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阅读《中国哲学简史》,对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进行解读,从孔子的“以人为本”,孟子对孔子“仁爱”思想的发展和荀子的“性恶说”三个思想方面浅谈对儒家的理解。
关键词:孔子;孟子;荀子;儒家
刚开始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时觉得比较难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细细品读,冯友兰先生深入浅出的对儒家思想的解读,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里浅谈《中国哲学简史》我对儒家的理解。
什么是儒?靠教授典籍为生,还靠在婚丧祭祀及其他典礼中“相礼”为生的这一种人就叫做“儒”。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的创建人。对于孔子来说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儒,他对经典做出新的解释,他对于个人与社会,天与人的理论自己的释义。儒家就主体来说,指具有儒学思想的个人或群体;儒学就思想来说,指个人或群体所主张的儒家思想。儒家和儒学在实质上就是指由孔子及其弟子创立的学派和学说体系,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强调人的道德性。有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就是讲道德之“仁”是人之立于世界的根本依据,如果一个人不讲仁义,不讲道德,那他就和禽兽无异。从此可知,儒家讲求做人之道,其核心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这就是儒家的修身立德之学。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儒家这种“以德润身”,“吾日三省吾身”,“仁者爱人”的儒学思想,对精神文明建设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仍然可以为我们所用。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又说“夫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儒学强调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死存亡。马厩失火,孔子首先问的不是马而是有没有伤人,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儒学是一种宅心仁厚、善待他人、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以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遵守道德,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有职业道德,为师者有师德,为医者有医德等等,各守其分,各尽其责,那整个社会就能和谐安定,儒家最看重的就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他所体现的道德精神,善待他人的仁爱精神、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亦能发挥重要的积极意义。
儒学是一种尊师重道、学思结合的教育学说。孔子教学以人格养成为首旨,德行是根本,强调“德教为先”,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儒家学者的教育方法中“有教无类”、“温故知新”、“寓教于乐”等等,这些经典教育方法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只会在这些卓有成效的教育理论上加以时代创新,更好的运用于现代教育之中。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了其思想的宗旨:“性善论”和“仁政说”。孔子的“仁学”是从人的心理情感隐身出来的道德自觉,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去论述,孟子“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的思路,从人自身寻求道德的主体性。孟子把孔子谈及的“仁、义、礼、智”都放到人的内在精神结构中,确证了人“本性”的道德性,进而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都有“四端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此四端是“性善”的四种体现,是仁义礼智产生的本源。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正如荀子所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志,天是未知能参。
在上说孟子和荀子学说直接相反,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者,其核心价值是天赋善性,像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就是“良心”。“凭良心办事”、“凡事要对得起良心”,是中国人生活的根本准则,反映了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荀子的思想反应了他那个动乱的时代精神,人性必须加以教养,凡事没有教养的东西是不会善的。而孟子的思想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思想,人性是美好的,是善良的,人性美好创造和谐社会。荀子的思想属于现实主义,“玉不琢不成器”,人生下来也不是一块美玉,是需要社会这个大环境来雕琢的,他也通译:人人能够成为圣人,文化就是你向善成仁的途径。通过解读《中国哲学简史》的儒学思想,可以理解到儒家的核心价值,应当是在儒学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笔者认为非“仁”莫属。用于政治是仁政德治、协和万邦;用于自然是仁民爱物,万物合一;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约礼入仁、敬而远之。
参考文献
[1]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華书局.2006.
[3]郑宗义著.儒学、哲学与现代世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4]国际儒学联合会编.国际儒学研究 第2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左雪梅(1991.1—),女,汉族,籍贯:山东青岛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孔子;孟子;荀子;儒家
刚开始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时觉得比较难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细细品读,冯友兰先生深入浅出的对儒家思想的解读,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里浅谈《中国哲学简史》我对儒家的理解。
什么是儒?靠教授典籍为生,还靠在婚丧祭祀及其他典礼中“相礼”为生的这一种人就叫做“儒”。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的创建人。对于孔子来说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儒,他对经典做出新的解释,他对于个人与社会,天与人的理论自己的释义。儒家就主体来说,指具有儒学思想的个人或群体;儒学就思想来说,指个人或群体所主张的儒家思想。儒家和儒学在实质上就是指由孔子及其弟子创立的学派和学说体系,以“仁”为本,以“礼”为用,强调人的道德性。有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就是讲道德之“仁”是人之立于世界的根本依据,如果一个人不讲仁义,不讲道德,那他就和禽兽无异。从此可知,儒家讲求做人之道,其核心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反思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这就是儒家的修身立德之学。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儒家这种“以德润身”,“吾日三省吾身”,“仁者爱人”的儒学思想,对精神文明建设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仍然可以为我们所用。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又说“夫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儒学强调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死存亡。马厩失火,孔子首先问的不是马而是有没有伤人,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儒学是一种宅心仁厚、善待他人、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学说,以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遵守道德,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有职业道德,为师者有师德,为医者有医德等等,各守其分,各尽其责,那整个社会就能和谐安定,儒家最看重的就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他所体现的道德精神,善待他人的仁爱精神、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亦能发挥重要的积极意义。
儒学是一种尊师重道、学思结合的教育学说。孔子教学以人格养成为首旨,德行是根本,强调“德教为先”,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儒家学者的教育方法中“有教无类”、“温故知新”、“寓教于乐”等等,这些经典教育方法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只会在这些卓有成效的教育理论上加以时代创新,更好的运用于现代教育之中。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了其思想的宗旨:“性善论”和“仁政说”。孔子的“仁学”是从人的心理情感隐身出来的道德自觉,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去论述,孟子“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的思路,从人自身寻求道德的主体性。孟子把孔子谈及的“仁、义、礼、智”都放到人的内在精神结构中,确证了人“本性”的道德性,进而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都有“四端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此四端是“性善”的四种体现,是仁义礼智产生的本源。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正如荀子所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志,天是未知能参。
在上说孟子和荀子学说直接相反,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者,其核心价值是天赋善性,像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就是“良心”。“凭良心办事”、“凡事要对得起良心”,是中国人生活的根本准则,反映了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荀子的思想反应了他那个动乱的时代精神,人性必须加以教养,凡事没有教养的东西是不会善的。而孟子的思想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思想,人性是美好的,是善良的,人性美好创造和谐社会。荀子的思想属于现实主义,“玉不琢不成器”,人生下来也不是一块美玉,是需要社会这个大环境来雕琢的,他也通译:人人能够成为圣人,文化就是你向善成仁的途径。通过解读《中国哲学简史》的儒学思想,可以理解到儒家的核心价值,应当是在儒学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笔者认为非“仁”莫属。用于政治是仁政德治、协和万邦;用于自然是仁民爱物,万物合一;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约礼入仁、敬而远之。
参考文献
[1]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華书局.2006.
[3]郑宗义著.儒学、哲学与现代世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4]国际儒学联合会编.国际儒学研究 第2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左雪梅(1991.1—),女,汉族,籍贯:山东青岛人,沈阳师范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