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思考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其心理问题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通过加强社区、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上网,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
  (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三)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520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80%,有50.7%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2.2%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20%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四)日常生活质量下降。我们在访谈中发现,虽然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的收入比未外出打工前大大增强,但是很多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却并没有随着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而有所提高,相反,却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伙食水平降低。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的伙食水平进一步下降,主要表现为吃的花样单一,只求填饱肚子,不讲营养搭配;2、更加节衣缩食。我们的调查显示,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能力的增强,确实出现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节约的现象;3、家务负担明显加重。
  4、卫生状况变差。儿童良好的卫生状况和习惯以及生理卫生知识的有效获取和掌握,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在访谈中发现,留守儿童在这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五)性格形成偏差。根据我们对学校老师、学生和打工家长的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和行为是正常的,与没有外出打工父母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我们的个案访谈也发现,在父母双方全部外出打工后,有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和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农村留守儿童反映,一些不懂事的男同学还是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老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访谈中我们发现,打工父母最担心孩子除了学习不好、吃不好,生病之类的事情外,最大的担心还包括:老人太娇惯孩子、孩子学坏了、孩子不听话等等。
   (六)安全缺乏保障。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打工父母对留守孩子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他们担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登高爬屋,担心孩子触电等等一系列潜在的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
  (七)监护管理不够强。对520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67.3%;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25.6%;有7.1%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
  (八)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二)学校教育措施不力。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有的班级5、60人,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三)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对策与思考
  (一)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一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制定和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减少或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共享城市文明。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三是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二)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师生谈心制度》、《家访制度》、《心理咨询教师工作制度》、《课外学习小组活动制度》、《校外义务辅导员工作职责》等有关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四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提高家长自己素质和教育意识,发挥潜移默化。通过问卷、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12.5%的家长对教育有正确的看法,家庭教育意识太淡泊,家庭教育严峻。虽说父母的外出并非一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然而它使得孩子在亲情体验上的缺失或淡漠是有目共睹的,加之隔代监护的不力,孩子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习惯差。家庭教育如此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在此,我们倡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提高自己素质和教育意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直接影响子女的学习习惯。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优势,总结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培养信息时代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1]网络技术的发展成就
期刊
摘要:在中小学师生管理中引入和谐理念,实现学校和谐管理,十分必要。中小学和谐管理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实现学校与人的和谐发展。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阐释中小学和谐管理的多维路径。  关键词:中小学;和谐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一、中小学和谐管理的提出  和谐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的,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分辨,
期刊
摘要: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补充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当前高职院校在纷纷进行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显了当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如聘任难、管理乱等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满足工学结合需要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兼职教师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入手, 分析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合理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的建议,以更好地实现资助政策的资助目标和教育功能。  关键词:资助政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等数学课程为载体,强调了将数学史渗透于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也提出了如何发挥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的几点建议,这对广大教师融数学史于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学史;高等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1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历史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初等到高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在坚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互相促进,建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工作思路指导下,以项目为驱动、教学科研与学生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学生和教师“双赢”的机制。  关键词:科技活动;一体化建设;教学科研;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一、学生科技活动开展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育人”与“育才”的思辨关系研究,揭示了“育人”与“育才”在指导思想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的不同点,指出了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教师应把育人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体育教学;育人;育才;思辨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育才是社会的需要,育人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
期刊
摘要:教师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点和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上进行点拨。通过点拨能疏通学生的思路,并把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得以落实,使教学更加深入。  关键词:主次分明;点到为止;适时点拨;讲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  数学是思维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
期刊
摘要:复习,就是在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现和回顾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一些遗漏的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复习课其实是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很自然的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知识的灌输与被灌输,学生的学习心态也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由此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效益低下,达不到复习预设的效果。本文从新课程要求出发,总结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尝试,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作为重点探讨,提出了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用实验数据证明了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14-03    一、引言  听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语言技能,也是外语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