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iyigj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造就新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就要激发其创新意识,使其敢于创新;要开启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创新;要指导创新实践,使其善于创新。
  
  一、激发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要破除创造力“非凡论”,消除创新神秘感,使人人都有创造力的观念深入人心。恩格斯说过:“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创造。”可见创造不是少数发明家、天才人物的专长和特殊才能,而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本性,也是一种潜能。其实学生们创新颇多:一篇别样的日记、另一种解题方法、一次标新立异的课堂提问等。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因为你跪着,不信你就站起来试试,一定会发现你比巨人矮不了多少。二要让学生获得创新成功的体验,增强创新的自觉性。积细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成千里。成功可以增强自信心,成功记录越多,自信心越强,越能激发创新潜能,只有在教学中巧设时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探索和创造,捕捉星星点点的创新火花,及时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愉悦心理体验,才能增强创新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二、开启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培养质疑品质。“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则生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起点,语文教学应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解疑,解疑而悦。要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才会主动去观察去感悟去探究,才会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先预习,后听课;先思考;后提问的习惯。第三,教会学生质疑,掌握问法(正问、反问)和问的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学会设置由浅入深的各层次各类型的问题,由易到难,一步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身体验和感受,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会有创新。
  2.训练发散思维。吉尔福特研究表明:“凡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新性思维。”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的多样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笔者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循循善诱”的启导,在一堂以说促写课上,我曾借鉴的教学案例:在黑板上写下“‘0’的断想”后问学生,“0”像什么?学生面露惊讶之色,回答不上来,思考一段时间后,在下面小声地议论。于是我叫了个平时胆大的学生,他说:“0”像圆圈,表示没有。我充分肯定了他敢于发表意见,并说如果要想有文采,就该这样说:“0”是一片空白,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0”是一块空地,需要我们去开垦、播种。随后要求跟随老师的思路说下去,“0”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0”是太阳,散发光和热……坚冰打破,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通过诱导思维的沟通,学生的思维流畅,闪耀着创造性的火花。二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会学生阅读时,经常鼓励学生把同类文章作比较,求同存异。如同样是“我的老师”,魏巍写的老师与海伦写的老师各具特色,分别是如何表现的。由此类推,人物的写作应把握哪些要点。通过知识的迁移、分析与综合,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刻地把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富兰克林认为想象在创造性解决问题中起主导作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创新思维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尝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续写《皇帝的新装》、《小橘灯》,通过因果联系,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同时注意学生求异的思维,如“人多力量大”和“人多力量小”、“龟兔赛跑的N种结果”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指导创新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创新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是要通过实践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实践出真知,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组织课外语文兴趣小组。语文的学习,关键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通过课外活动,交流阅读心得、写作体会,参加社会考察,观察自然、社会和感悟人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阅历丰富了,思路开阔了,言语就会有了内涵,笔下有物,他们主体地位凸显,思维活跃,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活力奋发,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堂辩(讨)论。辩论会的开展,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不仅可以锻炼搜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灵活准确的语言。如“人多力量大”和“人少力量大”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此外还有自创式练习,如成语接龙、词语串连、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需要语文老师不懈的追求,自我创新,研究教法,与学生同时进步,共同提高。
其他文献
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新课程所关注的核心之一,因此老师的评价要以激励、引导为主,评价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要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本人根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成了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被看作是理论化和系统化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形成和构建就是以此为基准和
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荷塘月色》在选人老的人教版教材时被编者作了一些修改.而在新版教材中却还原了本来面貌。对照原文.仔细推敲修改部分的内容,觉得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把探究性学习贯穿在语文教学中呢?    一、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真正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而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
杜牧的《阿房宫赋》作为千古名篇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高中语文教科书多选录了此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二册(2005年版)、江苏教育出版社职高语文第三册(2005年版)均将该篇作为重点篇目收录。但我们对读教材时,发现人教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对于“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一句中“溶溶”一词解释不同。人教版解释“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苏教版解释“溶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