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的意象体验翠翠形象的巨大张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123_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对《边城》中对翠翠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从沈从文的自然人性角度出发,发掘作者在翠翠身上表现出的善良、淳朴、纯洁、自然的人性美。在沈从文的创作历程中,伴随着湘西的美丽风景、淳朴的人性关系以及城市生活的虚假和伪善,《边城》就是在这种矛盾对立的生活环境下创作的作品,他利用自己对两种世界的认知,描绘出自己心中的一个与现代文明完全不同的理想世界。
  《边城》里的湘西,青山绿水,淳朴自然,“水”这个意象贯穿始终,成为作品创作的中心轴,无论是对美丽乡村风景的描写,还是对生活其中人物健康形象的描写,都是通过“水”表现出来。“水”这一具有文化人类学内涵的意象,既是生命的根源,又是生命的净化,也是生命的死亡、破坏。正是这青山绿水,成就了翠翠人性之美。这种生长、净化、死亡的轮回,构建了沈从文笔下人物形象特有的文化内蕴。翠翠的形象除了自然人性之美,更有一层命运轮回中的不幸、哀愁的悲剧色彩,正是这种双重性,才使得翠翠这个人物形象具有深刻、巨大的张力。
  一、如水一般清明洁净的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会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这一段的描写从翠翠这个人物的生长环境、肖像、神态入手刻画出了山水给予这个女子的灵气。“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过渡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在这一个语段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来表现翠翠的少年担当,也表现出了翠翠与祖父之间的祖孙情深。
  正是整个故事置于水的背景,在水是生命之源的认知下,湘西的青山绿水,成就了翠翠矫健的身姿、纯净的心灵,翠翠的心中没有一点杂质,隔绝于现代文明之外的生命自然成长,使整个故事显得舒缓、柔和和浪漫,从生命和自然的角度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饱含着淳朴自然的人性美,脱离不了茶峒的山水之美和重义轻利、守信诚实的淳朴民风。溯流而上的白河,清澈见底的深潭,青翠的细竹,碧溪边的竹篁、白塔,酉水上的小船,管理渡船的爷爷、傩送、顺顺、过客和屯戍的士兵,如画般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和谐宁静的社会环境,两者相互依存,进而也养育出了一群可爱的人,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却又有着共同之处,他们勤劳、善良、淡泊,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愿守清贫,乐于助人,这正是未被工业文明异化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与人情之美。
  二、如水一般生命轮回的翠翠
  沈从文在作品中提到:“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这并非你们的过失,只是你们的不幸。”。无论是《边城》,还是《长河》《一个女人》《萧萧》,都会发现一个矛盾的对立:一方面是一个桃花源似的人间美境,一方面又是一种莫名的哀伤。
  翠翠的家世,祖孙二人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白塔下、溪水边、小船上相依为命。翠翠的父母相依相恋,最终却选择了自杀。当翠翠长大,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假若爷爷死了?”可见,母亲当年的两难选择依然困惑着翠翠。翠翠的祖父心想,翠翠总有一天会要走的,但他不敢提这件事。翠翠与二佬有了一些接触,彼此产生了好感。但事与愿违,到翠翠家提亲的不是二佬,而是大佬。顺顺家的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了翠翠。在大佬溺水死亡之后,二佬也出走不归。翠翠陷入了无尽的等待之中。而且,祖父面对翠翠不顺利的婚事,生发出一种忧愁,因为他忽然觉得翠翠一切全像她的母亲,而且隐隐约约感觉到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小说结尾说:“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的爱情,就是“一串梦”,开始朦胧飘忽,最后还是不知所终。
  纵观整篇小说,所有人的死亡,与这水这个意象摆脱不了关系,大佬、翠翠的父母、老船夫等的死亡几乎都与水有关。小说的结尾,展现了水巨大的破坏力,轰隆的雷声与倾盆大雨使所及之地都遭受破坏,变成了一片废墟,木筏也不知去向,夺去了年迈老船夫的性命,破坏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水强烈的破坏本性在这里凸现出来。
  这“背后隐伏的悲痛”,正是水成长、净化、死亡的生命轮回,不幸、忧愁与美丽、善良的人儿同在,正是这双重视角的完美融合,使沈从文塑造出了翠翠这样一个既具有美好人性又具有蒙昧生命意识、美丽而又让人感到悲哀的年青女子形象。这种形象的背后,正是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追求,不仅仅是以“乡下人”的自然人性目光看世界,而且用一种“现代文明”的思想视野审视湘西大地和湘西农民,写出了湘西农民的美好自然人性,更表现出了隐伏的悲痛,这种悲痛使沈从文的小说呈现出一种深刻、巨大的张力。
  三、如水一般潜移默化的批判
  从沈从文的经历来看,1922年,沈从文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带着理想与信仰,从边远的湘西来到北平去实现文学之梦,他从自然人性的视角,展现出了湘西农民的善与美、真与淳;同时,沈从文从湘西走出来之后,就一直生活在都市化的现代文明之中,所以他的“文学创作之路的选择、审美理念的确立、审美思维的语言工具都是在现代文明语境下完成的,都经过了都市文明笼罩下的现代思想的浸染”。
  沈从文多次强调文学对社会重造、文化重建的作用,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改造社会的力量,以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重建社会、重建文化的思索。摆渡的木筏与旧社会象征的“白塔”,在大雨中倒塌并随河水漂走,除了展现水强大的破坏力,也意味旧社会的结束;翠翠哭了一个夜晚后,“把一个一个日子过下去”,继续老船夫摆渡的工作,在死亡中获得了新生,以翠翠为代表的新一代正式登场与重新竣工的“白塔”预告了新生命的开始。以水为中心轴的故事,既赋予了人物以健康纯净的形象,又激起了悲哀的情感,为人们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透过重重包裹下的湘西自然人性,我们会发现沈从文审美理念中的现代文明思想。透过翠翠这个人物形象,沈从文提出了这样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人类怎样既具有自然的美好人性,又拥有生命的自我主体意识?怎样才能既摆脱都市文明的罪恶,又脱离生命的蒙昧,走向生命的本真与自由?《边城》作为沈从文成熟的代表作,已经渗透了他的重建文化、重建社会的审美理想,具有了双重审美视角融合的审美特质。正是沈从文审美想象的双重视角,表现出了翠翠形象的双重性及其深刻内涵。
  作者单位:安徽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达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富有魅力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魅力的一些途径。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挑选语文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定期上台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分享他们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板块。从人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再到三本选修教材,每一本书都涉及到文言文教学。可以说,文言文教学占据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表达交流部分的第二章节,题目是《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就写作角度而言通过写自己的老师来表达对师长的尊敬,也就奠定了本次作文的情感基调——尊师重教,学会感恩。借此可以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完成和实施教学目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获得写作经验,选取合理的记叙角度作文。其中获得写作经验是难点,必须加以引
从最初的看图说话到现在的作文教学,这一直是让老师和学生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当前的作文教学正在朝着模式化的方向转变,导致学生的作文死气沉沉,缺乏灵气。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促进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谈一谈浅显的教学感悟。  一、“深刻”的作文怎样炼成  1.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拥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增强思考问题的心智。并
语文教学一直有个“重难点”——作文教学,用句俗语来说,那就是“撼语基易,撼作文难!”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大多被封闭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闭门造车。作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没有关注写作的过程,只是关注写作的“终端产品”——范文,引导学生模仿,没有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自己鲜活生活的审视。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不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写作要求的。新课标指出: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
古代诗歌,讲究意境优美、意蕴丰富,含蓄委婉地表达感情。诗人在表情达意时,往往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用意象、意境等作烘托渲染,使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以达到使诗歌意境悠远、耐人寻味的目的。  许多诗人除了采用一些传统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曲笔,这样就更进一步拓宽了诗歌意境,使情感的表现更加婉曲,更有韵味。  在诗歌创作中,曲笔是指不直接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或者故意离开诗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注重个性化的阅读,使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累得到充分利用,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从根本上说明了阅读的核心。新课改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文章亲自感受,以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在推行的新课改中,就已明确了实施个性化阅读是其重要的部分,其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师生关系给予重新定
目的 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FG)经自行设计的导管系统注入封堵消化道外瘘的效果。方法 对18例消化道外瘘的患者,11例采用FG经自行设计的导管系统注入瘘管进行封堵,7例未用FG作
常常听到同事抱怨班上学生作文质量差,优秀作文凤毛麟角;常常看到学生习作上“立意平庸、语言干瘪、事例陈旧”之类的评语。不禁深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写了十几年作文为何没有长进?还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问题?  其实,个中原因我们一直知晓。现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