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阐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容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生作文内容应当是学生生活内容(包括现实和幻想)的反映,我们研究“生活作文”的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的新体系,也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不够深入的,很多人以为“教作文”无非就是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而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却发现作文教学要树立大作文观,仅仅教学这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比这些内容更重要,更需要老师教给学生的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学生“心入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真、善、美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当把握各种时机、各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人每一事,然后正确指导学生辨别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中发现真、善、美,写下来使之成为自己的好作文。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可供作文表现的真、善、美,关键是要“心入生活”,用心去体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提高识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理应成为“生活作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自有神”是对阅读的重要性的最好解释。阅读对“思想吸收”、充实写作内容、“提高识力”、“练写技巧”、“完美语言”、“拓展思路”都有极大的好处。人除了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感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书本获得间接的经验。如果没有一定量的阅读作为基础,即使学生有再丰富的生活感受和实践材料,他也断然写不出好文章来。因此一定要重视“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第一兴趣”,使我们的孩子“离电视远一点,离书本近一点”。
阅读分课内和课外。对于课内阅读,要根据“生活作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改革,重点指导读书的方法,并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去。对于课外阅读,更要加强,首先要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要保证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第三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第四要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朗诵会等)。
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适应的,如不切实进行阅读教学,而孤立地抓作文训练,是不可取的,也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们应该明白,作文不是单靠教师指导就能学会的,学习写作的功夫很大程度上在于课外,这跟作诗“功夫在诗外”是同一个道理。有人说世界上的大文豪没有一个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莎士比亚自学成才,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都是学法律的,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鲁迅是学医出身……由此可见,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感受,才是写作最重要的根基。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范围的限制,这些写作必需的“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感受”,除了在生活中直接获得一部分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间接获得了。
三、教学生表达,表情达意,明白自如
叶老儿子叶至善说,他父亲不教他作文,平时只是叫孩子们每天写一点东西,写什么都可以: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纳凉时,叶老让孩子们把当天写的东西读出来,叶老倾听着,从不轻易说好或不好。只是说“我懂了”和“我不懂”。有时说“这是什么意思啊”,“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等。
从“叶老教子”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别的先不说,就说一条:写文章首先要把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让人听懂,(说话也一样)。可见教学生学会表达是多么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往往作文写得比较好,而平常不敢说话的学生则作文大多写得不好。我们还发现,许多“差作文”也就差在表达不清,不知所云上,如果仔细询问作者本人,弄清原委,再加以修改,使之清楚地表达,这篇作文也就不会是“差作文”了。
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呢?首先要文通句顺,通则懂,不通则不懂。其次要连贯,要连着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个意思说完,再说另一个意思。其三要言之有序,有条理地说。在“生活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作文课上,先口头作文,再写成书面文字,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表达。
以上论述只是从作文必备的基础和能力这个大角度来讲,如果从作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来讲,那么就要涉及各年级段安排什么教学内容,课内和课外又如何安排,还涉及教材内容的改革等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但还没有定型。如低年级安排童话、儿童诗训练,中年级安排生活片断、素描作文训练,高年级安排社会见闻、生活随笔、拟广告词、写评论等实用作文训练。
总之,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习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学生作文内容应当是学生生活内容(包括现实和幻想)的反映,我们研究“生活作文”的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的新体系,也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不够深入的,很多人以为“教作文”无非就是教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而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却发现作文教学要树立大作文观,仅仅教学这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比这些内容更重要,更需要老师教给学生的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一、教学生“心入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真、善、美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当把握各种时机、各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人每一事,然后正确指导学生辨别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中发现真、善、美,写下来使之成为自己的好作文。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可供作文表现的真、善、美,关键是要“心入生活”,用心去体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提高识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理应成为“生活作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自有神”是对阅读的重要性的最好解释。阅读对“思想吸收”、充实写作内容、“提高识力”、“练写技巧”、“完美语言”、“拓展思路”都有极大的好处。人除了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感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书本获得间接的经验。如果没有一定量的阅读作为基础,即使学生有再丰富的生活感受和实践材料,他也断然写不出好文章来。因此一定要重视“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第一兴趣”,使我们的孩子“离电视远一点,离书本近一点”。
阅读分课内和课外。对于课内阅读,要根据“生活作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改革,重点指导读书的方法,并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去。对于课外阅读,更要加强,首先要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要保证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籍,第三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第四要开展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朗诵会等)。
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适应的,如不切实进行阅读教学,而孤立地抓作文训练,是不可取的,也是收不到预期效果的。我们应该明白,作文不是单靠教师指导就能学会的,学习写作的功夫很大程度上在于课外,这跟作诗“功夫在诗外”是同一个道理。有人说世界上的大文豪没有一个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莎士比亚自学成才,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都是学法律的,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鲁迅是学医出身……由此可见,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感受,才是写作最重要的根基。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范围的限制,这些写作必需的“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感受”,除了在生活中直接获得一部分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间接获得了。
三、教学生表达,表情达意,明白自如
叶老儿子叶至善说,他父亲不教他作文,平时只是叫孩子们每天写一点东西,写什么都可以: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纳凉时,叶老让孩子们把当天写的东西读出来,叶老倾听着,从不轻易说好或不好。只是说“我懂了”和“我不懂”。有时说“这是什么意思啊”,“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等。
从“叶老教子”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别的先不说,就说一条:写文章首先要把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让人听懂,(说话也一样)。可见教学生学会表达是多么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往往作文写得比较好,而平常不敢说话的学生则作文大多写得不好。我们还发现,许多“差作文”也就差在表达不清,不知所云上,如果仔细询问作者本人,弄清原委,再加以修改,使之清楚地表达,这篇作文也就不会是“差作文”了。
怎样才能把意思表达得清楚、明白呢?首先要文通句顺,通则懂,不通则不懂。其次要连贯,要连着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个意思说完,再说另一个意思。其三要言之有序,有条理地说。在“生活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作文课上,先口头作文,再写成书面文字,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表达。
以上论述只是从作文必备的基础和能力这个大角度来讲,如果从作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来讲,那么就要涉及各年级段安排什么教学内容,课内和课外又如何安排,还涉及教材内容的改革等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但还没有定型。如低年级安排童话、儿童诗训练,中年级安排生活片断、素描作文训练,高年级安排社会见闻、生活随笔、拟广告词、写评论等实用作文训练。
总之,构建生活作文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习作文、用作文,就会让每个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