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大学生学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给高校教书育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群体的特点,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教书育人新思路。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 特征 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时代的青年学生必然烙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青年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以下简称“90后”),他们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学习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群体特征。高校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探索适合“90后”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1.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存在问题
  总体来说,“90后”大学生见多识广,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新精神,有个性有主见,理性务实,勇于承担责任。但他们正处于青年期,心理方面正处于从半成熟过渡到成熟的时期,体现出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十二年的中小学应试教育带来的被动学习习惯和“厌学、厌书”情绪,使许多“90后”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表现为无所适从,面对专业课、公共课、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教育实习、兼职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在入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所措。有的新生出于自己、老师和家长的期待,把进入大学作为自己唯一的也是最高的奋斗目标,当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便失去了继续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1.2学习模式不适应
  新生对大学学习模式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方式不适应。大学授课速度快、知识容量大,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多,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比较高,据调查了解,大多数新生不能很好适应高校的教学方式。二是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学习更多的是自学,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求较高。许多新生不适应大学“主动式”的学习要求,不懂得有效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不知道本专业理论学习、技能锻炼及素质培养的途径及方法,不知道如何规划适合自身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学业生涯。
  2.原因分析
  2.1家庭环境
  每一代人由于其生活的时代特征不同,因而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异。“90后”学生85%以上为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的关怀爱护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同时在成长中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这使他们渴望独立,更有个性。但由于过度保护,他们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他们习惯于旁人的指导与帮助,深受家长的袒护与关怀。“90后”大学生还存在着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这更应该从家长和社会上找原因,是家长和社会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成长环境。
  2.2学校教育
  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当代大学生高分低能,综合能力较差。高中与大学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高中的教师灌输到大学的自主学习,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吸收,学生需要自己摸索。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跨越使他们较难适应,甚至出现抑郁等心理困惑。
  2.3社会环境
  “90后”出生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成就最大,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也最为多元化。“90后”大学生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他们的思想受到时代的洗礼,观念解放、思想前卫,价值观也体现出多元化。另外,由于目前就业的压力,新一代大学生择业观更加理性、务实,但许多新生从一开始对就业前景就感到迷茫。在调查中发现,87%的学生感觉到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过于深奥,很难接受。再者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很难读透学懂,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存在脱节,学不致用,导致他们对专业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对前两届“90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学得很快,而对基础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差,实际动手能力还不够强。他们面对学业缺乏自信心和专注力,加上一些同学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文化课基础普遍不理想。一些同学不愿意接受教师的说教,不思进取,无远大抱负。
  3.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90后”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给高等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高等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突出特色,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3.1转变培养理念
  目前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对于“90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迫切需要由培养“专才”转向“通专结合”,重点高校可以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精尖人才和科技工作者;普通高校可以适度扩大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的本科生规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改变长期以来一般本科教育轻视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做到既坚持本科层次的理论教学,又强化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能力训练。如化工类专业应培养技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有较强动手能力及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实验室研究、化工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工作,拓宽就业渠道。
  3.2优化专业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渴求也显得十分迫切。根据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毕业生无疑是最抢手的,因此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新的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实行“有计划、宽口径”是专业设置的理想模式。要加强对“90后”职业素养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
  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企业,特别要注意面向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并有较强的科学技术运用推广及转化能力,以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要注重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应体现“宽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特点,既要重视本科层次较为宽泛的理论教学,又要注重理论的应用,真正实施理论与实践强有力结合的教学。这既是学校的立校之基,又是学生的生存之本。
  3.3创新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高校要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标准,整合教育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使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加强基础,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3.3.1实行弹性学制。加大专业课的选修力度。调查中,对缺课原因,34%的学生选择“忙自己觉得更重要的事”;对“妨碍学习的主要因素”,32%的学生选择“课程太多,自学时间少”,28%的学生选择“课程太统一”。一系列调查数字说明现行学制太刻板,必修课太多、时间太统一,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挥。高校应实行弹性学制,减少统一时间的必修课,让学生能更自主灵活地制定大学学习规划。改革学制的出发点应是“以生为本”,大学生是独立个体,每个人的个性和思想不同,我们可以实行灵活的弹性选修学制,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快地成长为社会人。
  3.3.2针对实际需求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毕业生和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按照当前形势的要求,以社会和人们需求为导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用型和专业型人才成为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积极探索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创新教育途径和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势在必行。如化工类专业,既要培养从事现代化工技术的创新研究型人才,又要培养大批直接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转化、推广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依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贴近生产与流通实践,具备更强的解决现实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在重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改革,加强通识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大原有专业课实验实践教学,更加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增设必要的职业技能课。要竭力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模式,解决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辟第二课堂,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毕业生真正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之才。
  3.3.3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作用。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是一种财富,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让网络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使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更加生动,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视野。
  3.3.4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激发学习兴趣。开展高校职业指导是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认清当今社会转型形势和职业发展变化,指导学生认识正确的职业取向,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知道大学的基础教育、专业学习、政治学习是自己将来事业起步的关键。我们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渗透就业、创业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3.5渗透个性化教育,发展道路多样化。教育不是将知识强塞进学生头脑中,而是要“将个体优势引发出来”。与以前相比,“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自我意识更强,追求个性与自由,不拘泥于刻板的生活与教育模式,喜欢尝试新事物。面对这样一个活泼、外显的群体,我们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和各种社团活动的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引导,为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走多样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桂云,孙义兰.注重人文关怀——“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J].社科纵横,2008,(12):173.
  [2]易锦.“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5.
  [3]武汉大学.“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R].武汉大学,2008,(10).
  [4]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0,(1):7-10.
其他文献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巧用演示实验,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设计,组织合作、交流、讨论;运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巧用演示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这是中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对演示实验,学生特别感兴趣,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与此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创新能力。另外,在教学
摘 要: 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但是要能够因人、因时、因地,用最恰当的方式,恰如其分地教学,不是人人都能为之。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教师教得轻松,也让学生学得愉快,是每个物理教师应该常常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软手法 情感    如果问一个学过物理的学生:你所学习的物理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恐怕会有不少学生认为,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用多元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因素,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进行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些认识,以供读者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实践证明,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法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情,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
第一次上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时,我按照教学流程:先提问复习: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2.如何通过纸带,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3.如何用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看后回答: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5.实验注意事项;6.处理哪些数据、如何处理。接着总结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学生
摘 要: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开展物理学中的人文知识灌输。物理教师应该既关注物理学的科学价值,又关注物理学的人文价值,使物理学中的科学因素与人文因素同时得到继承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均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人文精神教育 开展途径    迅速发展的
目的: 1.通过收集、归纳、分析、统计文献资料尝试建立和解类方证的主证,兼证,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确立治法,总结方药加减变化规律。 2.本课题为方剂辨证论治方法体系研
一、 问题的提出  作为课堂教学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是老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门艺术,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因此,课堂提问的质量,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更好地落实课堂教学,我进行了本次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目的  随机抽取我校高一、高二各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照预定目的,制作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调查时主试不作任何提示,时间也没限制。1—17题为选
目的:由于慢性盆腔炎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健康,目前对其防治尚无重大突破,现代医学保守治疗尚无理想药物,中医药虽然有多种方法,但疗效不够理想,于是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控制其复发成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