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综合了7000多项研究,根据不同研究的证据强度,以及某种食物/生活方式与癌症风险的相关程度,制作出一张关于食物/生活方式与癌症风险相关性的图表。
AICR的10条防癌健康生活建议
1 在不出现体重过低(BMI<18.5)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体重、保持苗条。(BMI,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2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体力活动。
3 避免含糖饮料。限制高能量密度食物的摄取。
4 吃更多样化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
5 减少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摄入,避免食用加工肉类。
6 尽量不饮酒。如果需要饮酒的话,男士应限制饮酒量在每天2个酒精单位以下,女士则限制在每天1个酒精单位。(注:1个酒精单位为10毫升纯酒精,约相当于360毫升啤酒、150毫升干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7 减少富含盐的食物或腌制食品的摄入。
8 不要用膳食补充剂来预防癌症。(注:所有的保健品都没有预防癌症的效果)
9 纯母乳喂养最好持续6个月以上,随后再逐渐添加辅食。
10 肿瘤患者治疗后应遵循预防癌症的膳食/生活方式指南。
看图须知:
这份表格是根据大量多样本量的研究结果而制作的,显示的是不同的食物或生活方式对罹患癌症风险的影响。对个体而言,吃了确认增加癌症风险的食物,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罹患癌症;同样的,即便天天只吃确认降低癌症风险的食物(多半会营养失衡),也未必能保证你一辈子不患癌症。癌症是多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是很明确。某种食物或生活方式只是影响一部分的风险,却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可降低风险的食物/生活方式,尽量避免可增加风险的那些,可以降低我们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对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好处。至于偶尔吃个腌肉、喝个啤酒什么的,虽然对健康未必有好处,却也不必过于担心会因此患癌症。
谨遵医嘱:仅供参考,不是绝对的
关于此图,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是否致癌是要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才可下结论。而是否会患癌症原因非常复杂,受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众多综合因素影响,图片是供参考而非绝对,“就算是可致癌的物质,也要看食用的时间和剂量”。
AICR的10条防癌健康生活建议
1 在不出现体重过低(BMI<18.5)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体重、保持苗条。(BMI,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2 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体力活动。
3 避免含糖饮料。限制高能量密度食物的摄取。
4 吃更多样化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
5 减少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摄入,避免食用加工肉类。
6 尽量不饮酒。如果需要饮酒的话,男士应限制饮酒量在每天2个酒精单位以下,女士则限制在每天1个酒精单位。(注:1个酒精单位为10毫升纯酒精,约相当于360毫升啤酒、150毫升干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7 减少富含盐的食物或腌制食品的摄入。
8 不要用膳食补充剂来预防癌症。(注:所有的保健品都没有预防癌症的效果)
9 纯母乳喂养最好持续6个月以上,随后再逐渐添加辅食。
10 肿瘤患者治疗后应遵循预防癌症的膳食/生活方式指南。
看图须知:
这份表格是根据大量多样本量的研究结果而制作的,显示的是不同的食物或生活方式对罹患癌症风险的影响。对个体而言,吃了确认增加癌症风险的食物,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罹患癌症;同样的,即便天天只吃确认降低癌症风险的食物(多半会营养失衡),也未必能保证你一辈子不患癌症。癌症是多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是很明确。某种食物或生活方式只是影响一部分的风险,却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可降低风险的食物/生活方式,尽量避免可增加风险的那些,可以降低我们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对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好处。至于偶尔吃个腌肉、喝个啤酒什么的,虽然对健康未必有好处,却也不必过于担心会因此患癌症。
谨遵医嘱:仅供参考,不是绝对的
关于此图,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表示,是否致癌是要经过大量的动物实验才可下结论。而是否会患癌症原因非常复杂,受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众多综合因素影响,图片是供参考而非绝对,“就算是可致癌的物质,也要看食用的时间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