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是互动的,因此在教学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精心设计教案,但在课堂中,林林总总的信息会扑面而来,有时会令老师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这就是最让教师头痛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矛盾,它们两者既是对立面,又是统一面,因为课堂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产生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主动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在备课时不能单纯地备教材,还要根据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好充分的预设,并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调整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当然课堂需要预设,但决不能只有预设,只有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做到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
  一、课前充分备课
  没有课前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课前的运筹帷幄,就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课堂不可预测因素很多,预设实施中总会遇到意外,或预设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预设未曾顾及学生认知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预设滞后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缺乏张力。那么,教师不管遇到上述哪种情况,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备教材
  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而编写的,教学过程离不开知识的传递,在没有進行教学过程之前,教科书上或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都处于知识的储存状态.要使它们获得可传递的性质,就离不开教材的分析,需要教师更加用心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灵活地选用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备学生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关注生成
  课堂生成的内容是错综复杂的,所以要避免过于理想化的假设,沉着应对,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始料未及的“意外”。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非预期性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巧妙运用课堂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构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1、善于倾听、选择生成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常规,然而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预先估计的完全一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学会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有位老师在教学三上的《一一间隔排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每组两个事物之间相差“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会:“一一对应”这个概念。操作完后,老师提问:你是怎么想得?生1:我在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后面画一个小竖线,再在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后面画一个小竖线,最后多了一只兔子,所以兔子比蘑菇多“1”。师:你说得真好!方法也不错!生2:我是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圈起来,再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圈起来,最后也多了一只兔子。师:圈一圈的方法也是很棒的……这时有个孩子高高举着手想要发言,老师说:你怎么想的?生3:老师,有只兔子没吃到蘑菇,真可怜!(这时听课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可能在这样的公开课上,有的老师会偷偷瞪一眼那位学生,然后忽略这个学生的发言。但是这位老师却一脸疑惑地问生3:怎么会没吃到蘑菇啊?生3刚开始有点难为情,听老师这么一问,就指手画脚开始说道:你们看,一只兔子吃一个蘑菇,一只兔子吃一个蘑菇……最后这只兔子就没蘑菇吃了。这位老师马上接口说:说得真好,同学们像这样一只兔子吃一个蘑菇,在数学上就叫做“一一对应”,我们可以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把它们俩圈在一起,最后多了一只兔子没蘑菇吃了,所以兔子的数量比蘑菇多了“1”……这位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估计也没想到学生会想到一个“吃”字,但是这位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却认真倾听了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巧妙地用这个“吃”字引出了“一一对应”这个概念,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了这个概念,从而达到了教学效果。
  可见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只有倾听,才能捕捉到来自学生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2、灵活捕捉,运用生成
  作为数学教师,面对“意外”生成的材料,应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或放大,深入追问,适当改变预设教案;或缩小,简约处理;或暂时搁置,后续探究。应该在尊重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并积极评价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回答,老师不能只根据课前的备课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当所有学生对简单的乘法都已经有所了解时,我们就要沿着学生的思路反问:为什么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呢?学生已经知道答案了,至于原因他们却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老师让他们利用已有的加法算式进行思考时,是为他们开通了一条研究乘法的通道,从而自然而然达到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昆山市周市镇永平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施氮对设施栽培金针菜产量、品质和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设施栽培金针菜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针菜‘大乌嘴’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7年在江苏省
阐述了矿山生产中除尘的必要性,描述了改造前该破碎车间存在的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居于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按此方案进行改造后,问题得
新课标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课堂作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当前应走的教研之路。  我教一年级数学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来的特点,采取不布置家庭作业的办法。那么怎样在不布置家庭作业的基础上,较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呢?通过操着实践教学,笔者颇有感受。  一、端正教育思想,走出认识误区  以前我们教师认为补课越多,作业越多,越能体现老师的师爱,
本文试图分析金融危机形式下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及成因,并就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提出一些建议。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而作文教学自然也成为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一个孩子从入学开始,不知要写多少篇作文:日记、周记,小作、大作少不了,春游、秋游、运动会也要写;老师们更是煞费苦心,归纳总结了各种作文模式和写作技巧,开头、结尾怎么写,事例要写什么都教给了学生。这种文字编织术不仅让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还教会了学生说空话、假
出入口是城市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间距和形式成为评价快速路总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重点分析了出入口设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出入口设置的原则及设置时
追问是智慧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质疑,促进师生互动和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节奏,及时有效地实施追问,往往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绽放异彩,获得超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在缺乏思考处追问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回答问题时常常不经过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患者98例,另选正常对照5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血清生化检查,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
本文提出速度耐力是影响短跑运动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作者多年的田径教学和短跑训练经验,采用分组对照实验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提出个人的见解及训练方法,旨在为短跑运动中速度耐力训练的科学化提供参考。  小学阶段五至六年级是训练速度耐力的最好时期,我们体育教师把握好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速度耐力训练对经后这方面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抓住发展各种身体素质的“关键期”采取科学的方法
初次见到"绿腰",和李碧华一样,惊喜又惊艳.闭上眼睛,那是盈盈一握的纤腰,女儿绿的裙裾,身影飞旋间,翠色拂人眼;悄然而止时,又亭亭玉立如月下之荷……"云门",又何尝不是一个缥缈而美丽的名字呢?在典籍深处,林怀民发现了它,将它采撷回来,又赋予其血肉,于是,失传了几千年的云门舞蹈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