种赛事从来都是高手过招的地方,一个电焊工如果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广船国际在公司内设下擂台,层层选拔。因为比赛采用的焊接方式是最基础的手工电弧焊,而这些年陈庆城接触最多的却是垂直气电焊,在决定报名参加选拔赛之后,他利用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苦练手工焊技术。因为他技术底子扎实,在公司内部选拔赛中,他的实操成绩和理论成绩均以绝对优势胜出,获得了参加广州市装备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的参赛资格。
陈庆城把这次比赛看得格外重要,勤奋苦练。经过激烈角逐,陈庆城最终以绝对优势力挫群雄,夺得冠军。2003年,获得了“广州市职工技术能手”。
踏实工作 攻坚克难立新功
获得广州市装备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名,陈庆城一夜之间成了广船国际的明星员工。因为他的名气大了,不少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有的企业给出的工资待遇比他在广船国际的收入要高出一倍,并承诺不用做生产工人,只是去做技术指导就可以了。但陈庆城都一一婉言拒绝了,他觉得在作为一名焊接技术工人,就应该扎根在生产第一线,才能有所作为。
在这样淳朴的职业理念指导下,陈庆城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先后又摸索出了一套提高船体大合拢焊缝二氧化碳焊X光拍片合格率的绝活;针对船舶双层底狭窄空间焊接环境,对原先的工艺规范中的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合适大合拢焊缝的工艺参数,并对操作方法、焊接顺序等作全面改进优化,为广船国际解决了一系列焊接技术难题。
2009年,广船国际承接了一型特种辅船的建造任务。这型船的钢板厚度只有4-6毫米,焊接变形控制是个最大的难题之一。造船事业部成立了以陈庆成为组长的攻关小组,要求限期攻破难关。
陈庆城带领部门里的技术骨干一头扎进焊接实验室,经过几天几夜连续观察和试验,发现焊接变形的关键是船体薄板刚性较小,焊接应力过大,造成结构失稳。原因找到之后,他们就通过在平台上拼板作业、并将钢板的两端焊接固定在平台上,在施焊时辅以加压铁等方法提高薄板刚性。同时,还通过选用小参数电流焊接,在部分位置采用立向下焊接、分段退焊法等措施,使得薄板焊后波浪变形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一技术后来也在同型船上进行了推广,赢得了船东的一致好评。
志存高远 孜孜不倦探索技术革新
陈庆城说:“我自己天天与钢板、高温打交道,深知道电焊工的辛苦,所以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工艺技术革新,逐步改变电焊工的现状,减轻电焊工的劳动强度。”
对于减轻电焊工的劳动强度,推广自动焊接无疑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陈庆城在这条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在广船国际建造的北海55000吨成品油船中,陈庆城率先提出将垂直气电焊技术应用于壁墩和BG段内壳板及双层底部内的壁板结构立对接区域焊接,大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公司每年节约焊材成本和劳务费数百万元。
在广船国际建造的50500吨化学品、成品油轮的建造过程中,原货油舱壁墩防积板焊接工艺为开双坡口、单面焊接后反扣再焊接、探伤,工艺要求复杂,加上密封舱室施工条件差,效率低,而且浪费焊材。为此,陈庆城提出把壁墩防积板开单边坡口安装、反面贴衬垫,采取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焊接工艺,焊后探伤,既满足了工艺要求,又大大减轻了焊接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节约了焊材。
传道解惑 打造焊接精英团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陈庆城工作之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传道解惑上来,希望通过自己的,打造更多的焊接精英团队。
在工作中,他把生产和教学结合起来,竭尽所能在班组内开展“传帮带”工作,从新员工握焊枪开始,手把手传授操作技巧,将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倾囊相授。在他的带领下,造船事业部在焊接技术方面形成了浓厚的“学、比、赶、超”的氛围。2007年,陈庆城所带领的电焊班被中船集团评为“十佳优秀人才团队”,获奖30万元。为了激励更多的班组学技术、搞创新,陈庆城在与班组员工商量后,用这笔奖金建立起了广船国际首个团队建设奖励基金。
陈庆城特别关心青年技术工人的成长,积极为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在参加广州市装备制造业职工技能大赛后,第二次广州市举办同类型的比赛,为了能够确保再拿到名次,公司还想派他去参赛。但他经过慎重考虑,把机会让给了年青人,由他的徒弟杨乐锋去参加比赛。爱徒杨乐锋当时虽然还比较年轻,但在他的点拨下,成长很快,一举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从此,他这个爱才、惜才的故事被广船国际员工传为一段佳话。
陈庆城评上了焊接高级技师,成为广船国际焊接技术领域资深的内训师,几乎每个月都要给焊接技师、高级工的取证考试进行培训,也常常应邀担任焊接技术职称评定的专家评委和各类焊接技能比赛的裁判,为培养焊接技术人才进行不懈的努力。
亲如兄长 建设和谐大家庭
头上的光环多了,名气大了,但在工作岗位上陈庆城始终是一身本色的工作服,朴实得让你很难把他与那些无数的荣誉联系起来。现在,他已经是广船国际造船事业部搭载课的工段长,但工段的年青员工们都说:“在技术上,陈庆城是我们的师傅,在生活上,他依然是我们兄长。”
一路走来,陈庆城深知年轻人成家立业之路的艰难,所以对于工段来的新员工总是照顾有加。凡工段有新鲜“血液”加入,他都要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去吃吃“住家饭”,谈谈心,鼓励他们立足岗位,多学技术。他不仅经常在业余时间组织工段员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遇到工段里有单身员工生病时,他也总会上门探访。几年下来,他带领的工段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种以互相尊重和爱护,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和谐工作生活环境,班组成员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有效地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班组形成为了青年焊工之家。
苦尽甘来 弧光照亮人生路
通过十六年如一日的坚持,陈庆城的人生道路也越走越宽广,各种荣誉像雪片一般向他飞来。在陈庆城的家里,有一个专门用来摆放荣誉证书的大柜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荣誉证书。2012年度,陈庆城又被广东省推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候选人。陈庆城格外珍惜这些荣誉,同时,他更加觉得这是对他工作的鞭策和促进,让他在焊接技术探索的道路上丝毫不敢懈怠。
他的努力和付出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近年来,他的月薪早已经突破万元,并在广州买了房子、安了家,还把父母接到了广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