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体会到生活,在生活中能学习到更多。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有些《品德与社会》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56个民族是一家》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应注意什么?通過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在教学中,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如在讲《交通连四方》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该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9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感兴趣”、“收获大”。取得如此效果是因为:一、现代媒体迅猛发展,学生习惯于这种大信息的接触;二、这种对知识的“立体”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全新认识,即学习社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生动的交流,甚至有学生称为“很好玩,都不像读书这么辛苦”,继而产生出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与大家交流的“资源共享”心态。
  (三)优化评价体系,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
  (四)和谐的交往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
  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环境的交互发展需要交往环境的协调作用。同时,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认识人与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创新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交往环境的构建中,强调根据现实需要沟通各种交往关系。
  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而不是外加的因素。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二)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而传统的书本教学只能造成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如我在教学《社区我的大家》一课上,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小区,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我生活在社区中,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社区有家一样的感觉。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感受呢?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远亲不如近邻》的小品。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让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邻居的重要性,体会到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他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分类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使学生对社区生活充满希望。
  (三)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他们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唯此,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作者单位:榆中县文成小学 甘肃】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速度耐力是影响短跑运动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作者多年的田径教学和短跑训练经验,采用分组对照实验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提出个人的见解及训练方法,旨在为短跑运动中速度耐力训练的科学化提供参考。  小学阶段五至六年级是训练速度耐力的最好时期,我们体育教师把握好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速度耐力训练对经后这方面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抓住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关键期”采取科学的方法
初次见到"绿腰",和李碧华一样,惊喜又惊艳.闭上眼睛,那是盈盈一握的纤腰,女儿绿的裙裾,身影飞旋间,翠色拂人眼;悄然而止时,又亭亭玉立如月下之荷……"云门",又何尝不是一个缥缈而美丽的名字呢?在典籍深处,林怀民发现了它,将它采撷回来,又赋予其血肉,于是,失传了几千年的云门舞蹈复活了.
课堂是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是互动的,因此在教学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精心设计教案,但在课堂中,林林总总的信息会扑面而来,有时会令老师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这就是最让教师头痛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矛盾,它们两者既是对立面,又是统一面,因为课堂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产生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自主探索、合
<正> 出生在北中国边缘黑土地上的萧红,以其独特的写作享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一个个悲剧命运的女性展现在我们面前。
<正> 自1988年至94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386例,现将其中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资料与同期55岁以下的60例对照分析,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与治疗特点。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模式必然会被新的模式取代,正如代建制被不断地推广使用,其相较于传统的模式存在有许多的优点。对代建制的概念及代建制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就在建筑
无论接任哪个年级哪个班,孩子们是喜欢我的,给予我的评价是温柔、漂亮、穿着得体、时尚;上课时非常幽默,形式多样,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着并快乐着;还能在交谈中抓住我们的心,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良好的听讲、读、写的好习惯;一看就是一名好老师。  我感受着孩子们的接受与喜爱;分享着孩子们成长中的烦恼与快乐;奔跑在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道路中。  一、跟不上信息技术进
<正> 1987年Palmer和Ignarro分别证实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氧(NO)以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NO是兼有细胞间第二信使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的气体物质,在脑血管疾病中
本书是资深作家、著名记者李宏林继《大海作证》之后又一部长篇力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校园是受教育者感知知识和接受教育的基地,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推动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身为小学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的学生虽小,但是让他们从小接受法治文化教育,掌握法律知识,已成为当前教育战线迫切而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开展小学生法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法治文化,是指融注在人们心底和行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