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模式,根据文章的特点和需要,采用灵活的教法。
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
1.重视导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设计简单而又能联系了学生关注的问题的导语,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要能起提纲挈领、提示教学难、重点的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注重朗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在听完录音范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莲花图,依图说出莲花特征,再从文中划出描写莲花特征的语句,这样图文结合,融观察、口述与朗读为一体,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又训练了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有了表层的把握。再反复引导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思考文章题为《爱莲说》,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描写莲花的特征吗?又为何写菊花、牡丹呢?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探究出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托物言志”,理解了这一思路和文章的难点、重点,再来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这些任务的完成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3.淡化对课文的照译,采用多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和对主题有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提示、自学、讨论、比较、帮助理解、整理等形式,让学生识记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段。例让学生找出带有通假字的原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养成平时积累知识的习惯,对于古今异义的字,可采用比较法识记,对于虚词的理解,教师可先提出虚词的一般用法和意义,让学生在所学文中找出带有该虚词的语句,并选择其用法,对一些重要语句,可采用帮助理解法(优生帮后进生,教师帮学生)。这样又把课文化整为点,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4.明确写法,引导背诵。学生背诵古诗文时是十分吃力的,其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忽视了背诵的指导,把它留成了课后作业。我认为对一般的短小段文,采用研讨写法―明确作者思路―理清背诵线索―自由背诵的形式,是当堂可以完成的。例如:对《陋室铭》一文的背诵,在明确了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之后,引导理解开头作者是用山水类比突出主题的,结尾是用诸葛庐、子云亭作比的,文章思路即已明确,学生参照教师的板书,再读几遍便能背诵了。
5.课后拓展,由学习语文知识而转化成学生的思想、文化、心理等素质。结合所学知识,最好能举一反三,加深印象。例如:学过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做比较理解。还可采用写读后感、扩写、改写等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将原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认识。
二、语文教学尤其文言文教学要把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语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必须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留有时间为学生先学自学提供时间保障。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
3.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学校在课堂评判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三、文言文教学要把定位“教”和“学”的规则真正进入课堂
1.教师遵循“五要五杜绝”。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白”,以杜绝“满堂闹”。
2.处理好课堂“六个讲好”和“六个不讲”。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陈卫明,教师,现居甘肃酒泉。
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
1.重视导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设计简单而又能联系了学生关注的问题的导语,激起积极思维的浪花,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要能起提纲挈领、提示教学难、重点的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注重朗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知识的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提高。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在听完录音范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莲花图,依图说出莲花特征,再从文中划出描写莲花特征的语句,这样图文结合,融观察、口述与朗读为一体,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又训练了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有了表层的把握。再反复引导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思考文章题为《爱莲说》,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描写莲花的特征吗?又为何写菊花、牡丹呢?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探究出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托物言志”,理解了这一思路和文章的难点、重点,再来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这些任务的完成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
3.淡化对课文的照译,采用多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和对主题有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提示、自学、讨论、比较、帮助理解、整理等形式,让学生识记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段。例让学生找出带有通假字的原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养成平时积累知识的习惯,对于古今异义的字,可采用比较法识记,对于虚词的理解,教师可先提出虚词的一般用法和意义,让学生在所学文中找出带有该虚词的语句,并选择其用法,对一些重要语句,可采用帮助理解法(优生帮后进生,教师帮学生)。这样又把课文化整为点,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4.明确写法,引导背诵。学生背诵古诗文时是十分吃力的,其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忽视了背诵的指导,把它留成了课后作业。我认为对一般的短小段文,采用研讨写法―明确作者思路―理清背诵线索―自由背诵的形式,是当堂可以完成的。例如:对《陋室铭》一文的背诵,在明确了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之后,引导理解开头作者是用山水类比突出主题的,结尾是用诸葛庐、子云亭作比的,文章思路即已明确,学生参照教师的板书,再读几遍便能背诵了。
5.课后拓展,由学习语文知识而转化成学生的思想、文化、心理等素质。结合所学知识,最好能举一反三,加深印象。例如:学过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做比较理解。还可采用写读后感、扩写、改写等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将原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认识。
二、语文教学尤其文言文教学要把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语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必须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留有时间为学生先学自学提供时间保障。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
3.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学校在课堂评判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三、文言文教学要把定位“教”和“学”的规则真正进入课堂
1.教师遵循“五要五杜绝”。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白”,以杜绝“满堂闹”。
2.处理好课堂“六个讲好”和“六个不讲”。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陈卫明,教师,现居甘肃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