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方观点 纸质阅读感觉更好 传统纸质阅读如一条长河永不停息地流淌在我们身侧,沉淀着它独有的智慧与魅力。谈及书籍,人们并不会想到薄薄的平板电脑,厚重的纸质书籍依旧是人们心中知识的象征。阅读纸质书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品味和体验阅读的乐趣。因此,与阅读电子书相比,我方认为纸质阅读感觉更好。 阅读纸质书可提升阅读质量,汲取更多有益的知识。纸质书的定位一般都会高于电子书。出版社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方观点 纸质阅读感觉更好
传统纸质阅读如一条长河永不停息地流淌在我们身侧,沉淀着它独有的智慧与魅力。谈及书籍,人们并不会想到薄薄的平板电脑,厚重的纸质书籍依旧是人们心中知识的象征。阅读纸质书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品味和体验阅读的乐趣。因此,与阅读电子书相比,我方认为纸质阅读感觉更好。
阅读纸质书可提升阅读质量,汲取更多有益的知识。纸质书的定位一般都会高于电子书。出版社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坚持两个效益的统一。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制作再到图书出版,会经过多道程序,包括从宏观上而言的主题思想、文章内涵等;从微观上而言的语言文字的正确性、遣词造句上的恰当性、知识的准确性等。经过重重把关把图书送到读者手上,既提升读者的阅读质量,也让读者能从中获取准确、有益的知识。相较于纸质书籍,电子阅读器所呈现的内容少了一些严谨性,内容质量较低,且同质化问题严重,读来有千篇一律之感,而纸质阅读的读物则是各有千秋的。
纸质阅读利于思考,促进思维的活跃,大大地提升了阅读效果。纸质阅读最大的好处就是需要人们专注于书页之中。阅读纸质书籍让读者在阅读中安静下来进入深度阅读,读者看到精彩的部分反复咀嚼,还可以动手写读书笔记。这种阅读进程会慢下来,读者的思维也会随着作者的笔触活跃起来。相较于纸质阅读,电子阅读碎片化、信息化的阅读方式,不利于读者去思考和感悟书中的知识和哲理。
系统化、有温度的纸质阅读能让人们回归真正的安静,远离喧嚣与浮躁。纸质阅读在知识的学习和涵养的提升方面,显然拥有更大的优势。完美的阅读,不仅需要优化阅读质量,读者浮躁的心理也需要克服。纸质阅读能够让你抱有一颗平和之心,真正享受讀书给心灵带来的乐趣和滋养。
反方观点 电子阅读感觉更好
在技术加持之下,电子阅读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阅读。电子阅读的碎片化方式适合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电子书为现代人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我方认为与纸质书相比,电子阅读更好。
电子阅读方便快捷,高效节约。电子阅读的载体携带轻便,获取阅读资源快速。无论在什么场景下,只要有网络、终端设备,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阅读过程中,还能运用电子阅读具备的“查找”功能,凭借关键字词快速定位你的需要,这比拿起一本书翻来覆去逐字逐行找寻关键点的效率高。同时,电子阅读也为人们减轻了负重。一部精装版的大部头名著,虽然装帧优美,但出门在外阅读时,远不如一部手机灵巧方便。另外,电子阅读只需要一个电子阅读器就能获取你想要的所有的阅读资源,这一方面是方便自己携带和保存,另一方面是有助于环保,纸质书虽有质感,但却是对自然资源的一大消耗。因此,选择电子阅读有利于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电子书的准入门槛提高,内容质量得到改善。如今的网络环境在逐步净化,电子阅读的内容也有监管部门进行管控,电子读物在出版前也会经过检查,从而确保内容的质量。此外,电子书借助网络的交互性,作者可以与读者进行互动,并且及时获取到读者的反馈,利于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电子读物出版方还可以利用交互功能进行受众前馈,了解读者的需求,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也降低读者在获取阅读资源上的“成本”。
电子阅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潮流,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阅读,也正是在顺应这样的潮流。
(本文正反方均系作者个人观点)
总结陈词
无论是电子阅读,还是纸质阅读,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同的只是精神产品的载体不一样,人们选择的阅读模式不一样。纸质阅读可以深化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电子阅读带来阅读的便捷。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其实更像是左右手,既相互配合,也各司其职,我们可以从电子阅读层面去开拓知识的广度,可以从纸质阅读层面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利用好两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会让人们有更好的阅读体验。
(编辑 高秋菊)
其他文献
家庭作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用:巩固课堂知识,巩固教学效果,掌握学习进程。少而精的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然而,传统的数学家庭作业在内容与形式上过于单一枯燥,虽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作业形式单一。主要以书面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这不符合小学生喜新求异的特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时,他采用这样的方法:撒上草种,提前开放。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因为适合游人在各景点的联接而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教学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呢?笔者认为探究、合作、创
问题生成: 航天小学 15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们要到息烽集中营参观学习,每辆车限载乘客30人,怎样租车更合适? 教学片断: 生1:158÷30,把158看作150,因为150÷30=5,所以我认为要租5辆车。 生2:我认为他的说法不对。如果租5辆车,肯定会有8名同学没有车坐,所以我觉得应该是5 1,要6辆车。 师:同学们有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意见) 生3:我觉得只为8名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亮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貌似热闹的自主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严重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本意。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进程,让探究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从“现象
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颁布和后课标时代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对数学教育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活性高峰期。当前,怎样把《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在日常教学中,以促进学习者素质的有效提高,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导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拟定教学过程的活动。这一过程既是课堂教学
纵观课改前后多种版本的教材,发现现行国标版教材中所呈现的计算题降低了难度,这一改动是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计算教学更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理念。“小数乘小数”计算的生长点就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
教学案例一: (出示教材中排队的情景图) 师:(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男孩排在第几?戴帽子的叔叔排在第几?(3)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回答时有些卡壳)(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些什么?(如穿红衣服的阿姨排在第1,小男孩前面有2人等等)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很快进入了“想想做做”环节,但第2题全班接
近年来,有效教学、轻负高效的教学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在教学一线,教师们也都在积极地探索、实践着这种理念。但是,如何才能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或者说,如何才能真正地去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真正落实轻负高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本文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思考与研究,力图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在教学中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图1):请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图中各个图形的周长。 师: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1:周长是16cm。 师:图中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2:周长是14cm。 师:再看这个组合图形(电脑动态显示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复制后粘贴在一起,即长方形粘贴在正方形的右侧),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3:30cm。 生4:26厘米。 生5:28厘米。 …… 师