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很高的重视。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期是人的心理和生理迅速成长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有利的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途径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
(一)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兼具
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封闭性,他们不愿意向外界透露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这种封闭性是由青少年的自我成熟感和独立意识所导致的。另外,青少年往往认为与成人尤其是父母无法难以沟通,因而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易地吐露给他们,这又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封闭的程度,这使得青少年变得孤僻,感到孤独。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又具有开放性,他们又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他们把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而是渴望同同龄人交往。
(二)独立性逐渐增强,但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也在逐渐形成,这使得青少年总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总认为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得成熟,总认为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并完成事情。他们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认为应该被社会和成年人平等对待,需要成年人给予他们信任、尊重和肯定。但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的阅历不够丰富,在经济上仍需要依靠父母,在遇到复杂情况和面对重大抉择时,他们仍然会选择依赖父母。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学习压力及应试教育机制,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确实对青少年心理素质提出了挑战;社会上的金钱万能论等消极观念从心理基础上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部分青少年信念缺失而导致不健康心理和扭曲人格;网络作为一种载体、一种工具,本身并不带有善恶性质,但是网络上不断地充斥着黄色暴力等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他们处于青少年这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容易被社会上不良风气所影响。
(二)家庭因素
小孩自呱呱坠地,就生活在家庭里。父母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人成长的开端。因此父母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多数的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关心不够或者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有的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把孩子的分数看得过分重要,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青少年的品德素质教育;有的父母由于社会竞争压力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就足够,忽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的父母或其家庭成员本身的品德修养差或行为不检点,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的由于父母离异,青少年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这就很难为其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利途径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积极进行心理训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不少中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方面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给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其教学方法主要有认知法、操作法、集体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几大类。
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前来咨询的人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能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由经过心理咨询专门培训的教育者,对前来咨询的学生举行咨询和帮助,使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心理处于程度较轻的不健康状态的学生恢复到健康状态。根据需要,既可以开展个别咨询也可以开展团体咨询。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形式可采取心理测验、问卷调查、信件、网络、电话、广播、讲座、讨论、黑板报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转介,推荐其向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1).
[2]周燕.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
[3]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3).
[4]孙红梅,姚本先1999—2009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第1期.
[5]佐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1).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途径
一、青少年心理特点
(一)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兼具
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封闭性,他们不愿意向外界透露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这种封闭性是由青少年的自我成熟感和独立意识所导致的。另外,青少年往往认为与成人尤其是父母无法难以沟通,因而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轻易地吐露给他们,这又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封闭的程度,这使得青少年变得孤僻,感到孤独。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又具有开放性,他们又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他们把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减少,而是渴望同同龄人交往。
(二)独立性逐渐增强,但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也在逐渐形成,这使得青少年总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总认为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得成熟,总认为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并完成事情。他们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认为应该被社会和成年人平等对待,需要成年人给予他们信任、尊重和肯定。但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的阅历不够丰富,在经济上仍需要依靠父母,在遇到复杂情况和面对重大抉择时,他们仍然会选择依赖父母。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学习压力及应试教育机制,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确实对青少年心理素质提出了挑战;社会上的金钱万能论等消极观念从心理基础上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部分青少年信念缺失而导致不健康心理和扭曲人格;网络作为一种载体、一种工具,本身并不带有善恶性质,但是网络上不断地充斥着黄色暴力等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他们处于青少年这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容易被社会上不良风气所影响。
(二)家庭因素
小孩自呱呱坠地,就生活在家庭里。父母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人成长的开端。因此父母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使大多数的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关心不够或者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有的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切,把孩子的分数看得过分重要,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青少年的品德素质教育;有的父母由于社会竞争压力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就足够,忽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的父母或其家庭成员本身的品德修养差或行为不检点,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的由于父母离异,青少年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这就很难为其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三、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利途径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积极进行心理训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不少中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方面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给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其教学方法主要有认知法、操作法、集体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几大类。
心理咨询是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前来咨询的人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能及时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由经过心理咨询专门培训的教育者,对前来咨询的学生举行咨询和帮助,使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学生或者心理处于程度较轻的不健康状态的学生恢复到健康状态。根据需要,既可以开展个别咨询也可以开展团体咨询。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形式可采取心理测验、问卷调查、信件、网络、电话、广播、讲座、讨论、黑板报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转介,推荐其向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家长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论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1).
[2]周燕.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1).
[3]刘宣文.心理健康标准与学校心理辅导[J].教育研究,1999,(3).
[4]孙红梅,姚本先1999—2009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第1期.
[5]佐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