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00亿元的医美市场规模,你能拿到多少?
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数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医疗美容行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业和航空业的第三大产业。2014年全球美容整形市场规模达到346亿美元,而预计未来世界500强中将有三分之一是从事与医疗美容技术研究、生产以及销售相关的企业。
另据清科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500亿~1000亿元,行业增速达到20%~30%。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规模整形美容市场,预计到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元。
毫无疑问,这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黄金市场,当然也越发充斥资本角力的刀枪剑影。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专职还是跨界,已经有不少人都嗅到了这里的香味。
前赴后继
根据数据统计,自1998年至今,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共发生799起投资案例,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有671起,投资金额达540.88亿元。近几年,随着投资数量的增加,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加大。2015年医美行业投资案例达249起,与2008年相比增长超过15倍,投资金额增长近10倍。
2005年,中信集团全资收购杭州整形医院,并在2012年将医院拆分为中信杭州整形医院和中信杭州手外科医院。
2013年,复星医药宣布以2.45亿美元完成对以色列激光厂商Alma Lasers Ltd.的收购,后者是世界著名的医用激光、光子射频及超声器械生产厂商,业务遍及全球,占据全球高端美容动力器械15%的市场份额。
“这次收购是复星医药国际化的一大步。”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评价道,尽管这并不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员工也只有200人,却在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销渠道。而在Alma Lasers的管理层看来,选择复星医药则更多是因为看重亚洲市场。Alma Lasers40%的业务是在亚洲市场,中国占了很大部分。
不仅是投资收购,一部分医美公司也已经开始登陆各类资本市场。
2016年6月13日,停牌半年的朗姿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3.27亿元自有资金,收购四川米兰柏羽63.49%股权及深圳米兰柏羽、四川晶肤、西安晶肤、长沙晶肤、重庆晶肤5家公司各70%股权,从而将“米兰柏羽”和“晶肤医美”两大医疗美容品牌纳入麾下。根据朗姿股份披露,上述拟收购的6家美容医疗企业,总估值为5亿元,朗姿也由此成为A股第一家医疗美容上市公司。
相较而言,新三板则成为医美企业的主要聚集地。2013年11月6日,华韩整形挂牌新三板,成为了新三板整形第一股。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的医美企业达到8家。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以黑马姿态强势介入医美市场的苏宁环球。
7月15日,苏宁环球发布苏亚医美计划,表示将借助金融手段,通过新设、并购、重组等方式渗透线下医院,并导入品牌和标准化,目标直指将苏亚医美打造为中国医美产业第一品牌。苏宁环球这一套组合拳不仅包括参股境外医美公司,收购线下医院,还与大股东合资成立50亿元医美投资基金,并以1.34亿元认购医美O2O平台更美C轮融资部分股权。
在苏宁环球副总裁贾森看来,苏宁环球切入医美领域可谓正逢其时。“大健康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有爆发增长的现象。2016年以来,医美行业的整合在加快,低规范度机构正在被淘汰,理性医美消费观念正在形成,在线医美平台的导流将成为趋势,行业将从散乱集中度低向规范集中度高转型。”?
药企抢滩
在投身医美行业的大军中,医药企业的产品探索同样备受关注。
2013年7月,华东医药与韩国LG签订进口玻尿酸中国区总代理协议,进军美容整形产品市场。根据华东医药信息透露,2014年玻尿酸产品销售达到了预期目标,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态势。
2014年2月,双鹭药业参股公司蒙博润的玻尿酸产品舒颜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并于当年上市。双鹭药业表示,国内的美丽产业是大家共同看好的,因此公司认为时机合适便做了这一方面投资,但也只属于前期试水,双鹭依然会专注于主业。
“尽管目前国内从事玻尿酸研发的企业越来越多,达到了30~40家,2014年国内玻尿酸使用量也已达到200万支,但玻尿酸仍属于高门槛产品。”蒙博润总经理蒙一纯表示。
除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玻尿酸的倾情外,另一些企业则在整形美容服务上进行探索。
2013年,专注于眼科连锁的爱尔眼科开始大力拓展眼科整形和眶周美容服务。对此,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表示,公司旗下个别医院通过子品牌或门诊部开展相关眼眶周围的美容整形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因为美容牵涉到主观审美判断,要求医患之间达成共识,不谨慎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公司切入属于前期探索,如果有一定基础或到合适时机,或会考虑推进。
此外,主营脐带血和脐带储存等干细胞前沿业务的中源协和也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干细胞美容方面进行探索。
“事实上,医美产品核心技术的开发难度并不逊于药品开发,因此传统医药企业在涉足医美领域时,完全可以在已有的药品专业基础上研发新的医美产品。”成都远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项目经理王鑫杰对E药经理人说道。
王鑫杰表示,在研发周期上,医美产品要比新药短了许多,因而时间成本可以大大减少。一款高附加值的医美产品,从研发、成品到推广上市可能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并最终能够相对较快地获得资本收益。
“但是,医美产品普遍来说商业周期都比较短,更新换代速度会很快。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来完成产品升级更新,以填补市场上的空白。”王鑫杰如是说。 硝烟弥漫
近两年,医美O2O平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个个来势汹汹,打算颠覆行业,改变时代。而医美O2O作为面向未来重度垂直消费群体的阵地,融资情况一反互联网寒冬的低迷,可谓顺风顺水。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医美APP同质化现象仍较为严重,很多医美O2O都致力于构建一个类似于闺蜜交流整形心得的平台,晒出自己的整形成果,同时平台上吸纳了一些整形医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并且引导用户购买整形产品。
对于尚未发展成熟的中国医美市场而言,由于消费者还在培养阶段因而无法消化如此多的同类型产品。因此,如何应对同质化产品竞争并从混战中脱颖而出,成为摆在众多医美O2O平台运营者面前的重要命题。
8月2日,医美O2O平台召开C轮融资战略发布会,宣布C轮融资总额为3.45亿元,投资方包括了潮宏基集团、苏宁环球、腾讯、中信建投、复星医药以及君联资本等多家上市企业及一线投资机构,而3.45亿元的融资额也是目前医美行业最高的一笔。
更美创始人兼CEO刘迪此前曾表示,他希望把更美打造成医美领域的“淘宝+大众点评”,并依此建立互联网“医美社区”的概念。而在C轮融资后,更美将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上增加金融服务项目:对消费者推出更精准的保险、分期等业务,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分期等金融服务方式,原本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也将走入医美市场,进而扩大消费者群体。
而对于大多数医美O2O平台来说,当线上的平台交易逐渐成熟的时候,公司的收入来源也就基本固定,开辟新的盈利途径自然成为这些公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而医美O2O玩家纷纷将关注点转移至线下,希望通过布局线下诊所来获得自身的主要盈利。
新氧在C轮融资的同时,已经开始布局线下“云诊所”,通过帮医生解决牌照、场地、流量、管理等问题,让医生专注于治疗,打造医生个人品牌,以此来寻找新的赢利点。更美则是与独立医生、诊所签约,提供场所、设备,然后导入客户。而另一家O2O平台悦美也表示,线下战略下的第一家线下医院“悦美好医”也将正式开业。
“App介入线下业务是可以理解也是正常的尝试和拓展,因为医美本身是线下完成产品体验的,整个流程闭环走完是绕不开线下的,所以线上线下的结合在未来一定是一个趋势。” IDG资本副总裁楼军对此表示。
而在医美O2O平台混战的背后,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刷单。关于医美O2O平台疯狂刷单的新闻屡见报端,舆论场上公关之战的激烈程度也一点不亚于行业竞争。对于任何O2O平台来说,刷单制造出一个漂亮的数字,不仅是衡量平台价值和资本市场考核的唯一标准,也成为吸引投资获得高估值的必要手段。
毋庸置疑,互联网为医美行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伴随着医美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医美O2O产品也得到了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行业中已有的平台产品开始频繁融资,也不乏像京东这样的行业大佬蠢蠢欲动。
2015年伊始,京东商城在其“本地生活”首页开辟整形美容专属频道“医美汇”,将电商O2O的想象力延伸到了医疗美容行业。截至目前,“医美汇”平台上已经汇集了30家整形美容机构,销售的项目和产品涵盖了整形医院的所有项目技术。
从平台建设上来看,京东医美汇也完全是按照一个专业的门户网站来打造,而从名称来看,京东是希望增加一些整形行业的内容,包括求美者的用户体验以及金融支付服务。
“电商O2O是中国整个商业环境的思考,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目前正在打造整形美容领域的线下闭环。” 京东医美汇整容频道联合创始人程远东说道。
除了京东,已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深耕许久的春雨医生也开始做起了医美生意,正式上线“春雨医美工作室”,提供在线订购整形美容服务。尽管春雨表示,所谓工作室其实是春雨医生打造品牌医生的一部分,即围绕平台上的名医构建名医工作室,帮其扩大影响而已,且不仅仅局限于医美服务,但这也同时释放出了春雨想要分食“医美蛋糕”的信号。
行业监管
2010年11月13日,曾经的超女选手王贝在武汉中墺医疗美容门诊部接受颌面骨整形手术时,由于出现气道梗阻而引发心跳骤停并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事后,经有关部门调查,手术医生并不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合格证》。
类似原因出现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而医美行业中的违法经营也屡见不鲜,行业混乱不仅造成事故频发,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作为世界医疗美容第一大国的美国,FDA承担着行业监管职能,监管范围覆盖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业务的前中后端,并配有完善健全的问责追偿机制。而除了FDA的严格监管,还有美国整形外科协会(ASPS)来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注册成为 ASPS 认证医师门槛较高,不仅需要接受整形外科训练和获得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的认证,还有对外科训练年限、医疗器械操作、伦理、患者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不仅是美国,包括韩国以及台湾等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医美市场都有完善的监管机制来规范市场,并为消费者提供法律保障。对于还处于起步初期的中国医美行业来说,行业规范是大势所趋,加强监管力度,加速监管机制的出台实施是医美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然,对于整个医美市场来说,能否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这其中的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以及消费者是三大最直接的责任群体。医疗机构如果没有高门槛的准入制度,专科医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行医资格,而消费者如果没有基本的求医常识,最后面临的只能是无处不在的“医疗事故”以及名声越来越差的医美行业。
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数据统计,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医疗美容行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业和航空业的第三大产业。2014年全球美容整形市场规模达到346亿美元,而预计未来世界500强中将有三分之一是从事与医疗美容技术研究、生产以及销售相关的企业。
另据清科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500亿~1000亿元,行业增速达到20%~30%。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规模整形美容市场,预计到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达8000亿元。
毫无疑问,这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黄金市场,当然也越发充斥资本角力的刀枪剑影。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专职还是跨界,已经有不少人都嗅到了这里的香味。
前赴后继
根据数据统计,自1998年至今,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共发生799起投资案例,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有671起,投资金额达540.88亿元。近几年,随着投资数量的增加,投资规模也在不断加大。2015年医美行业投资案例达249起,与2008年相比增长超过15倍,投资金额增长近10倍。
2005年,中信集团全资收购杭州整形医院,并在2012年将医院拆分为中信杭州整形医院和中信杭州手外科医院。
2013年,复星医药宣布以2.45亿美元完成对以色列激光厂商Alma Lasers Ltd.的收购,后者是世界著名的医用激光、光子射频及超声器械生产厂商,业务遍及全球,占据全球高端美容动力器械15%的市场份额。
“这次收购是复星医药国际化的一大步。”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评价道,尽管这并不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员工也只有200人,却在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销渠道。而在Alma Lasers的管理层看来,选择复星医药则更多是因为看重亚洲市场。Alma Lasers40%的业务是在亚洲市场,中国占了很大部分。
不仅是投资收购,一部分医美公司也已经开始登陆各类资本市场。
2016年6月13日,停牌半年的朗姿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3.27亿元自有资金,收购四川米兰柏羽63.49%股权及深圳米兰柏羽、四川晶肤、西安晶肤、长沙晶肤、重庆晶肤5家公司各70%股权,从而将“米兰柏羽”和“晶肤医美”两大医疗美容品牌纳入麾下。根据朗姿股份披露,上述拟收购的6家美容医疗企业,总估值为5亿元,朗姿也由此成为A股第一家医疗美容上市公司。
相较而言,新三板则成为医美企业的主要聚集地。2013年11月6日,华韩整形挂牌新三板,成为了新三板整形第一股。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的医美企业达到8家。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以黑马姿态强势介入医美市场的苏宁环球。
7月15日,苏宁环球发布苏亚医美计划,表示将借助金融手段,通过新设、并购、重组等方式渗透线下医院,并导入品牌和标准化,目标直指将苏亚医美打造为中国医美产业第一品牌。苏宁环球这一套组合拳不仅包括参股境外医美公司,收购线下医院,还与大股东合资成立50亿元医美投资基金,并以1.34亿元认购医美O2O平台更美C轮融资部分股权。
在苏宁环球副总裁贾森看来,苏宁环球切入医美领域可谓正逢其时。“大健康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有爆发增长的现象。2016年以来,医美行业的整合在加快,低规范度机构正在被淘汰,理性医美消费观念正在形成,在线医美平台的导流将成为趋势,行业将从散乱集中度低向规范集中度高转型。”?
药企抢滩
在投身医美行业的大军中,医药企业的产品探索同样备受关注。
2013年7月,华东医药与韩国LG签订进口玻尿酸中国区总代理协议,进军美容整形产品市场。根据华东医药信息透露,2014年玻尿酸产品销售达到了预期目标,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态势。
2014年2月,双鹭药业参股公司蒙博润的玻尿酸产品舒颜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并于当年上市。双鹭药业表示,国内的美丽产业是大家共同看好的,因此公司认为时机合适便做了这一方面投资,但也只属于前期试水,双鹭依然会专注于主业。
“尽管目前国内从事玻尿酸研发的企业越来越多,达到了30~40家,2014年国内玻尿酸使用量也已达到200万支,但玻尿酸仍属于高门槛产品。”蒙博润总经理蒙一纯表示。
除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玻尿酸的倾情外,另一些企业则在整形美容服务上进行探索。
2013年,专注于眼科连锁的爱尔眼科开始大力拓展眼科整形和眶周美容服务。对此,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表示,公司旗下个别医院通过子品牌或门诊部开展相关眼眶周围的美容整形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因为美容牵涉到主观审美判断,要求医患之间达成共识,不谨慎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公司切入属于前期探索,如果有一定基础或到合适时机,或会考虑推进。
此外,主营脐带血和脐带储存等干细胞前沿业务的中源协和也在医学美容领域的干细胞美容方面进行探索。
“事实上,医美产品核心技术的开发难度并不逊于药品开发,因此传统医药企业在涉足医美领域时,完全可以在已有的药品专业基础上研发新的医美产品。”成都远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项目经理王鑫杰对E药经理人说道。
王鑫杰表示,在研发周期上,医美产品要比新药短了许多,因而时间成本可以大大减少。一款高附加值的医美产品,从研发、成品到推广上市可能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并最终能够相对较快地获得资本收益。
“但是,医美产品普遍来说商业周期都比较短,更新换代速度会很快。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来完成产品升级更新,以填补市场上的空白。”王鑫杰如是说。 硝烟弥漫
近两年,医美O2O平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个个来势汹汹,打算颠覆行业,改变时代。而医美O2O作为面向未来重度垂直消费群体的阵地,融资情况一反互联网寒冬的低迷,可谓顺风顺水。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医美APP同质化现象仍较为严重,很多医美O2O都致力于构建一个类似于闺蜜交流整形心得的平台,晒出自己的整形成果,同时平台上吸纳了一些整形医师,讲解相关的知识,并且引导用户购买整形产品。
对于尚未发展成熟的中国医美市场而言,由于消费者还在培养阶段因而无法消化如此多的同类型产品。因此,如何应对同质化产品竞争并从混战中脱颖而出,成为摆在众多医美O2O平台运营者面前的重要命题。
8月2日,医美O2O平台召开C轮融资战略发布会,宣布C轮融资总额为3.45亿元,投资方包括了潮宏基集团、苏宁环球、腾讯、中信建投、复星医药以及君联资本等多家上市企业及一线投资机构,而3.45亿元的融资额也是目前医美行业最高的一笔。
更美创始人兼CEO刘迪此前曾表示,他希望把更美打造成医美领域的“淘宝+大众点评”,并依此建立互联网“医美社区”的概念。而在C轮融资后,更美将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上增加金融服务项目:对消费者推出更精准的保险、分期等业务,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分期等金融服务方式,原本对价格敏感的人群也将走入医美市场,进而扩大消费者群体。
而对于大多数医美O2O平台来说,当线上的平台交易逐渐成熟的时候,公司的收入来源也就基本固定,开辟新的盈利途径自然成为这些公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而医美O2O玩家纷纷将关注点转移至线下,希望通过布局线下诊所来获得自身的主要盈利。
新氧在C轮融资的同时,已经开始布局线下“云诊所”,通过帮医生解决牌照、场地、流量、管理等问题,让医生专注于治疗,打造医生个人品牌,以此来寻找新的赢利点。更美则是与独立医生、诊所签约,提供场所、设备,然后导入客户。而另一家O2O平台悦美也表示,线下战略下的第一家线下医院“悦美好医”也将正式开业。
“App介入线下业务是可以理解也是正常的尝试和拓展,因为医美本身是线下完成产品体验的,整个流程闭环走完是绕不开线下的,所以线上线下的结合在未来一定是一个趋势。” IDG资本副总裁楼军对此表示。
而在医美O2O平台混战的背后,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刷单。关于医美O2O平台疯狂刷单的新闻屡见报端,舆论场上公关之战的激烈程度也一点不亚于行业竞争。对于任何O2O平台来说,刷单制造出一个漂亮的数字,不仅是衡量平台价值和资本市场考核的唯一标准,也成为吸引投资获得高估值的必要手段。
毋庸置疑,互联网为医美行业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而伴随着医美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增长,医美O2O产品也得到了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行业中已有的平台产品开始频繁融资,也不乏像京东这样的行业大佬蠢蠢欲动。
2015年伊始,京东商城在其“本地生活”首页开辟整形美容专属频道“医美汇”,将电商O2O的想象力延伸到了医疗美容行业。截至目前,“医美汇”平台上已经汇集了30家整形美容机构,销售的项目和产品涵盖了整形医院的所有项目技术。
从平台建设上来看,京东医美汇也完全是按照一个专业的门户网站来打造,而从名称来看,京东是希望增加一些整形行业的内容,包括求美者的用户体验以及金融支付服务。
“电商O2O是中国整个商业环境的思考,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目前正在打造整形美容领域的线下闭环。” 京东医美汇整容频道联合创始人程远东说道。
除了京东,已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深耕许久的春雨医生也开始做起了医美生意,正式上线“春雨医美工作室”,提供在线订购整形美容服务。尽管春雨表示,所谓工作室其实是春雨医生打造品牌医生的一部分,即围绕平台上的名医构建名医工作室,帮其扩大影响而已,且不仅仅局限于医美服务,但这也同时释放出了春雨想要分食“医美蛋糕”的信号。
行业监管
2010年11月13日,曾经的超女选手王贝在武汉中墺医疗美容门诊部接受颌面骨整形手术时,由于出现气道梗阻而引发心跳骤停并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事后,经有关部门调查,手术医生并不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合格证》。
类似原因出现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而医美行业中的违法经营也屡见不鲜,行业混乱不仅造成事故频发,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作为世界医疗美容第一大国的美国,FDA承担着行业监管职能,监管范围覆盖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业务的前中后端,并配有完善健全的问责追偿机制。而除了FDA的严格监管,还有美国整形外科协会(ASPS)来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注册成为 ASPS 认证医师门槛较高,不仅需要接受整形外科训练和获得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的认证,还有对外科训练年限、医疗器械操作、伦理、患者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不仅是美国,包括韩国以及台湾等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医美市场都有完善的监管机制来规范市场,并为消费者提供法律保障。对于还处于起步初期的中国医美行业来说,行业规范是大势所趋,加强监管力度,加速监管机制的出台实施是医美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然,对于整个医美市场来说,能否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并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这其中的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以及消费者是三大最直接的责任群体。医疗机构如果没有高门槛的准入制度,专科医生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行医资格,而消费者如果没有基本的求医常识,最后面临的只能是无处不在的“医疗事故”以及名声越来越差的医美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