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新闻发展趋势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79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民新闻成为近些年来新闻传播领域比较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公民新闻,即草根新闻、参与式新闻,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日益显现出它磅礴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公民新闻"的出现,预示着传播理念的变革。传播中的"传—受"机制正因此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公民成为新闻生产的参与者。
  关键词:公民新闻;发展;趋势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相对存在的价值,公民新闻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研究公民新闻的存在状况和发展趋势就必须从它存在的价值和原因着手。公民新闻之所以称之为公民新闻,就是因为无论是从新闻的采访、写作还是到最后的编辑发布,都不假手于专业记者或者编辑,这是公民新闻的定义,也是它存在的价值。不假于他人之手也就充分显示了它可以较少的受到社会习俗和制度化的政治权威的限制,它可以给公民充分的舆论自由,捍卫他们说话的权利,这也是对新闻媒体一些弊端的弥补,而相对自由和绝对自由也就成为新闻媒体和公民媒体的区别。
  一、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
  1.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随着公民素质的提高,受众主动要求参与新闻传播的需求日趋高涨。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受众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量,虽然媒体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可人們对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也在提高,新闻同质化,信息表象化,知识匮乏化,宣传虚假化,迫使广大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事实的揭露活动中来,公民意识开始觉醒。公众需要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闭塞心态中走出,以一种公民责任意识和国家主人翁观念去关注时事,了解民情,在社会信息方面与民众互通有无,从而推动社会信息系统的良性运转。2001年美国9·11事件让博客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发源地,上百个报道9·11事件的个人博客发布了无数照片、录像和现场录音,还有目击者的亲笔描述,提供给受众一个在传统媒体新闻看不到的、更深度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2.数码技术、个人电脑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产品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公民新闻的有效助力,使得公民可以便捷地拍照、摄像、编辑、上传,这为普通民众制作新闻提供了硬件支持。社会大众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个人需求、专业敏感及时空优势自发传收新闻信息。
  3.网络的发展
  网络论坛、博客、播客及维客成为公民新闻日渐活跃的传播平台。凭借互联网强大、广泛、迅捷的传播效应,它最终会在舆论造势下演化成热点话题,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公民新闻的优点
  1.打破事件空间的限制
  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模式,公民新闻比较自由,没有太多的束缚新闻图景作为新闻事实的符号化表现,理应时刻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为受众建构起接近事实世界的“拟态环境”。传统媒体作为“把关人”,对新闻信息能否进入公众视野起着掌控作用。众所周知,传统媒介机构的控制因素很多,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媒体行业控制、媒体规章制度、伦理道德自律方式等等。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制约下,传统媒介的传播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2.新闻发布及时
  2009年,在建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发生火灾,最早反应这场火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介而是一个非新闻工作者,他在事发时恰巧经过现场,用手机拍下了火场照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这种来自民间的草根报道早已不是第一次显示威力。
  3.语言口语化、接地气
  公民新闻的出现,为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找到了更为稳妥的平衡点。公民新闻颇具“平民化”色彩,摆脱了严肃媒介机构筛选新闻的硬性标准,甚至将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纳入传播范围。“人人即媒体”的时代,普通公民注重个性张扬与自我满足,他们乐于传播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所观所感皆可诉诸网络平台,宏观的新闻图景因此变得五彩缤纷,新闻图景与事实世界某种程度上也更为吻合。
  4.互动、共享性强
  与其他媒介形式相比,微博的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动和共享平台。公民新闻的时效性比传统媒体更强,它可以让受众在第一时间感知到新闻的发生。
  从诞生到崛起,公民新闻的发展面临着重重挑战。网络暴力不时发生,“人肉搜索”愈演愈烈,公民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公正性不同程度受到质疑。这些恰是其发展受阻的原因。上述问题如何解决,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申金霞:公民新闻:大众传媒公共性的实现路径,北京,现代传播,2016第1期。
  [2]李丹丹:新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影响及发展,山东,青年记者,2015年第8期。
  [3]齐亚宁:公民新闻对社会舆论产生的影响,山东,青年记者,2014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刘洁(1994-),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简易程序普遍存在于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立法存在缺失,执法亦有疏忽,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规范执法实践, 以助于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理解与执行。  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 简易程序 立法  治安管理处罚程序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正义不仅要被实现,还应该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从现行
期刊
摘 要:改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是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外在要求、政府治道变革的必然需要、政府执政理念转型的内在依据。目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改革目标不明确,路径不清晰;审批制度不完善,配套设施不齐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形式化问题严重;审批人员素质不高,服务理念不到位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明确改革目标,完善改革路径;完善审批制度,促进配套改革;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改革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强
期刊
一、运动式的执行方式  由于基层力量较为薄弱、缺乏制度化基础等原因,在基层政府的政策实施过程中,运动式的执行方式并不鲜见。运动化治理是以政治与行政手段进行动员,呈现出一种非常态化执行态势的政策实施方式。运动式的执行方式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非常明显地成效,但是,由于这种执行方式缺乏长效性的执行、监督、保障机制,故而不能够使得政策得到根本实施,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从另一方面来讲,运动式的执行
期刊
摘 要: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与二胡的学习与提升也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视唱练耳训练的指导辅助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视唱练耳训练对二胡学习的提升作用入手,简述视唱练耳训练对二胡学习者的创造力、节奏感音准以及对乐曲情感表达等的培养。  关键词:视唱练耳;二胡学习;能力;作用  一、开拓演奏力和创造力  二胡演奏中十分注重对音乐作品表现力的培养,并将演奏
期刊
摘要: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由于其规模的巨大及相应处理的不合理,康菲公司漏油事件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围绕案件争议点,通过对康菲石油案的介绍以及分析,结合相关法条规定得出几点关于此案件的认识。  关键词:康菲漏油案;法律;思考  一、案例介绍  (1)案由。栾树海等21人诉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上污染损害责任纠纷案  (2)基本案情。  原告:栾树海等2
期刊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产生与发展,为出版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只有当专业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出版业的兴起,才有编辑活动的勃兴,也才有了编辑职业的产生。由于出版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出版物策划创意的竞争,从而使编辑的功能也不仅表现为对作品的选择、搜集、加工和整理上,而是要针对市场的显现或潜在需求,将出版资源转化为社会需要的文化产品,使投入得到相应的市场回报。策划编辑是指在广泛调查研究市场后,正确判断社会文化走向
期刊
摘 要:监察制度是明代君主专制政体下封建法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到明代的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同传统的监察制度存在密不可分的继承关系,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我们研究明朝的监察制度与机构的具体设置,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明代监察制度在整个中国古代监察史的发展地位,对待理解它在明代社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当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摘 要:文章摘取中国古代声乐典籍《唱论》中的部分观点,从声乐美学的角度对这些观点予以理解和释义。一方面,《唱论》中某些声乐观点具有很强的历史时限性,但在当时音乐理论研究与声乐演唱实践中起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尤为可贵的是其中大部分理论对当今音乐理论尤其是声乐理论研究、实践领域的影响及指导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唱论》中的声乐理论赋予声乐美学研究以史料支持,而从声乐美学视角审视《唱论》,又使《唱论》焕发
期刊
摘 要:留白一词最初来源于中国画,是绘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手法,书法中也经常强调“计白当黑”,留白在画面中可以创造想象的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留白”艺术被人们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并逐步成为平面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版面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条理清晰的版面来吸引读者,并向其有效地传达主题内容。其中,留白是利用“藝术”预留空间,缓解读者心灵压力;留白是利用“艺术”突出主题,为读者梳理思路;留白是利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而我国立法对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承担的规定存在诸多问题,立法应在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特殊身份的同时,明确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承担主体、归责原则等问题,以期达到各方利权益的平衡。  关键词:未成年人 侵权责任能力 监护责任 过错  侵权责任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给予惩罚的表现形式,未成年人侵权责任分担问题在侵权法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立法上争论不休的老问题。从比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