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自然环境,同时能源的供应状态也愈发紧张。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节能与环保是极其重要的话题。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时,积极融入节能环保的思想,有助于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所以,相关的技术工作者有必要强化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体系的研究,持续引入先进的节能技术与装置,从而对给排水工程的节能效果进行改善。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节能措施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节能与环保的思想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愈发关注节能与环保这一话题,而这一话题也逐渐被引入到建筑给排水体系当中。对此,相关人员有必要明确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工作思路以及针对性的节能措施,从而强化建筑给排水体系节能效果,控制能源与资源的浪费。
1 建筑给排水体系节能实况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国内区域当中的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如下能源浪费的问题:卫生器具与设施并不具备节水的功能;雨水整体的利用率水平相对较低,针对性的管控工作不到位;热水循环供应体系缺失;管网的压力超出标准等。对于建筑给排水体系当中的能源浪费问题,相关的设计工作者有必要强化节能设计意识,选取合适与有效的供水体系与设备设施,运用先进有效的技术与举措,来应对给排水工程体系当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使得水资源整体的利用率得以有效提高。
2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工作思路
对于供给排水板块来讲,有必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区,同时选取匹配的给排水体系。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基础上,有必要将较高的建筑物体系当中的给排水系统区分出来,分区域设置减压阀装置,为了有效地节约能源,尽可能不设置串联装置。相关的人员在选择给排水系统时,需要发散思维,有效减少水泵低效工作段数量,实现节能的效果。
2.1 热水系统
在热水系统的能源消耗体系当中,热水制备环节所消耗的能量占比超出了八成,所以,热水系统的选择过程十分关键。在整个过程中,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热源,在此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设计热水系统,同时合理地选择热源,从根源上控制能源的损耗,为节能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基。
2.2 给排水系统设备与材料选择
给排水设计工作和节能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以及在选择材料时,落实节能减排的思想能够助力国内建筑行业朝着绿色的方向全面发展。传统形式的给排水设计结构与材料的选择均未从根本上解决节能的相关问题,存在严重的浪费,使得业主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一定的侵害。
2.2.1 变频水泵
在进行给排水设计工作时,有必要优先选择具备变频调速、程序控制、压力传感等先进技术的变频水泵,相关的数据信息显示,这类水泵可以节省两成的电力,节约一成的水,有助于给水系统整体节能效果的强化。在国内的建筑体系当中,给水系统中尽管被添加了计量性的水表,然而并不具备编程与自控的功能,因此,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依然相对严重。如今,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始终将计量节水作为基础原则,与水系统结合起来,在建筑物当中安装一些变频水泵,达到自动调节供水的效果。
2.2.2 中水系统
中水系统整体的优化设计有助于污染问题的控制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减少。中水回收处理技术工艺与具体的流程的确定需要结合中水的水质、水量以及用水的要求等因素,同时需要满足经济实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中水系统的加入能够使得高层建筑物整体的水资源消耗量下降四成左右,不仅能够节约一定的资金,还能够满足节能与环保的要求,为水资源的持续健康开发奠基。
2.3 综合节能系统
建筑给排水体系节能设计工作的意义是节能,因此,需要将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充分考量节能设计工作的实用价值,并非摆设,而是真正实现节能的效果。同时,在进行节能设计工作时,需要考量节能设计工作可能衍生出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诸如管道的污染、噪音污染等。对于楼层数过高的建筑物,还需要对水压的问题进行考量,若是水压数值过大,所耗费的电力也会随之增多,这也就意味着资金的损耗量增多。当然,在考虑节能系统的实用性后,还需要考虑居民使用的舒适性,使得节能设计工作更为人性化与合理化,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成本,将成本调控在居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3 建筑给排水节能措施简析
3.1 热水系统
如今,热水系统一般是需要锅炉与热水机组的共同辅助的,锅炉与热水机组的运行均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燃料,通常情况下,上述燃料涵盖着电、煤、天然气等,借助消耗能源的方式实现热能的转化。同时,上述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在燃烧时不仅仅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也使得碳排放数量有所增多,环境污染问题也会由此加剧,因此不利于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类型的清洁能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如今,热水系统已经实现了对太阳能的有效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热转化的效率,也不会污染环境,保温性能良好,操作与维护的难度更低,符合节能环保的思想理念。
3.2 二次供水设备
在传统形式的水泵-水箱的供水模式当中,水质被污染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二次供水逐渐被气压罐供水或者变频调速供水体系所代替。变频调速设备设施运用变频器装置来调整电机自身的供电频率,结合用水量来促使水泵达到无级调速与循环软启动,在变频设备设施的支持下,恒压变量供水体系已经逐渐发展为变压变量或者变频气压供水的模式。总之,结合系统自身的运转特征以及设备设施的节约性能,选取合理有效的节能设备,从而达到更为优良的节能效果。
3.3 合理选择给水方式
不同区域所适用的给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高层的办公楼内人员下班之后基本上不存在用水的区域,人员上班时用水的区域相对较多,对于自来水所表现出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用水时间相对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水泵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水泵与水箱共同给水的方式。普通的住宅型建筑物则可以考虑加压式的变频泵给水模式;规模比较大的商业建筑物由于高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可以考虑使用辅泵和变频泵组及气压罐的方式给水。
3.4 雨水的有效回收利用
为了有效地运用水资源,可以收集雨水,在经过设备以及专业药剂处理之后,将雨水运用在城市绿化板块。在对雨水进行收集的过程中,需要将屋顶上存在的雨水运用导管的方式将其排入沉沙池内,运用沉淀的方式除去雨水当中存在的杂志,再将雨水转移到蓄水池当中,使用氯消毒等不同工序处理之后,将其转移到中水管道体系当中以供后续使用。
3.5 使用优质建筑管材
优质的节水装置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供水量,也可以有效控制供水的能耗,诸如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沐浴喷头、节水的水箱等。如今,一些劣质的管材与管道阀门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会逐渐生锈,同时上述锈蚀会跟随着生活用水逐渐流出,对水质产生影响,衍生出水资源浪费问题。对此,可以运用创新性的管材,其通常均具备更为优化的性能,能够在建筑给排水体系当中控制排水的噪音问题、降低管道锈蚀速度等,这也是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的模式。
[结束语]
在建筑给排水体系当中,节能设计工作的开展对于建设成本以及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言至为关键,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数量,助力社会能源体系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进发,整体的推广价值水平较高,所以,有必要强化研究力度,为能源消耗量的有效管控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参考文献
[1]林群.浅谈建筑给排水节能的设计思路与节能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7):101-102.
[2]杨广涛.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措施[J].低碳世界,2016(09):140-141.
[3]刘春荣.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173.
[4]王丽华.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思路与节能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7):96-97.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节能措施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节能与环保的思想开始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愈发关注节能与环保这一话题,而这一话题也逐渐被引入到建筑给排水体系当中。对此,相关人员有必要明确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工作思路以及针对性的节能措施,从而强化建筑给排水体系节能效果,控制能源与资源的浪费。
1 建筑给排水体系节能实况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国内区域当中的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如下能源浪费的问题:卫生器具与设施并不具备节水的功能;雨水整体的利用率水平相对较低,针对性的管控工作不到位;热水循环供应体系缺失;管网的压力超出标准等。对于建筑给排水体系当中的能源浪费问题,相关的设计工作者有必要强化节能设计意识,选取合适与有效的供水体系与设备设施,运用先进有效的技术与举措,来应对给排水工程体系当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使得水资源整体的利用率得以有效提高。
2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工作思路
对于供给排水板块来讲,有必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区,同时选取匹配的给排水体系。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基础上,有必要将较高的建筑物体系当中的给排水系统区分出来,分区域设置减压阀装置,为了有效地节约能源,尽可能不设置串联装置。相关的人员在选择给排水系统时,需要发散思维,有效减少水泵低效工作段数量,实现节能的效果。
2.1 热水系统
在热水系统的能源消耗体系当中,热水制备环节所消耗的能量占比超出了八成,所以,热水系统的选择过程十分关键。在整个过程中,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热源,在此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设计热水系统,同时合理地选择热源,从根源上控制能源的损耗,为节能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基。
2.2 给排水系统设备与材料选择
给排水设计工作和节能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以及在选择材料时,落实节能减排的思想能够助力国内建筑行业朝着绿色的方向全面发展。传统形式的给排水设计结构与材料的选择均未从根本上解决节能的相关问题,存在严重的浪费,使得业主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一定的侵害。
2.2.1 变频水泵
在进行给排水设计工作时,有必要优先选择具备变频调速、程序控制、压力传感等先进技术的变频水泵,相关的数据信息显示,这类水泵可以节省两成的电力,节约一成的水,有助于给水系统整体节能效果的强化。在国内的建筑体系当中,给水系统中尽管被添加了计量性的水表,然而并不具备编程与自控的功能,因此,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依然相对严重。如今,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始终将计量节水作为基础原则,与水系统结合起来,在建筑物当中安装一些变频水泵,达到自动调节供水的效果。
2.2.2 中水系统
中水系统整体的优化设计有助于污染问题的控制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减少。中水回收处理技术工艺与具体的流程的确定需要结合中水的水质、水量以及用水的要求等因素,同时需要满足经济实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中水系统的加入能够使得高层建筑物整体的水资源消耗量下降四成左右,不仅能够节约一定的资金,还能够满足节能与环保的要求,为水资源的持续健康开发奠基。
2.3 综合节能系统
建筑给排水体系节能设计工作的意义是节能,因此,需要将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充分考量节能设计工作的实用价值,并非摆设,而是真正实现节能的效果。同时,在进行节能设计工作时,需要考量节能设计工作可能衍生出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诸如管道的污染、噪音污染等。对于楼层数过高的建筑物,还需要对水压的问题进行考量,若是水压数值过大,所耗费的电力也会随之增多,这也就意味着资金的损耗量增多。当然,在考虑节能系统的实用性后,还需要考虑居民使用的舒适性,使得节能设计工作更为人性化与合理化,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成本,将成本调控在居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3 建筑给排水节能措施简析
3.1 热水系统
如今,热水系统一般是需要锅炉与热水机组的共同辅助的,锅炉与热水机组的运行均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燃料,通常情况下,上述燃料涵盖着电、煤、天然气等,借助消耗能源的方式实现热能的转化。同时,上述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在燃烧时不仅仅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也使得碳排放数量有所增多,环境污染问题也会由此加剧,因此不利于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类型的清洁能源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如今,热水系统已经实现了对太阳能的有效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热转化的效率,也不会污染环境,保温性能良好,操作与维护的难度更低,符合节能环保的思想理念。
3.2 二次供水设备
在传统形式的水泵-水箱的供水模式当中,水质被污染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二次供水逐渐被气压罐供水或者变频调速供水体系所代替。变频调速设备设施运用变频器装置来调整电机自身的供电频率,结合用水量来促使水泵达到无级调速与循环软启动,在变频设备设施的支持下,恒压变量供水体系已经逐渐发展为变压变量或者变频气压供水的模式。总之,结合系统自身的运转特征以及设备设施的节约性能,选取合理有效的节能设备,从而达到更为优良的节能效果。
3.3 合理选择给水方式
不同区域所适用的给水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高层的办公楼内人员下班之后基本上不存在用水的区域,人员上班时用水的区域相对较多,对于自来水所表现出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用水时间相对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水泵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此时,可以考虑使用水泵与水箱共同给水的方式。普通的住宅型建筑物则可以考虑加压式的变频泵给水模式;规模比较大的商业建筑物由于高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可以考虑使用辅泵和变频泵组及气压罐的方式给水。
3.4 雨水的有效回收利用
为了有效地运用水资源,可以收集雨水,在经过设备以及专业药剂处理之后,将雨水运用在城市绿化板块。在对雨水进行收集的过程中,需要将屋顶上存在的雨水运用导管的方式将其排入沉沙池内,运用沉淀的方式除去雨水当中存在的杂志,再将雨水转移到蓄水池当中,使用氯消毒等不同工序处理之后,将其转移到中水管道体系当中以供后续使用。
3.5 使用优质建筑管材
优质的节水装置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供水量,也可以有效控制供水的能耗,诸如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沐浴喷头、节水的水箱等。如今,一些劣质的管材与管道阀门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会逐渐生锈,同时上述锈蚀会跟随着生活用水逐渐流出,对水质产生影响,衍生出水资源浪费问题。对此,可以运用创新性的管材,其通常均具备更为优化的性能,能够在建筑给排水体系当中控制排水的噪音问题、降低管道锈蚀速度等,这也是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的模式。
[结束语]
在建筑给排水体系当中,节能设计工作的开展对于建设成本以及能源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言至为关键,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数量,助力社会能源体系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进发,整体的推广价值水平较高,所以,有必要强化研究力度,为能源消耗量的有效管控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参考文献
[1]林群.浅谈建筑给排水节能的设计思路与节能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7):101-102.
[2]杨广涛.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措施[J].低碳世界,2016(09):140-141.
[3]刘春荣.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173.
[4]王丽华.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思路与节能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